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季”又来了!是因为着凉?补充维C预防感冒?真的假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感冒是因为病毒 “感冒季”又来了!是因为着凉?补充维C预防感冒?真的假的?

“感冒季”又来了!是因为着凉?补充维C预防感冒?真的假的?

2024-04-01 17: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每到秋冬季节,气温转凉,总会出现一波感冒。办公室里、地铁上、讲座厅里……咳嗽声、擦鼻涕的声音此起彼伏。

作为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民间关于感冒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感冒是小事,但流感要提防”、“多喝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感冒快好的时候最容易传染”……这些说法是真是假?有现实依据吗?

01

感冒和流感,差别在哪里?

“你症状这么严重,会不会是流感啊?”所以流感和感冒,到底怎么判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发烧、咽喉痛、咳嗽、鼻塞等症状统称为“感冒”。约有40%的感冒都是鼻病毒造成的。此外,感冒也可能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真的)等病毒引起,也有10%左右缘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等细菌感染,甚至还有1/4的感冒至今病原体不明。

图片来源:123RF

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病原体都会导致感冒?因为感冒与其说是一种特定疾病,不如说是一组共同症状,是对“轻度上呼吸道疾病”的俗称——这也意味着,当这个疾病局限于上呼吸道,没有扩散到其他器官并导致并发症,而且在几星期里自愈的话,我们就管这个毛病叫感冒。

感冒的许多症状不是由某种特定细菌或病毒引起,而是感染后,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清除”病原的反应所导致。

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在医学上的定义更加具体:由流感病毒感染鼻部和咽喉,有时也感染肺部,所引起的发烧/寒战、咳嗽、咽痛、鼻涕/鼻塞、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症状。不难发现,流感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症状,和感冒症状基本重合。

那么流感有多严重呢?一篇研究统计了3744位因感冒症状就医的病人的症状,其中66%流感病毒检测呈阳性,发现比起非流感病人,流感病人更经常出现咳嗽(93%比80%)、发烧(68%比40%)和鼻塞(91%比81%)症状。

同时,这篇研究也报告,流感与非流感病人另一些症状的风险相差无几,比如“感觉发烧/寒颤”(90%比89%)、无力(均为84%)、喉咙痛(均为84%)、头痛(91%比89%)和肌肉酸痛(均为94%)。

基本上,有感冒症状,但没有诊断为流感的,都可以归为普通感冒。一篇引用了以上论文,比较新冠、流感和感冒症状的经同行评审的文章中,直接将“有流感症状,但流感病毒阴性”的34%的病人归为了普通感冒(common cold)患者。

总而言之,“感冒”其实是一锅大杂烩。因此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先讨论下最常见的普通感冒病因——鼻病毒。

接触到鼻病毒,有多大风险会得病,病得又会多重呢?一项研究使19位健康志愿者暴露在鼻病毒环境下,发现4~5天后,14人(73.7%)的呼吸道检测出病毒,9人(14人中的64.3%)有感冒症状。

鼻病毒还可能显著加重哮喘症状,也经常伴有细菌感染并发症,造成鼻窦炎、中耳炎等。

而对于流感病毒,综合56篇文章中上千名健康志愿者的感染结果,有88.2%接触流感病毒的人病毒检测呈阳性,其中有66.9%的人有症状、34.9%出现发烧(37.8度以上)。

看来,相比鼻病毒,接触流感病毒更可能感染并产生症状,且产生发热等症状的可能性更高。虽然两者都可能导致重症或其他并发症,但总的来说,流感病毒的危险性还是高于鼻病毒。

根据2009年香港H1N1流感的数据,50-59岁的患者感染这种流感病毒后,平均住院机率为0.87%,ICU比率为每十万人75人,死亡率为每十万26.5人。相当于住院治疗的患者中的死亡率达到了3%。

02

秋冬常感冒,是因为着凉?

“昨天晚上踹被子,今天感冒了吧?”“降温了,多穿衣服,小心着凉感冒。”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都担心孩子着凉会感冒。真是这样吗?

图片来源:123RF

上世纪中叶,多位学者为研究着凉与感冒的关系,招募了数百名志愿者,将其随机分配到着凉组和对照组,然后在志愿者鼻腔里接种鼻病毒,观察一周左右,统计志愿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均发现,着凉与感冒没有关联。

英国卡迪夫大学普通感冒研究中心的Eccles教授于2002年发表综述文章,探讨了这些实验的结果和不足。

Eccles提出,着凉后接种鼻病毒,没有完全模拟日常生活中病毒的传播和扩增方式。他提出了一个猜想,当身体表面急剧降温时,也许这种“着凉”会让鼻子和上呼吸道的血管收缩,而这种血管收缩反应会抑制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如果原来就有少数鼻病毒在无症状感染,这时候就可能给了这些病毒快速扩增的机会,导致从无症状感染变为有症状感染。当然,这还只是个假说,还需要更多研究。

