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将教育放入“情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情境教学的定义 李吉林:将教育放入“情境”

李吉林:将教育放入“情境”

2023-09-23 1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吉林曾在著作《情境教育三部曲》的卷首语中如是回忆自己的起步阶段:“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跟随时代的召唤,我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改革的第一批‘弄潮儿’。凡‘弄潮儿’往往热情奔放,而少知水的深浅,水下的路径。于是,小平同志一句‘摸着石头过河’的名言,立即被广为传播,那是何等的深入人心!我便是这‘摸着石头过河’大部队中的一员,我依附身边的‘石头’,勇敢地向前探路。虽不能阔步前行,但只要能不停地向前,就享受到了弄潮的快乐。”

探索的路,虽快乐却也充满艰辛。但李吉林心中的目标始终准确而明晰:教育改革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情境教育的探索始终有着鲜明的目标,由此生成的不竭动力,驱动着我向前,再向前,不肯歇脚,不肯回头。”

以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情境教育发源于语文学科,但却没有就此止步。思想品德、数学、科学、音体美……李吉林将语文情境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学科特定的儿童学习规律,提升为各学科适用的一般规律,并基于此提出了“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等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其后,她又引导各科教师把“五要素”与学科特点、儿童特点两个要领结合起来,提炼出各科情境教学的要素和原则。

此时,作为一条隐线,情境教育的一些基本学习观也在李吉林的脑海中逐步形成。她提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点,并把“为了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作为情境教育的根本理念和最终目标。在操作层面,她提出“创设亲、助、和的人际情境,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及学习者之间的距离”,强调师生在共同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共通体验与合力以及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强调情境在沟通学习者要学习的新知识与他们的经验、兴趣、先前知识之间的重要作用。

“从语文到数学,到各科实践探索,形成了实现课堂教学情境化的操作系统,知识与情境依存,儿童与情境互动。”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郝京华看来,知识与儿童的学习之间如何达成平衡,也是国际上未解决的难题。

李吉林认定,“从情境教学拓展到情境教育,目的是要让更多儿童获益,而不是只局限于一个实验班,一所学校”。于是,她又把开发情境课程作为目标,希望以此走向大众化。同时,李吉林还主张情境教育“以情为纽带”,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由此形成的“情绪记忆是最高效的记忆”。情绪智力对儿童在一生中取得的成就都会产生影响。

传承“匠心”续教育传奇

“李老师时刻关注我们的教学,也引导着我们的研究。”这是李吉林的徒弟唐颖颖对师傅的评价。

在2010年,被《新华日报》合称为南通教育的“五朵金花”的李吉林、陈锡珍、亓浦香、杨秀兰、张育新五位优秀教师分别与唐颖颖、刘昕、褚嘉耘、徐芳、宋晓丽结成师徒关系。几年来,师傅以高尚的情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去影响徒弟;徒弟志存高远、学艺精湛,努力将师傅的理念、技法传承发扬。

其中李吉林、唐颖颖的“师徒之缘”,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1978年,李吉林开始教改试验时,唐颖颖就是她第一轮情境教学实验班里的学生。因为想做李老师那样的老师,唐颖颖考进南通师范,后来又成为李吉林的同事和徒弟。1990年,李吉林提出“建设跨世纪优秀教师群体”的构想,在通师二附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唐颖颖即为学员之一。如今, 李吉林的唐颖颖已多次在全国和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先后去香港、北京等地执教大型示范课,也已经成为情境教育的后起之秀。

李吉林1938年5月生于南通,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至今。这位年届八旬,一辈子站在小学讲台上的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虽然蜚声海内外,多次应邀出国讲学,但至今仍躬身于小学儿童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前沿,为之奔走呼告。

40年不懈钻研,李吉林使得中国的情境教育达到了足以回应世界的理论高度。然而,许许多多的问题让李吉林总是处于思虑中。情境教育的未来该怎样走?儿童情境学习范式怎样进一步完善、充实、周密架构?儿童面对未来社会的变幻、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今天的学习该如何及早为他们打下基础?

“越研究,我才越发现自己只是窥探到儿童学习秘密的一角。”《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这篇发表于2013年《教育研究》的重要文章,是李吉林求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高文,结合学习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产物,更被她视为情境教育研究重新出发的标志。回首40年探索历程,李吉林说:“自己只是勉强完成了一份答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