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提醒:成为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居家隔离如何做好防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惠州密切接触者最新消息新闻 最新提醒:成为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居家隔离如何做好防护?

最新提醒:成为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居家隔离如何做好防护?

2024-07-15 21: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当前,国内疫情仍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由于我们每天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人,可能与新冠肺炎感染者有过接触,成为密切接触者。那么,不幸成为密切接触者应该怎么办呢?居家隔离又有哪些事项要注意?

1

成为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如果接到电话被告知为密切接触者,不要着急。要跟社区或者所在地区、县疾控进行报备,做好隔离准备。

1.如果在家里,请立即与家人保持距离,佩戴口罩进入独立房间,准备好换洗衣物、日用品,等待专业人员上门转运。

2.如果正在单位或其他公共场所,请立即佩戴口罩,使用手机或保持较远距离,告知单位、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相关情况,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临时隔离,等待转运。如单位或公共场所没有临时隔离点,可佩戴口罩,到远离人群的户外等待。

3.如果正在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请立即严格佩戴口罩,告知车上工作人员(如乘务员、司机等),或尽快下车,告知站点工作人员,配合临时隔离,并等待转运。

4.配合流调工作。通过手机支付宝、微信、信用卡等消费记录信息,尽可能详细、准确回忆接触病例后所到场所、所接触人员,切勿瞒报、漏报。

密切接触者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理期限为自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暴露后算起。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

居家隔离如何做好防护?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及居家健康监测需要注意这些事项。

有可疑症状不要自行服药 立即报告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及其同住人员,务必要遵守各项防控规定,严格居家,足不出户,做好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不要自行购药服药,应当立即报告并配合相应管控措施,有专业人士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

“本轮疫情毒株传播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谭晓东表示,因其毒性相对减弱,感染后多为无症状感染,容易在人群中造成隐匿性传播、引起疫情扩散。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隐匿的感染者,快速阻断疫情的传播,连续开展多轮核酸检测是十分关键的措施。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人员需配合工作人员上门核酸采样,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每天早晚测体温 做好共享区域消毒

此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最好单独居住,如与家人同住,应单人单间,房间通风较好,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与其他家庭成员近距离接触时,必须规范佩戴口罩。

每天早、晚各测一次体温。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疑症状,应及时报告社区管理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和共同居住者在居家隔离期间不得外出,因就医等外出需提前报备,专人专车、做好个人防护。并保持居室勤开窗通风,做好家居日常清洁及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消毒。

非必要不外出 外出遵循“六不得”

谭晓东提醒,居家健康监测人员也应选择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居住,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测体温,定期核酸检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疑症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排查。

与此同时,谭晓东建议,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应当尽量做到生活规律,合理营养,适当运动。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应该知道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提前报备,全程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外出需遵循“六不得”要求:

1

不得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2

不得聚餐、外出堂食;

3

不得外出观影、观戏、观展;

4

不得参加聚会等人群聚集性活动;

5

不得前往商场超市等人群聚集场所;

6

不得前往影剧院等密闭环境。

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凝聚社会各界和每一位市民朋友的坚守、奉献与付出。希望市民朋友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理解支持、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共同阻断病毒传播。

原标题:《最新提醒:成为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居家隔离如何做好防护?》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