“爸爸当着我的面打妈妈”,目睹家暴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懂事儿的孩子 “爸爸当着我的面打妈妈”,目睹家暴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爸爸当着我的面打妈妈”,目睹家暴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2023-09-22 17: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网上爆出了很多家暴案件,其中最让我难受的是陕西男子当着孩子面暴打妻子的案子。

视频中,女子抱孩子坐在沙发上。

男子不顾妻子怀里的孩子,挥拳对着妻子头部一阵猛打。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妻子被打得头都抬不起来,却趁丈夫殴打的间隙第一时间把怀里的孩子推到安全位置。

孩子吓得大哭,无助地喊着:“妈妈!”

梁启超先生在《新民说》中写道: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

被丈夫暴打而无力抵抗的母亲,听到孩子的哭声,尽力稳定情绪安慰孩子:“宝宝不害怕!”

而施暴男子对这一切视若无睹,甚至在拉扯妻子的过程中多次带倒想要保护妈妈的孩子。

这个视频让我心情久久难以平复,男子的暴行让我气愤,妻子的遭遇让我心痛,而孩子无助的哭声让我的心都要碎了!

在很多家暴案件中,孩子可能不是直接的施暴对象。

但传到孩子耳朵里至亲的惨叫、看到被施暴者身上的伤口、甚至目睹暴行的发生这些经历都会给孩子懵懂的内心造成难以愈合的伤痛。

处于家庭中,和家人有着深深情感联结的孩子,绝不会是家暴的旁观者,而是受害者!

目睹家暴的伤害不仅会伴随孩子一生,还会于无形中影响Ta方方面面的人生。

目睹家暴的儿童也是受害者

2020年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就提出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

美国心理协会也将目睹家暴列为虐待儿童的一种方式。

研究发现目睹家暴会使孩子的杏仁核变大,使其反应更灵敏。

目睹家暴让孩子处于极度恐惧、无措的状态,这时杏仁核就会接管吓坏了的大脑的工作,让你感觉压力巨大、脾气暴躁。

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Robert Sapolsky认为如果长期出现这种让人感到压力巨大的情况,杏仁核就会变得越来越‘歇斯底里’。

杏仁核是负责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的大脑组织。增大的杏仁核让孩子对家里不同寻常的氛围更为敏感。

当被施暴者感到恐惧、焦虑,压力过大时,杏仁核甚至能从这个人分泌的汗水中感知到恐惧和焦虑。

有句话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

这句话对孩子来说也成立,孩子能够对父母的情绪感同身受。

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包含着大量的镜像神经元。顾名思义,这种神经元的功能就是让人类能够模仿所看到的事物。因此它对于共情这样的情绪功能至关重要。

当看到别人做出某个表情时,你脑中该表情对应的镜像神经元就会被激活,以至于你可以体会与所见之人相同的情感。

镜像神经元让孩子们拥有了高效的模仿学习能力,但对于目睹家暴的孩子来说,它也让他们体验了来自父母的恐惧、焦虑、痛苦。

目睹家暴的孩子最终会将至亲感受到的恐惧、痛苦延伸到自己身上,而这个过程从婴儿期就开始了。

很多人觉得:“孩子这么小,不懂事的,长大就都忘记了,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神经生理学家William Stixrud在《自驱型成长》一书中说过,整个生命早期,孩子对压力都非常敏感,就连未出生的孩子在子宫中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压力最常见的来源就是丧失对环境的控制感,随着控制感的降低,我们的压力也会增大。

目睹家暴儿童往往会因为自身弱小无法阻止家暴而感到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很多孩子多年来一直持续遭受着内心的折磨。

他们不成熟的解释功能会让他们在面对不可控环境时感到混乱迷惑,进而把一切不幸的原因归于自己,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幼年目睹父亲家暴母亲的女导演黄莉曾在《演说家》中谈到自己的经历。

多年来,她一直为没能在父亲家暴母亲时阻止父亲而后悔。她觉得妈妈不幸的婚姻全都是她的责任,认为家庭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她没能阻止父亲。

多年来黄莉一直遭受着负罪感的折磨,即使她长大后已经拥有了成熟的解释机制。

哪怕面对和她有同样经历的孩子,会客观地告诉他们:“这并不是你的错,孩子的力量本来就对抗不了大人。”

