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达洛维夫人》中的意识流技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意识流创作作品分析 浅谈《达洛维夫人》中的意识流技巧

浅谈《达洛维夫人》中的意识流技巧

2024-07-16 02: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意识流小说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此种类型的文学作品的特点就是运用多种技巧在小说中淡化情节和客观描写,直接叙写小说中人物的精神话语,尤其注重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来表现人物,即利用主观意识表现客观世界。与乔伊斯等男性意识流小说作家不同,伍尔夫一般都是以女性为主人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人物的心灵之旅探讨生与死,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等宏大主题。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是伍尔夫的代表作品,作者通过人物令人震撼的灵魂骚动,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思索和感悟,而且表现了人们内心普遍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小说以达洛卫夫人为主人公,她是上流社会的一位年过半百的家庭主妇,虽生活富裕却空虚无聊,总是有一种孤独和恐惧感。小说描述了达洛卫夫人从早晨到晚上12小时的活动,展现了她的思绪和她成年以后所经历的种种欢乐与悲伤。

一、淡化情节,内心独白,自由联想

    故事情节在传统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意识流小说家认为认为故事性太强会影响真实性,所以在意识流小说中故事情节在整个小说结构中变得极不重要,甚至完全可以忽略。《达洛卫夫人》所谓的故事情节只是普通的一天当中从早到晚所发生的极为普通的事情。议员的妻子达洛卫来到街上购买鲜花,她回忆起了自己的初恋情人,他就要回到英国了,此时在一战中受到刺激而产生精神错乱的史密斯在公园中思绪纷飞。各种上流人士都参加了达洛卫的晚宴,她的初恋情人也来了,这一次的相见让达洛卫心潮澎湃。在宴会上达洛卫听说史密斯自杀身亡了,不禁悲伤起来。可见,小说自始至终都没有可圈可点的故事情节,更没有精心设计的戏剧冲突。情节被无限淡化了,但是人物的情绪却被无限放大了。伍尔夫并不在意客观存在和现实发生的人和事,人物的外部行为和故事的进展被忽略,小说的主体由人物的意识、情绪和气质搭建而来。作者并不追求传统小说所追求的故事情节的有趣性、结构性和矛盾性,而是将笔触对准能够引起思维波动的琐事和风景,文中充满各种意象用来象征客观社会的冲突。战争、成败、情感、恩怨都消失了,呈现给读者的是人物意识的流动,飘渺而逼真。[1]

    没有了情节的推进,小说行文的前进就需要运用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的创作技巧,这两个技巧最适合用来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例如小说的开头说的是达洛卫夫人到大街上购买布置宴会所需要的鲜花这样一个事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交代情节的寥寥几笔,紧接着一大段的叙述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在内心独白的使用上,伍尔夫又有独到之处。虽然同样都是“间接内心独白”,但是其他意识流作家一般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她在小说创作中采用的则是第三人称,这种独白的特点就是可以让作者成为读者阅读的引导者,它的标志是词语 “for"和 “one”的搭配以及对括号、引号等的大量使用。人物的意识流动在这样的处理后更加明晰、统一、连贯,文体更加流畅,有利于读者阅读和领会。内心独白与自由联想密不可分,在运用自由联想技巧时,伍尔夫的小说一般没有所谓的启承转合,更为常见的是一种自由跳跃的创作形式。例如小说开头一连串的自由联想。从“空气”到“柔软的沙滩”,又联想到 “美丽的浪花”、 “郁郁葱葱的树木”,更进一步联想到“情人彼得”……这样的自由联想有着鲜明的印象主义特征,这些烙在人们意识深处的印象来自四面八方,拥挤而跳跃,没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精致的连贯,但却是人物内心最真实的体验。[2]

二、复调叙述

    在意识流创作领域,一直存在关于叙述者 “有与无”的讨论。在《达洛卫夫人》这篇小说中,伍尔夫努力让叙述者躲在幕后,按人物对事物的真实反映来记录生活,她要在创作中取消叙述者刻意的推动,这种技巧在《达洛卫夫人》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作者成功的完成隐身,读者几乎感觉不到叙述者的存在,作者消失了。但是,正如热奈特所言,根本不存在无叙述者叙事的作品,作者不可能消失。那么《达洛卫夫人》是通过什么样的技巧达到让读者感觉“叙述者消失”了这样的效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引进复调叙述这一概念。复调叙述指的是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拥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各个独立的个体的多重声音构成小说的“多声部”叙事效果。其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物声音、叙述者声音、作者声音、隐含作者声音等多个要素。[3]

