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强迫症疾病特点及治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强迫症疾病特点及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强迫症疾病特点及治疗

2023-03-09 03: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强迫症疾病特点及治疗

双相障碍共病较为常见,超过50%的双相障碍可合并另一种精神障碍。与单一疾病相比,共病患者通常具有症状重、病程长、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风险高和预后差等特点。

双相障碍共病的研究,对评估治疗难度、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近年来,关于双相障碍和强迫症共病的疾病负担与治疗在国际精神病学界日益受到关注。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以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交替出现的一种精神疾病。

强迫症(Ob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者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患者明知强迫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者摆脱,由此出现严重的情绪障碍。

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患病率为11.1%~21.0%

,平均患病率约为9.7%,终生患病率为10.9%(7.8%~14.4%)。双相障碍患者出现强迫症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4.4~7.3倍。

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临床特点[1]:

1.50%~75%的共病患者强迫症状呈现发作性病程特点,强迫症状在抑郁发作时更易出现且症状明显,在躁狂及轻躁狂发作时,强迫症状常减轻或缓解。

2.共病患者的强迫症状内容与单纯强迫症存在差异。共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与性、宗教、污染、对称及囤积有关的强迫观念,在儿童及青年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患者中,囤积相关的强迫观念及行为更多见,而单纯强迫症患者则更多表现为反复检查、排序、洗涤、仪式性动作等。

3.共病患者存在更强的自杀观念及更高的自杀率,并有较高的冲动性及愤怒情绪,青少年患者的自杀风险是成年患者的2. 4倍。

4.与单纯双相障碍或强迫症患者相比,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患者更容易伴发惊恐障碍、恐怖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进食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更容易出现镇静剂、兴奋剂、酒精、尼古丁及毒品滥用。

展开全文

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治疗[2]:

药物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和强迫症共病的治疗不同于其中一种疾病的单独治疗,一般来说以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指南为主要治疗原则,情绪稳定剂是双相情感障碍主要的、基础的治疗,必要时联合两种情绪稳定剂;另外情绪稳定剂可以联合某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进行治疗,但应慎用抗抑郁药物,因为其可以使双相情感障碍转相,使治疗复杂化。

物理治疗

目前电休克治疗(ECT)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强迫症的治疗,其对于双相躁狂、双相抑郁、混合状态及单纯的强迫症治疗临床疗效肯定。临床研究发现,ECT同样适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强迫症的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早已经成为双相情感障碍及强迫症治疗的重要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辅助药物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的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 吕楠, 李晓虹. 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 四川精神卫生, 2021, 34(4): 303-307.

[2] 杜远,戴兢,张晓倩,等.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强迫症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基层医药, 2022,29(2) : 317-320.

来源:脑健康新视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