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人都是孙悟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悟空传大意 我们人人都是孙悟空

我们人人都是孙悟空

2024-07-06 2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凡看过原著的朋友,都会对如今的电影《悟空传》产生一个疑问?如何改编?原著那意识流的叙事,能完美地化作一部电影么?《悟空传》小说充满大量的“拼贴”和“回闪”,呈现出倒果为因的圆形结构,像散文而非一个故事。这样的故事,倒是非常适合王家卫,但绝不适合商业电影。再者而言,不同粉丝对原著的不同理解,能否在一部电影中得到平衡概括?

所以,当看到电影《悟空传》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之后,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电影的编剧栏里,看到了今何在的名字。

平心而论,《悟空传》进行电影化的改编之后,在剧作方面是有一定瑕疵的,但却保留了原著最基本的精髓。简言之,脱离了原著的框架成为新的故事,但又并未舍弃掉内核。

原著《悟空传》中,将孙悟空解构为两个形象,一个是失忆的、迷茫的、只为加功德分而西游取经的孙悟空,一个是个性张扬、不拘束缚、备受妖界崇拜的齐天大圣。而电影《悟空传》,则专注于后一种,将孙悟空的形象,拆解为三个形象:仙猴、凡猴、魔猴。

而且,《悟空传》之所以影响颇深,不仅仅是一个“西游”的故事,更是让同时代的所有人,在孙悟空这个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毫不夸张的说,《悟空传》是一个时代人的传记。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悟空传》到底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孙悟空这个形象也不外如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他代表着中国文化中最富有反抗性的,最自由的,最隐忍的,最富有人生哲理的那部分。

电影《悟空传》的剧情构架,乃是典型的三段式剧本结构,即希德·菲尔德的三段式:建置、对抗、结局,或者黑格尔的“冲突律”:和谐、打破和谐、重新建立和谐等。而孙悟空的三个形象,也是严遵循故事结构而发生变化。

中二“仙猴”

“老子的名字叫做孙悟空!”

《悟空传》第一幕,孙悟空一出场,就是一副调皮捣蛋的模样,天不怕地不怕,目中无人,与其说是他帮助阿紫出头,倒不如借此机会造反,引得天蓬与杨戬双战悟空,天机塾被毁一片狼藉。

这段内容,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都是取材于《西游记》里孙悟空当弼马温的桥段,这段内容就是一个初来乍到的石猴,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怕,仗着自己有点本事,就想上天当个神仙过过瘾。《悟空传》在这里,设定了孙悟空是魔王转世,仙班学员里千年难得一遇的奇才(打破了神力记录),而且他是有目的而来,为了打破天机仪。而他认为神和万物都是平等的,而神却认为他们高人—等,要所有的万物都臣服于自己的管理之下。孙悟空不服,他要改变这一切,与神作斗争,虽然每次伤痕累累,但他却乐此不彼。

这里的孙悟空叫做“叛逆”,通俗一点讲叫做“中二”!

“中二”是什么?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初生牛犊,人什么时候最“中二”?无非就是年少轻狂吹牛B的时候,吃饱喝足,腰里揣副牌,逮谁跟谁来。

几人围坐在一起,谈人生谈梦想,仿佛人生被自己掌控了似的。那时候的我们,意气风发,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与才女、电影中的英雄与巾帼、乃至现实中的名人,都是我们崇拜的人,心里琢磨,有朝一日自己也可能像他们那样,吃遍天下美食,喝遍天下美酒,看遍天下美景,结遍天下豪爽之人,每每谈到这些,整个人就跟成仙了一样,仿佛世界已经被自己踩在脚下。

正如孙悟空那样,不服命运,或者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命运,一心一意做好自己,完成任务,直达梦想。

这就是“中二”,不褒不贬,这是年轻的我们真实写照,可曾想过,哪位朋友年轻之际,不是这样的热血状态呢?

少年,别来无恙。

宿命“凡猴”

“我要天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

他忽然觉得很累了。

方寸山那个孱弱而充满希望的小猴子,真的是他?”

《悟空传》第二幕,从天庭掉落到凡间,目睹面目全非的花果山,毫无法力的他们,合力剿灭妖云,却在真正的神仙面前溃不成军,孙悟空身躯已死,化为飞灰。

孙悟空变成了凡人,是原著《悟空传》中在网络小说比较早的堕落凡间的设定,它启蒙着这十多年层出不穷的架空网文,就是如今很常见“化凡”。原因很简单,不经历挫折,怎能见彩虹。更何况孙悟空身份特殊,一个天不怕地不怕,不服一切的猴子,第一次倒在了命运的面前。

《悟空传》中的孙悟空,大概是所有版本里孙悟空最惨的一位,用句俗话来说“丧家之犬,要啥没啥”,连个归属的都没有,花果山破落成那副模样,跌落尘埃之后毫无半点仙气。这段故事孙悟空唯一的“壮举”,就是帮助花果山村民收复了妖云。小小的妖云,对于昔日的神仙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但对于凡人而言,孙悟空、阿紫、杨戬、天蓬、卷帘几个人合力,才有惊无险的捕获妖云。

