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省教育厅长点名!恩施这所学校背后不简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恩施艺术培训机构 被省教育厅长点名!恩施这所学校背后不简单……

被省教育厅长点名!恩施这所学校背后不简单……

2024-07-12 23: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是民大附小推出的“早安声”,已伴随该校教职工走过6个年头。

- 早安唤起精气神 -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

创新思政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探析(一)

(↓上下滑动看全文)

一声“早安”,唤醒的是教育的激情与理念,见证的是一所村小迈向知名学校的蝶变。一声“早安”,引领着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就着万千师生的逐梦大道。

教育是社会民生之本、民族振兴之基。民大附小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成为拥有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等桂冠的恩施名校。来之不易的荣誉背后,是师生多年如一日的奋斗与创新,洋洋洒洒26万字的“早安声”就是其历程中的精彩一笔。

6年坚守“早安声”

——发思政教育创新之先声,凝聚起育才树人精气神

群山巍峨,钟灵毓秀。美丽的龙洞河畔,雄健楼群之巅,“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10个青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今年,是民大附小成立的第八十三年。

民大附小前身为湖北省第六战区小学,建于1941年,后因种种原因停办。1992年,为让辖区孩子就近上学,时任三孔桥村党支部书记的杨荣林开始筹建村小。次年,学校在原湖北省第六战区小学旧址复建落成,起名为“桂花园小学”,源自成语“攀蟾折桂”。

为纪念这一大事,杨荣林将自家一棵种了20多年的桂花树移栽到学校,寄以“扎根、蓬勃生长”的期望。彼时,学校共有5个班、9名教师、275名学生,其中女教师7名。

2020年,恩施市桂花园小学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并迁址沙湾路,随之“搬家”的还有这棵桂花树,而今依然亭亭如盖。现在,学校共有46个教学班、148名教师、2541名学生。

今年,也是民大附小推出“早安声”的第六年。

2018年,现任民大附小党总支书记的袁红柳调入桂花园小学任校长。为了勉励教职工扎根教育一线,传递教育新理念,鼓舞士气,当年4月17日,从事德育教育多年的她推出了第一篇“早安声”。

6年,放在历史长河里只是沧海一粟,但放在民大附小的发展史上,却是2000余天的坚守与努力。

26万字“早安声”,字字句句记录的是教学、思政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嵌入民大附小的历程中,却是久久为功的“附小精气神”。

环境新了,时代的要求变了,不变的是该校创新理念和方式锻造“教育铁军”。

“打造‘铁军’,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升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教学责任心,‘团磨课’成为重要抓手。”副校长田艳介绍。

学校把每次备赛研磨过程当作是整体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抓手,让备赛既是参赛个人学习进步的宝贵平台,也是整个团队智慧和力量的凝聚。

在她看来,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学校将“青蓝结对”模式和几近苛刻的磨课经验复刻到了教联体建设中,不断推动基础教育从“一峰高耸”到“群峰竞秀”的跨越。

对于“团磨课”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该校任职20年的语文教师何凤仙深有感触:“此前,桂花园小学是村小,我们能参加的最高规格比赛就是恩施市举办的优质课比赛,而今,我们参加的州级、省级、国家级比赛数不胜数。”

“国庆假期,学校很多老师通宵达旦地忙于精品课的研讨与录制,这种向上的精气神让人非常感动。”“民大附小很重视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一所学校绝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它腾,是虎就得让它跃。龙藏着,虎卧着,是最大的人才浪费。”……或鼓励、或赞扬、或提醒的“早安声”就这样润物无声地给予教职工营养与动力。

攀爬折桂新阶梯

——探素质教育之新路,试点义务教育课后托管服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所在。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民大附小踔厉奋发,走在做强“基点”的奋进之路上。

“为每个孩子搭建折桂的阶梯”“做一个受欢迎有力量的中国人”“真诚、善良、美丽、向上”……民大附小校园内,一条条醒目的标语是对全校师生的勉励,更是该校思政、教改成果的凝练表达。

舞蹈室里舞姿曼妙、音乐室内琴声悠扬、操场上欢声笑语……12月9日,周末的民大附小校园依旧热闹非凡。

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抓手、减轻课外负担的重要举措、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2021年,恩施市试点义务教育课后托管服务。

课后服务是一项育人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看到几所试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袁红柳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主动向恩施市教育局申请试点,民大附小可以做得更好。

学生学习负担的“减”,换来了多彩教育“增”的空间。该校2500余名学生在美术类、舞蹈类、乐器类、运动类、口才类、科技类六大板块108个学校社团中,都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迈上了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轨道。

建校之初,全校都在抓教学质量。9名教师以校为家,为建图书馆、更新教学设备,老师们组织捐钱捐书;为尽快补齐教学短板,该校实行“一帮五”模式,即一个教师重点培养一个优等生、辅导一个学困生、转化一个后进生、资助一个贫困生、关爱一个留守生,老师们自发为孩子们义务补课。

随着师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

“一二年级我们是在桂花园小学读的,条件差。”回想此前,家长代表兰洪直摇头。

怎么办?

