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肇庆这个古村里住着鲜卑族后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慕容氏世系 揭秘!肇庆这个古村里住着鲜卑族后裔......

揭秘!肇庆这个古村里住着鲜卑族后裔......

2024-07-04 11: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起“慕容”姓氏,

多数人都会立刻想起

《天龙八部》的姑苏慕容世家,

但在现实中,慕容氏是鲜卑族的一支,

而且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肇庆高要白土镇的大旗村里,

便居住着鲜卑族后裔慕容氏。

那么,为何一个漠北的少数民族,

会迁徙到温暖如春、水网纵横的南方?

这里面又隐藏着哪些故事呢?

今日,小编探访此村,

为大家揭秘。

01:10

溯源

鲜卑后裔衍生息

据清·康熙至民国的《高要县志》记载,现在的“大旗村”以前一直都叫“大企村”。一个流离失所的民族不断迁徙,找到一处似祖先征战时的旗帜山,前有三杯前案冈,周边有田地可种,有大片可渔水域,于是不再迁徙,人到了此地而止(可以安居之地),人止成企,故取村名:大企。

△清·康熙《高要县志》地理志第76页

而关于慕容氏的祖先,

则可以追溯到内蒙古大兴安岭

北麓鲜卑山的鲜卑族人,

即今科尔沁右翼旗西哈勒古河附近的大罕山。

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曾世代生活在大兴安岭东侧的浅山区和草原地带。

△大旗村老人慕容永基手写的族谱序章,交代了南迁至此的历史渊源。廖文奕 摄

动乱时期,

大批鲜卑族慕容氏为了保全性命

而大规模南迁,并更改姓氏,

有的改姓慕或穆,有的改姓容。

大旗村这一脉,

则是宋代慕容器南迁至此,

得以繁衍生息的支系。

△大旗村第23代族人慕容永基手写的族谱直系。廖文奕 摄

宋代慕容器,字绍奕,原本居住南雄珠玑巷。生三子,长子叫慕容光,次子叫慕容明,三子叫慕容盈。慕容光于宋·理宗时,始迁县东南之刘村,后再迁上荷禄村。慕容光生四个儿子,分别叫:安仁、安义、安礼、安信。于元·顺帝时迁居大企村(民国属东安乡)。历五世后分为东、西两房,其中慕容元亮为东房,慕容思贤为西房。从慕容器至1947年止传27世(代),有丁口六百余人。明代岁贡慕容楚翘,清代岁贡慕容桂、慕容淮,仕宦表慕容质、慕容尚昭、慕容尚晖等均是其族人也。

△大旗村俯瞰图。廖文奕 摄

高要地势险要,物产富饶,

是宋代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军事重镇,

且是一个接纳多民族的地区。

在鲜卑族来前,

已有客家、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在此居住。

△大旗村祖屋俯瞰图。廖文奕 摄

如今,

肇庆市的端州、广宁、怀集等地

都有慕容氏人居住,

其中高要白土镇的

幕村、大旗村、中岗村三个村庄,

成为国内唯一聚族而居、

人口相对集中的鲜卑后裔聚居地。

另外,在高要莲塘镇的波洞、石脚、

马安镇的马安村也有慕容氏的后代,

但人数不多。

传承

一笔一纸述族史

十几米长的族谱,

在地板上铺开,

从慕容家族的第23代后人

慕容永基的手里,

我们看到了泛黄的纸页

和古老的线装本,

里面记载着三十代的慕容氏。

△大旗村老人慕容永基手写的十几米长的族谱,详细记录着每个族人的姓名、出生年、谱系、谱代。以上两图 廖文奕 摄

从始祖慕容器到现在的第三十代后辈,

在他的笔下都详细记录着,

关于每一支系每一房的来源和去处,

子孙们的身世和名字,

都被记录在一张长长的牛皮纸上。

△大旗村老人慕容永基手作的线装本族谱封面。廖文奕 摄

永基老人从他的父亲手里接棒,

重新誊写了一遍族谱,

厚厚一沓,

再一点点打孔穿线,

最后成了如今流传的族谱。

△大旗村老人慕容永基在讲述着慕容氏家族的历史。廖文奕 摄

这位耄耋老人于1934年出生,

今年将近90岁高龄了。

他在大旗村出生长大,

通过平日里和村里人的聊天,

以及家中长辈的口口相传,

将各个族人的资料记在脑里,

然后再手写到族谱上。

△慕容永基手写的家族渊源。廖文奕 摄

大旗村慕容氏第23代族人 慕容永基

手写族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传统文化,可以帮族人了解到祖先的情况,比如我就是通过族谱知道我的曾曾祖父,就是慕容氏第十九代遇昌公,他在清朝有很大的名气。现在很多族人也会经常翻看我写的族谱,看到手写的字迹,他们都很感兴趣,记载着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我一直坚持手写,用绳子扎好,更便于保存,从40岁开始到现在一写就是几十年。

赓 续

文脉绵延载古俗

从老人口中得知,

慕容后人迁入汉地后,

也沿汉人习俗建立祠堂祀奉祖先,

村中有两座慕容氏宗祠,

分别坐落旧村东与西,

故以东西慕容氏宗祠区分。

【西祠】

【东祠】

村西慕容氏宗祠,始建于元代,

清嘉庆十三年(1808)重修。

前后两进,三间宽。

大门两边有大理石造的钓鱼台,

大理石门夹、门额,虾公樑。

砖木结构,龙船山脊,八字山墙。

祠前左侧前立有中举功名石。

△村西慕容氏宗祠外的中举功名石。廖文奕 摄

村东慕容氏宗祠始建于明代,

于1915年重修。

坐北向南,二进三间宽,左右有偏房。

砖木结构,龙船山脊,博古山墙。

红砂岩砌墙壁基础,

前门门夹及前门廊有超一米高的红砂岩。

后进四条木大金柱支撑五架樑。

檐下彩绘、木构件雕刻精美。

△村东慕容氏宗祠的建筑和壁画。以上两图 廖文奕 摄

村中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文化习俗,

逢年过节和村中有喜事时,

都会相聚在公祠,

和族人一同庆贺。

后辈们也会翻新宗祠,

让其一直能够流传下来。

△在村东慕容氏宗祠旁边新建的利源酒堂,用于承办酒席。黄海敏 摄

△大旗村集资修缮祖屋和宗祠,公示一些管理规定。以上三图 廖文奕 摄

此外,

村中还保留了一条古屋小巷,

曾住过一些港澳台同胞,

如今都已悉数迁走。

△无人居住的村道古巷。廖文奕 摄

据晚清时期的《高要县志》记载,

慕容氏后人出过不少名人,

民国时期的慕容清和慕容当父子,

都身任重要官职,

在大旗村的族谱上

留下了浓墨一笔。

△大旗村的古榕树下经常围坐着一群老人。廖文奕 摄

△大旗村一角。廖文奕 摄

饮水思源,方能生生不息!

如今,

大旗村的慕容氏后人约2000多人,

有部分族人逐渐迁至附近生活。

每当承办喜事或祭祀时,

大家欢聚一堂,把酒话家常。

或许正是

以姓氏为基础的传承纽带,

增强了慕容氏自豪感和认同感,

从而形成了一种姓氏共识,

让村落繁荣不止。

你都见过哪些罕见的姓氏?

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部分资料参阅:清·康熙至民国的《高要县志》 大旗村慕容氏族人提供相关资料

记者:廖文奕 见习记者:黄海敏

视频制作:廖文奕

见习编辑:黄海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