2015年,耶鲁大学岩崎(Iwasaki)教授团队报告,在老鼠细胞中,鼻病毒在33~35℃环境下比37℃下复制更快。33℃的低温极大减弱了鼻腔中气道上皮细胞的抗病毒防御反应,使接种后48小时的病毒载量比37℃环境下翻了一番。

而在温带和亚寒带地区的多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低温、干燥的环境更适合呼吸道病毒传播。虽然目前机制还不太明确,但有可能是上呼吸道免疫反应减弱和病原体本身性质改变的综合结果。

再看两个极端例子,在最冷的南极洲科考站,科学家们也做过感冒相关的研究。他们对比了在科考站“冻”了6个月的人群,和刚抵达南极洲的人群,发现这两个人群感冒频率差不多——其中以个研究是新来者43%感冒,久冻者39%感冒(而且感冒病毒还是新来者引入的);另一个则是新来者8.9%患病,久冻者9.6%患病。

此外,两个研究都提到感冒的传播速度并没有特别快,也就是说,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并没有让人变得“特别容易感冒”。

所以,如果没有病毒跑到你的鼻子里,着凉本身不会引起感冒。但也有猜测认为,寒冷可能会削弱你的防御机制,加剧你已有的感冒症状。

目前来讲,要阻断鼻病毒的传播, 推荐的预防办法主要是勤洗手、不要整天用手摸眼睛鼻子嘴巴,定期消毒手会触摸到的表面,避免与感冒病人接触,戴好口罩。

03

维C泡腾片,提升免疫力?

有些信息来源说,摄入维生素C能提升免疫力,预防感冒;更有传言说嗓子疼了多喝泡腾片,能把感冒“压下去”,是真的吗?

美国消费者保护办公室发布过公告,提醒大众警惕市面上一切宣传“预防感冒、打倒病菌、缩短感冒时长”的药物,并建议通过保持均衡饮食、睡眠充足、适量运动来预防感冒。

喝了那么多年的VC泡腾片,原来是智商税?

也不一定是。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中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建议每天摄入100毫克维C,孕后期的准妈妈可增至115毫克,哺乳期需要150毫克。

100毫克维生素C,相当于吃一个半橙子,或者喝200毫升橙汁,或是1/8个哈密瓜,一小碗花椰菜(240毫升),一小碗卷心菜+两个西红柿。

对于多摄入维C对预防感冒有没有帮助,学界看法不一。有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指出两者没有联系,也有双盲研究发现,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再食用1000毫克维生素C补品,能降低感冒的频率。还有研究综述则认为,摄入维生素C不能预防普通感冒,不能减轻感冒症状的严重程度,但有可能缩短感冒症状的持续时间,大概缩短个10%,也就是本来感冒10天,天天吃维生素C可能缩短到9天。

不过,以上讨论的都是“额外”摄入维生素C。如果维生素C本就不足,那么补充一点,还是有益处的。

近年来,中国维生素摄入量逐年下降。2015年,18-35岁成年人的维C摄入量中位数只有每日56.41毫克,远低于建议水平。

如果觉得自己没吃到建议的摄入量,而因为时间精力等限制,很难做到膳食平衡,可以吃维生素补品吗?

可以,但是要适量。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单日摄入维生素C超过1000毫克,超过部分的吸收效率会降低到50%以下。超过3000毫克,可能导致腹泻,在有特定基础病的人群中甚至可能引发肾结石、尿酸或铁元素堆积等情况。

所以,每天吃1~2片500毫克的维生素补剂,或者泡一片含1000毫克维C的泡腾片,不一定有益,但应该无害。如果一味追求多吃,反而可能过犹不及。

04

感冒快好了,更容易传染?

不是!

和你的直觉相符合,感冒症状最严重的时候,往往也是传染性最强的时候。

之所以造成“感冒快好了才会传给别人”这种错觉,是因为病毒有潜伏期!

科研人员追踪了感冒患者的病毒脱落(viral shedding)情况——病毒脱落水平能很好预测将病毒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出现症状后2~3天,也是症状最严重、病毒滴度最高的时候,病毒脱落水平最高。

而普通感冒的潜伏期一般是1~3天。两者相加,刚好有4~6天,符合大部分人感冒症状减轻的时候。于是看起来,就是一个人的感冒快好了,刚好另一个人“接力”得上了。

不过,即使过了症状最严重的几天,也不能因此就会掉以轻心。

证据表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病毒脱落平均持续10~14天,甚至症状消失后,还会继续有病毒脱落症状。即使水平不高,仍有感染他人的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