    《达洛卫夫人》的第一句是一个第三人称叙述的句子:“达洛卫夫人说她去买花。”这句话交代了人物及行为,同时表明叙述者对于人物及其行为的了解,读者只有通过叙述者才能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当我们阅读这句话时,仿佛听到了叙述者的声音。在史密斯首次出现时,文中对史密斯年龄、面貌、穿衣、神情都进行了客观描述,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达洛卫夫人和史密斯根本未曾谋面,通过客观、冷静的叙述语气我们也可以排除史密斯妻子的叙述可能,所以,这里必然存在着一个故事之外的叙述者。此外,《达洛卫夫人》中的人物都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无论是主要人物史密斯、彼得,还是次要人物基尔曼小姐等,读者都能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小说中发出不同的心声。如果我们细心阅读,在小说人物的众多声音中还能够发现隐藏在叙述者之后的作者的声音,例如小说中有关布鲁顿夫人的评价就是伍尔夫借叙述者之口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伍尔夫在评价的开始写到 “克拉朋莎一直说,布鲁顿夫人不喜欢她”,让读者误以为接下来所有的评价都是克拉丽莎做出的,其实细心分析当时的语境不难发现,这里的评论不是克拉丽莎作出的,而是叙述者作出的。如果更进一步进行挖掘,我们通过评价中大量出现的 “男子’、“女性”、 “女人”等词语及相关阐述不难发现,这里的评论不是针对一个人的,而是针对一类人,所以这里的评价可以被理解为是女权主义者伍尔夫本人的声音。[4]

三、时空蒙太奇

    在时空处理上,伍尔夫大胆创新,打破传统小说的时空概念,着力 “挖掘人物背后的隧洞”。小说中,时间范畴的过去、现在、未来随着人物意识的流动不断交叉渗透,空间也随着人物意识的流动任意转换和移动,为意识的流动消弭了一切时空的限制,为人物的内心世界创造了无限的时空。在此,作者使用了同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拍摄手法相似的技巧,从人物的主观意识出发,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人物的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使得小说在有限的客观时空中获得了无限的容量。以小说的开头为例:女主人公想着即将举行的晚宴,接着思绪回到现实,清新的空气唤起了她的回忆,她的思绪回到了30年前和恋人相处的情景,接着她又想到彼得即将返回英国,思绪随即飘向未来……。在这里,空间随着她的思绪的变化而不断转移变换,过去、现在、未来在她的意识中不断重叠交叉,织成了一张超越时空限制的意识之网。这种意识之网在小说中还有很多,多张意识之网的相互穿插,组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的时空。[5]

    虽然时空持续不断大幅度、随机地跳跃,但从伍尔夫的叙述中我们没有发现一丝牵强和混乱,原因就在于虽然意识流毫无理性,但伍尔夫对人物意识流的叙述却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和安排,意识流动的每个细节都不是胡拼乱凑的。例如:一动不动坐在公园椅子上的史密斯心潮澎湃,他的思绪在现实、过去、未来、幻觉之间不断穿梭往返,看似杂乱的思绪却是有所依据的,他毫无理由的想到人类不应该砍树是因为有精神疾病的他思维缺乏逻辑,他想到上帝是因为他虽然精神失常但依然敬畏上帝,他想到人类应该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因为战争带给他的创伤深入骨髓,他产生幻觉看见已逝的战友埃文斯站在栏杆后面是死亡对他的召唤,为后面他的跳楼埋下了伏笔。可以看出,虽然作为精神失常的人,史密斯的意识更加不受时空限制,跳跃和变换的幅度更大更随意,但看似随心所欲的意识流动,始终与他的经历密切相关,所有的意识活动都在情理之中。因此,所谓无限的时空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章可循的。[6]

    总之,在《达洛卫夫人》中作者利用多种创作技巧为读者展现了人物压抑的内心和对现实、未来的恐惧和焦虑,史密斯最终走向死亡,达洛卫夫人则继续苦苦寻觅着生命的真谛。伍尔夫认为艺术具有无限可能性,她本人也正是一位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作家。她的小说总是充满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弥漫着 “缠绵的心病”,其作品具有现代悲剧的特征,这些悲剧不是发生在客观世界的言行的冲突,而是隐秘在内心的悲剧,更进一步说,是隐藏在社会表象下的现代人的悲剧。意识流小说在今天已不是新的文学形式,但伍尔夫作为最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家之一,至今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7]

参考文献:

[1]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07

 [2]伍厚恺.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一存在的瞬间[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45.

[3]林德尔·戈登著.伍厚恺,译.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一一个作家的生命历程[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90.

[4]龚翰熊.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M]. 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78.

[5]张奎武.意识流、内心独白及其它—兼论《戴洛韦夫人》中的“意识流”技巧[J].东北师大学报,1992(3).

[6]林继红.《达洛卫夫人》里的叙述声音与话语一兼评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现代叙事艺术特征[J].福州大学学报,2009(5).

[7]温红佳.灵魂的真实一《达洛卫夫人》意识流的剖析[J].重庆大学学报, 2008(2).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