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万州文氏宗祠,品味百年祠堂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感谢宗亲捐款建宗祠 研读万州文氏宗祠,品味百年祠堂文化

研读万州文氏宗祠,品味百年祠堂文化

2024-01-27 05: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修缮前)

二、文氏宗祠的文化内涵

文氏宗祠是文氏族人为纪念先祖而建的庙堂,是文氏宗族的象征,反映了当时文姓人口繁衍、家族兴旺的历史文化,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1、建筑文化

文氏宗祠建筑采用中国古代建筑中主要的建筑形式:梁柱式结构,即抬梁式结构。以木材为主,由柱、梁、檩等主要构件组成。梁、柱等构件之间用榫卯相连,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不但让房屋的空间变得宽敞、使用面积变大,更重要的是让房屋的重量均匀分布,确保墙倒屋不塌。尤其是整个院落通过回廊联系,突出主次、高低、明暗的对比效果,扩大了视觉的愉悦空间,强化了院落的曲深清静。庭院四周闭合而中露天井,不但收集雨水和向外排水,还给人一种虽是深宅而却能尽得日光雨水之感。院前的甬壁、甬道,加上正面墙中部的简易牌楼、石质朝门以及大门上方的立式牌匾和朝门门柱楹联,使整个建筑显得高大雄伟、让人肃然起敬。建筑的部分柱础、驼峰不但摩刻精美,其丰富的内容也为我们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资料。

2、伦理文化

宗祠是祖先崇拜的仪典性场所,作为一种崇祀性的礼制建筑,宗柯的格局要适应仪典的需要,特别是它的中央主体部分,保持着一种由于功能而程式化的空间。文氏宗祠在建筑平面布局上, 采用四合院布局,前房与正房相对,左右各一开厢房。中间围合着天井,门口有象征宗族权力与地位的简易牌楼。正房又分拜殿和正殿,正殿设神龛,用于安放祖先牌位;拜殿则是举行祭祀仪式和族人议事之所。这种主体建筑布列在中轴线上,厢房、廊房布列两侧,左右对称,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规划统一,布局严谨的建筑格局,它所具有的防卫严密、内向稳定、秩序井然的特点与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形成的一套严密的社会行为规范高度吻合,是中国古代伦理的最好体现,象征伦理有序。

3、风水文化

文氏宗祠位于生基坪的一小型台地上,为了追求旺水好运,文氏族人在大门与甬壁之间建了水池。水池不但构成了一个“聚财”的空间,同时也具有消防灭火的实用价值。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万物莫不得于气”,为达到“养气”目的,文氏族人在宗祠的前房和正房之间修建了一口天井。为确保天井的水不向外直接排放,即财运不外流,在天井的右前角处设置一地漏,余水从地下接往院外水池。为追求家族兴旺,子孙前程似锦,宗祠从甬道到前房、厢房、正房以石台阶相连,逐层增高。这种层层增高的建筑布局暗含着文氏族人期望家族子孙步步高升的深刻寓意。

4、祭祀文化

祭祀在古人来说是国之大事,列为古代五礼之首。因此,祭祀无疑也是宗族的头等大事。建筑大门上方的立式牌匾“文氏宗祠”和朝门门楣“奉先思孝”,就明确界定了建筑的主要功能就是祭祀文氏祖。文氏族人的祭祀活动分为春祭和秋祭,春祭的日期定为清明节前一日。为确保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相关人员要先期进行各项准备,尤其是主祭等人要先期进行邀请。由于族众较多,“凡做祭之时,能胜任事者,不拘人数,务须齐到。其不能任事者,只许一家一人,随代分金,以防滥食而杜糜费”。同时,对祭祀仪节、祭词等均有规定,力图通过繁琐的祭祀礼节、程序,使“孝”“忠”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和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心中。

5、移民文化

文氏族人从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的迁徒过程,本身就是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和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体现的就是一种移民文化因素。文氏家族的迁徒、发展史,为我们研究元末明初以及明末清初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移民的迁徒路线,移民与原籍地的亲缘关系,移民与移入地的融合过程,以及移入地人口结构变化、社会组织结构变化、移民的文化心态变化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6、家谱文化

盛世修志,家兴续语。编撰于民国十九年(1930 年)的《文氏族谱》。《文氏族谱》是文氏家族的历史档案,是文氏家族联系族人的重要标志,也是族人认祖归宗的重要凭证,为我们了解文氏家族的迁徒、繁衍历史以及它的重要人物事迹、家族制度、婚姻制度、道德教化规范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为我们了解传统家谱的篇章结构、内容构成等提供了样本。

(修缮后)

三、文氏宗祠的保护利用

1、加强对宗祠建筑本身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文氏宗祠,建于 1916 年,是文氏族人祭祀祖先和商议族内重要事务的场所,是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产物,反映了当时文姓人口繁衍、家族兴旺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为有效保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柱山乡人民政府于 2016 年筹资从村民手中回购了祠堂的房屋产权,万州区人民政府于2017年安排专项资金,编制了修缮设计方案,完成了施工招标,目前正按照文物古建筑修复的原则和办法进行修缮,力求让这一具有三峡地区传统宗祠建筑特点、维系文氏宗族血脉的优秀历史建筑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承。

2、加强宗祠文化价值的挖掘与研究,使其在继承传统、教育后人、培育新风中的作用得到应有发挥。文氏宗祠作为祠堂类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艺术、建筑、民俗等信息,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生动、直观的文氏宗祠建筑,对其进行修缮保护和利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使数以万计前来参现的观众深受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对以文氏宗祠为核心的宗族文化遗产的利用,为乡村振兴服务。文氏族人经过不断的迁徒发展,他们秉承耕读传家的祖训,创家立业,修建了文家大院;为保卫族人的安全,他们建立了青云寨;为祭宗睦族,他们建立家族象征——文氏宗祠;为正本清源、存史垂教,他们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编撰了家谱,以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辩尊卑之目的;为家族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他们制定了本族的八条家训,用以约束族人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管理好宗祠资产,他们制立了十四条规约,以使宗祠能上安先灵下荫后裔;于 1917 年安葬于柱山乡戈厂村一组的文家祖坟——文仁高墓,一直维系着家族的血脉柱山离万州主城近,被称作城市的后花园,辖区内除文氏宗祠外,还有王氏宗祠、夏普祠等。充分利用这些根同一系、本自一源的姓氏文化遗产,带动地方发展宗祠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对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振兴当地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备注:岳宗英,重庆万州博物馆馆长,撰写的《万州文氏宗祠》一文,发表在万州区文化委主办的《万州文化》内部刊物 2018 年第一期(2018 年 3 月)。

万州文氏原有两大宗祠:一是李河镇文家坪雍睦堂文氏宗祠(因一九三八年族办文光中学、一九五几年乡办小学而撤毁);二是柱山乡戈厂村生基坪敦本堂文氏宗祠。

(特别鸣谢文家成宗亲提供资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