但她幼年第一次目睹家暴时,小小的她就已经给自己定了罪‘这都是我的错’,往后余生这句不公的审判一次次出现在她脑中。

年复一年地说服她‘这都是我的错’,直到她生不起反抗的心,即使现在她成熟到可以客观看待这件事了,还是无法把自己从积年建造的负罪感中解脱出来。

对施暴者的恐惧,对遭受暴力至亲的共情,以及对这一切的无能为力……

这一切都让本该作为孩子安全基地的家庭成为了最不安全的地方,家庭最终成为了他们想要拼命逃离的所在。

如何帮孩子走出目睹家暴的“阴影”?

对于目睹家暴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我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些痛苦的孩子走出来呢?

1.及时安抚孩子

有网友说,小时候每次看到爸爸打妈妈,我都很害怕。

这种时候情绪失控的爸爸和独自伤心的妈妈总是会忘记我的存在,似乎没人在乎我的想法,没人想到跟我解释发生了什么事。

这样的晚上我总是害怕得睡不着,害怕爸爸突然再打妈妈,还害怕妈妈会抛下我们,但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偷偷躺在床上哭。

目睹家庭暴力会给孩子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孩子会长时间沉浸在极度恐惧、愤怒、无助的情绪里,还可能出现失眠、焦虑等现象。

这时孩子急需家长的关心与安慰,但家长自己往往也自顾不暇,所以建议家长在情绪平复后尽快安抚孩子。

积极倾听孩子的感受,真诚地对孩子的感受表达接纳和理解,对孩子的不合理认知进行澄清(比如都是我的错等);

解答孩子的疑问,客观给孩子解释发生的事,让孩子对当前的情况有所了解,帮孩子恢复控制感;

孩子晚上出现失眠、做噩梦或不安等情况时,尽量陪孩子睡,给孩子安全感。

2.给孩子重建安全的环境

目睹家暴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担忧自己和母亲的安危,长期处于担惊受怕的状态。

且孩子不能独立时,往往除了家之外没有别的庇护所,孩子内心压抑的强烈情绪往往无法得到抚慰。

安全的成长空间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积极探索环境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

对于目睹家暴的孩子,我们可以尽己所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他。

可以给孩子的房间装上牢固的门锁,让他拥有决定是否开门的权力。

房间按照孩子的喜好布置成最能让他感到温馨舒适的样子,让他在孤独无助的时候可以在这里得到安抚。

3.帮孩子正常消化情绪

目睹家暴的孩子往往会非常厌恶家庭里的施暴者,但当其对他示好时又会懊悔自己不该厌恶自己的亲人,毕竟他似乎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坏的。

而当施暴者再次动手时,他们又会对其极度厌恶,觉得自己不该心软。

这种矛盾的情绪会经常出现在目睹家暴的孩子身上,他们在两种矛盾的情绪中不断拉扯,不停地反思指责自己,深受困扰。

我们要及时跟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正常化他的情绪,让他知道人的情绪本身就是不停变化的,目睹家暴时对施暴者的厌恶,和在其示好时的心软都是正常的情绪。

在罗伯特·K·雷斯勒 的回忆录《我在FBI的20年缉凶手记》中,他曾说:一般人能够了解肉体的痛苦,比如家庭暴力,但心灵上的创伤往往更致命。

目睹家暴的孩子虽没有遭受身体上的虐待,但他们的心灵却始终遭受着折磨,即使现实中的家暴停止了,他们的内心还是不断重演着当时的情景。

所以我们急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他们安抚、帮他们重建内心的安全感、使其内心的情绪正常化。

参考资料:

[1]目睹家暴的孩子,也是受害者,为何还会有负罪感?

https://mp.weixin.qq.com/s/LLz5c9655363P8g7vm3Few

[2]《自驱型成长》威廉·斯蒂克斯鲁德(William Stixrud) / 奈德·约翰逊(Ned Johnson)

[3] Ekman, P. . (1972). Emotion in the human face :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an integration of findings / Paul Ekman, Wallace V. Friesen and Phoebe Ellsworth. Pergamon Press.

-END-

策划:M T

作者:Lisa

编辑:雪梨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