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才懂,为何扫地僧点化了萧远山与慕容博,却没点化慕容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慕容博阴谋 长大后才懂,为何扫地僧点化了萧远山与慕容博,却没点化慕容复

长大后才懂,为何扫地僧点化了萧远山与慕容博,却没点化慕容复

2024-07-10 09: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而这“障碍”具体体现在哪?很简单,他会让习武之人身上出现各种病痛,萧远山和慕容博自然是对此深有体会,他们早已因偷学少林武功而落得一身病痛,身体上的疼痛不由得他们不信这老僧的说法。

于是二人瞬间没了斗志,而扫地僧则趁二人意志消沉直接将二人弄得陷入假死的状态,当二人再度醒过来之后,一切的仇怨也都烟消云散了,他们还真就是立地成佛了。

但读到这里时你一定和笔者一样心存疑惑,明明有五位高手在场,为何扫地僧只点化了萧远山与慕容博?

二、鸠摩智与萧峰

其实扫地僧没有将萧峰点化是很好理解的,萧峰与另外四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一直以来都是个正派人士,从未堕入邪道,甚至没有任何邪念,他行事风格光明磊落。

扫地僧对萧峰的评价也十分中肯:“施主请起。施主宅心仁善,以天下苍生为念,不肯以私仇而伤害宋辽军民,如此大仁大义,不论有何吩咐,老衲无有不从。不必多礼。”

所以萧峰的确不需要被点化。

那鸠摩智呢?尽管鸠摩智算不上恶人,但他因为习武成痴而误入歧途,也没少做违背正道的事,也算得上是个反派,他算是有被点化的理由吧?可扫地僧为何没将他也收了?

也很简单,鸠摩智和另外几人也有本质区别,他和扫地僧一样,本就是佛门中人,甚至他在吐蕃的地位极高,甚至在他看来,扫地僧是不如自己的,他如何会服扫地僧?

书中也十分直观地展现了鸠摩智的想法,你看他偷袭扫地僧时的这段描述就懂了:“忽听得嗤、嗤、嗤三声轻响,响声过去更无异状。玄因等均知这是本门“无相劫指”的功夫,齐向鸠摩智望去,只见他脸上已然变色,却兀自强作微笑。原来鸠摩智越听越不服,心道:‘你说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不能遍学,我不是已经学会不少?怎么又没筋脉齐断,成为废人?’双手拢在衣袖之中,暗暗使出‘无相劫指’,神不知、鬼不觉地向那老僧弹去。”

这也不难理解,要知道鸠摩智是吐蕃国师,在吐蕃他就是地位最高的僧人,他自然是不爽这中原老僧在自己面前高谈阔论的,他也不可能拜扫地僧为师。

但慕容复不同,他既不是正道侠士,也不是佛门中人,还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扫地僧自然是有理由将他收了的,为何扫地僧没这么做?难道他度化恶人还是有选择性的?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其实咱们年轻的时候读不懂这段剧情是合情合理的,多年之后,再重读这段剧情,你就会明白扫地僧的无奈。

三、反派慕容复

扫地僧为何能够将萧远山与慕容博点化?其实不是扫地僧主动要点化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有心被点化,比如眼看慕容博被“打死”之后,萧远山的反应就很直观。

比如这段描述:“萧远山心灰意懒,说道:‘大和尚是代我出手的,慕容少侠要为父报仇,尽管来杀我便是。’叹了口气,说道:‘他来取了我的性命倒好。峰儿,你回大辽去吧。咱们的事都办完啦,路已走到了尽头。’”

萧远山已经是有心求死,有心悔悟了,一来是大仇得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听了扫地僧的一番说教。

而慕容复则不同,他始终冥顽不灵,即便是慕容博被点化之后,他依旧没有放下自己复兴大燕的虚妄梦想,反而还越陷越深,到了西夏驸马大选一役,他甚至抛弃了一直陪伴他的王语嫣,再到后来还与自己的家臣们反目成仇,并亲手杀死包不同,可见他是无药可救。

为何会如此?难道扫地僧的话一点儿都没能触动他吗?

其实道理很简单,有位名为树木希林的演员就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当她被问及“能否给当代年轻人一些人生建议”之时,她的回答却是:“请不要给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是不会听的。”

这即是问题所在,萧远山和慕容博会听扫地僧的教导,是因为他们知道扫地僧说的句句属实,而慕容博年纪轻轻,阅历不多,自然难免有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傲气,他怎么听得进这老僧的劝诫?

不是扫地僧不度他,而是扫地僧也没法去度一个“无缘”之人。

其实我们年轻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丝毫听不进长辈的说教,如今长大后,回过头来看长辈的那些良言虽不说句句都对,但多半其实是在理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