这时,他们被村民口称“神仙”,孙悟空自己却也悠然自得。不要忘了,第一幕中,孙悟空可是一位不服天,最瞧不起神仙的妖猴啊。如今呢,孙悟空被贬的一无是处,连天上都回不去了。重新获得法力,返回天宫恐怕是孙悟空此时最大的希冀。

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头生灭无常,本来抓不住的,像水中捞月,所以他不再执着了。

如此一来,他终究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在现实中,我们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才会发现我们曾经的理想是那么的荒唐。我们曾经心比天高,最看不起的就是如今的现实,最看不惯的就是碌碌无为的人群。昔日振聋发聩的呼声依然回想在耳边,却不得不被现实无情的击溃。朝九晚五、结婚生子,房贷压力,但有时会讨厌这样平凡的自己,又一直下不了决心做出改变。

我们如今都是凡人,谁也无法阻挡命运的碾压,我们许下的诺言和理想,早已淡忘无从谈起,此时我们唯一的希冀,就是在无情的现实中,找到立足之地。

因为走入社会的我们,也终究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有时候就是在想:只有舍弃一切后,才会更强大。但在命运面前,你我无法做到这一点,但电影可以做得到。于是有了第三幕。

燃魂“魔猴”

“我来过,我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

《悟空传》第三幕,“化凡”之后,涅槃重生,重生的孙悟空,是真正的魔猴——齐天大圣。电影后30分钟热血打斗,造反天庭,抗击命运。这是一切,是理想的超脱,也是超现实的写照。

失去了肉体,失去了石心,唯有魂魄依然在燃烧。电影中菩提的一句话,“用神仙的方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所以孙悟空才彻底化为魔猴,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现实。

《西游记》原著中,这只叫做“孙悟空”的猴子,戴着金箍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去了,修道变成佛,表面上终得正果,实际上却无尽的悲凉,一个曾经反天反地的齐天大圣,就这样被体制和命运所降服了。

而《悟空传》却留给人们,对孙悟空的希冀,他可以随意取下金箍,可以用金箍棒砸烂一切,这是超现实的,也是乌托邦的结局。

他叫孙悟空,他生来为魔,一生为魔。他曾经一度迷失了自己方向,他想成仙,陷入了神仙的桎梏。最终,只有用魔的方式,才能打破自己的宿命。

这也是现实中的你我,如今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孙悟空的形象,代表了现实中我们,我们当年意气奋发,被现实蒙蔽了理想。最终发现,我们当年只是一个想当神仙、一心打算迎合体制的臭猴子,而不是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

《悟空传》,就是一个时代人们,自己传记。

当年《悟空传》小说的受众,多数也都是在校学生或者正直青少年。如今17年过去了,重新拾起书页已经泛黄的《悟空传》,再看这部电影,想必感触颇多,从当年梦想变成了如今的情怀,从当年的理想斗士化身如今的凡夫俗子。人到中年,已是而立。多数也想明白了,当然,我们偶尔也会想起曾经的自己---那个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而那时,如果不是在做梦,就是干脆在做白日梦。事到如今,我们依稀还记得曾经少年轻狂,张口天下闭口梦想的自己,却不知道站在这里的我们,未来将会如何,但我们知道,有一只猴子,他一度无法无天、一度迷失自己,一度化为尘埃,但从来就不知道认输。

或许不是人人是齐天大圣,但人人都是孙悟空。

彩蛋

《悟空传》不仅仅是孙悟空一个人的传记,电影中的几位角色,都有着各种人生与现实的写照,反映人间。

★阿紫:

是一位充满幻想的少女,爱慕英雄,她的愿望很简单,与自己的心上人欣赏花果山的晚霞,但就连这一点愿望都没有达到,就被现实无情的打倒,曾经的少男少女们,是否也存在着这样天真烂漫的幻想呢?如今是否也会回眸昔日的自己,会心一笑呢?

★杨戬:

他就像一个出生名门富二代,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天生自大。他的理想很简单,继承家业,维护着传统秩序。“化凡”的段落,也是他的重生,让他发现了另一个世界,最终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反抗了自己一直维护的体系,白手起家。但杨戬与孙悟空终究不是一路人,杨戬所要做的,是在自己与孙悟空一同毁掉的秩序上,重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秩序,而孙悟空依旧会打破这个新的秩序,所以他才会对孙悟空说“你是魔,我是神,我会一直追杀你。”

★天蓬:

这二位无疑是悲情的,天蓬的人设虽然与《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大相径庭,但内核还是一致的,是那种主动迎合秩序的那种人,心甘情愿为你卖命,他所求的很简单,就是与阿月的爱情而已。然而,他却发现,自己终将与最初的构想,越来越远,等他明白过来的时候,一切为时已晚。他也选择了造反,但一切都是徒劳,天蓬没有孙悟空的本领,也没有杨戬的出身,结局无疑早已注定。

★卷帘:

无疑是最可悲的人,这是一个没有方向的存在。他混迹在仙班之中毫不起眼。如果他没有选择进入仙班,或许卷帘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家,但最终他选择随波逐流,成了那个忙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明白的人,可惜了他引以为傲的本领。

文/梦见乌鸦

来自淘票票媒体号:淘票票编辑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