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恸哭之后 读史

读史

2023-03-28 14: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杨颙做秘书期间,不仅在事关朝政得失这样的大事上毫不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且对诸葛亮“事必躬亲”这种纯属个人工作习惯和作风方面的“小事”,也能够直言不讳地进行劝谏。《资治通鉴》卷七十和《三国志·蜀书》就分别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

有一年夏天,天气奇热,大家都喊热得要命,纷纷到外面乘凉,诸葛亮却从早到晚一动不动地坐在又闷又热的房子里,挥汗如雨地亲自校改公文。秘书杨颙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很担心诸葛亮累坏身子,于是招呼也不打,报告也不喊,就径直走进诸葛亮的办公室,用非常严肃的口气对他说:“治理国家是有章法的,上司和下属做的工作不能相互混淆。如今您管理全国政务,却亲自校改公文,终日汗流浃背,不觉得太劳累了吗?!”

为了让诸葛亮明白问题的严重性,杨颙又打比方说:“现在有一个人,安排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鸡报晓,狗防盗贼,以牛拉车,以马代步,家中事务有条不紊,无一旷废,自己所有的要求都可得到满足,一家之主则从容自在,高枕无忧。如果事事都由主人亲自动手,不用奴婢、鸡狗、牛马代劳,结果可想而知,他必然陷身琐碎事务之中,弄得疲惫不堪,最终却一事无成。难道他的才能不及奴婢、鸡狗和牛马吗?不是,而是因为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

杨颙说到这里,似乎意识到自己是在对一个丞相而不是对一个农夫说话,就另外举例说:“汉宣帝时,丙吉担任丞相,民众斗殴,死伤多人,他却视而不见;看到一头牛吐着舌头喘着粗气,他却问赶牛的人走了多少里路?别人觉得奇怪,丙吉解释道:‘民众斗殴,是长安令、京兆尹的责任。而今初春刚过,还不到热的时候,牛却走得气喘不止,真担心气候失调影响年成。丞相的职责是调和阴阳,所以应该见微知著。’”

杨颙言犹未尽,继续自己的“说教”:“陈平也是如此。有一回,汉文帝问丞相陈平:‘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件,收支多少钱物?’陈平回答说:‘陛下可问具体主管部门。丞相只管群臣是否贤良,工作是否称职,不管这些具体事务。’”

杨颙最后说道:“所以古人说:‘坐着讨论问题和作出决定的人是王公;执行命令并亲身去落实的人,称作士大夫’。我希望您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其他工作都交给下属办理。否则累垮了身体,也办不好事情。”

听了杨颙这番言语,诸葛亮不仅深受感动,而且表示了由衷感谢。杨颙死后,诸葛亮每当想起这件事,就会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这说明,当时蜀国上下,虽然都被诸葛亮废寝忘食、日夜操劳、以身作则、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所折服,他耳边充溢着的,也是一片肯定和赞美之言,但真正能够跟他说上知心话的人,还是很少的。杨颙正是因为说了别人不会说也不敢说的话,才使得诸葛亮如此刻骨铭心。这也说明,甜言蜜语虽然能使听者一时心花怒放,但真正能够打动人心并长久留下回忆的,还是那些发自内心、充满善意的良言和诤言。

对此,王安石写了一首《诸葛武侯》诗,大发感慨道:“恸哭杨颙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区区庸蜀支全魏(亦有写作‘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王文公文集》卷七十三)可见秘书对领导多说真话,多说实话,多说大家所不敢说的知心话,是多么可贵和重要。

诸葛亮虽然很感激杨颙对他的关心,也从内心承认他说的话确实很有道理,但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诸葛亮本人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都不允许他像西汉丞相陈平那样“坐而论道”,所以诸葛亮对自己的工作和所承担的职责总是常怀敬畏之心,每时每刻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不仅“夙兴夜寐”“亲理细事”,内政军戎一把抓,而且反复多次表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罚二十以上,皆亲自处理,忙得没日没夜,弄得“食少事烦”,从而大大损耗了自己的精力,伤害了自己的健康。

司马懿闻后断言:“亮将死矣。”果如其言。不久,诸葛亮就累死在阵前,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恨,确实令人惋惜。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5年12月下)

稿件来源:《秘书生活》

稿件来源:《秘书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