老校区太窄?搬迁!新校区怎么建?一砖一瓦全把关!师资力量不够怎么办?遴选优质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虚心向湖北民族大学学习!素质教育如何开展更有效?扎实开展“七彩德育”……该校历任负责人带领全体教职工迎难而上,各个击破。

“转型期的学校自然是辛苦了些。可以说,我们这‘起始三年’的拼搏,是为民大附小‘定调’,不能手软,只能一往无前。”“致所有新进教师:面对挫折,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仰天长笑。”……一篇篇看似风轻云淡的“早安声”背后,凝聚着该校教职工为孩子们修建“阶梯”的汗水和泪水。

狼性之中见温度

——创思政融入管理之新举,演绎“温度与卓越”的故事

坚守办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

每天早上6点半,校长瞿德威准时到校,巡查完校园旮旮旯旯,7点准时打开校门,用洁净、安全的校园环境迎接学生到校;下午6点,送走最后一批学生,他照例巡园,确保学生们都离校了、每间教室都打扫整洁了、所有办公室的门窗和火关闭了,他才放心;晚上8点左右,他关上校门返家。

这样的日子,从他去年调入民大附小就开始了,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对学校的管理,该校始终坚持“将细节做到极致、将制度做成习惯”,而对于教职工的管理,采用的则是“有温度的狼性模式”。看似矛盾的两个词,却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学校高超的管理智慧。

“狼性,体现的是坚毅、不屈不挠、有韧劲、团队作战、敏锐的洞察力;温度,体现的则是公平、透明、信任、理解与高效沟通。”袁红柳坦言,这个模式是搬入新校区后推行的,刚开始时,无论是原来桂花园小学的教职工,还是遴选进来的老师,都不适应。

她的话在遴选老师李雪梅口中得到印证:“之前在乡镇村小,各方面要求宽松得多。来到民大附小后,人人像打了‘鸡血’的环境推着我不断往前走,互帮互助的同事关系也让我感到干劲儿更足了。”

半年后,她也成了一匹“有温度的狼”。

“两个脑瘫、一个肌无力、一个左手残疾、一个眼睛高度近视、一个高度失聪。学习上,我对他们几个的要求和其他孩子一样严格,但在生活中,对他们几个格外关照。”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2021年秋季,这6个特殊孩子来到了民大附小。与其他班级升一个年级就上一层楼不同,李雪梅任教的303班教室从一年级起就一直位于一楼最靠近操场的地方。

“让我们在初心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在成长中遇见,在遇见中践行使命。早安!”“在美丽的桂花园,每一天上演着‘温度与卓越’的故事,这些故事很平凡,却很感动人。早安!”狼性,因为有了温度的加持,充满人情味儿。

初心所指,使命必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愿望日益迫切,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铆足精气神,努力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书写创新思政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一声“早安”,唤起精气神。

记者手记

村小崛起的背后,是学校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当作立校之魂,将细节做到了极致、将制度做成了习惯。26万字的“早安声”包罗万象,涉及教学改革、管理创新、思政教育,也有教育理念交流、思想的碰撞,正是以这一句句润物细无声的“早安声”为集中体现的思政工作,引领着该校高质量发展。

看,这是什么颜色?

红橙金绿青蓝紫,是大自然的色彩,也是民大附小德育浸润童心的色彩。

青色为主色,橙色为辅色,红色为灵魂……每一种色彩都绽放出独特魅力,释放着德育力量。

- 七彩德育润童心 -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

创新思政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探析(二)

(↓上下滑动看全文)

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将七彩德育融入活动,点燃学生追梦激情;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使命,打造七彩德育全环境育人模式,浸润学生心灵;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系统把握,发挥七彩德育潜能。

谁持彩练当空舞?

民大附小发挥学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育人先育德,做好虚与实、小与大、零与整的辩证文章,绘就了一幅德育花开百花香的多彩画卷。

避虚就实 拓展立德树人路径

民大附小校门左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七彩景观引人注目。

这处景观由红、橙、金、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7块标志牌组成,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承载着该校七彩德育课程体系的内涵。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是我州教育事业“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民大附小创新思政工作的指引。

该校党总支书记袁红柳说:“小学生有其认知规律,喜欢有趣的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德育工作没对准小学生特点,就会踩虚,无法解决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

民大附小坚持打造“桂韵课堂”活动品牌,尝试把德育工作做得有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为学生铺就成长底色。

学校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铸魂。每年清明节前后,组织学生到叶挺将军纪念馆、中共鄂西特委旧址等地,学习革命先烈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把学生“带”回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让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理想信念点燃学生追梦激情。

结合实际,仪式感满满的特色班队会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

11月24日下午,按照月度计划,各少先队中队开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主题队会活动,出队旗、唱队歌、呼号、学习传染病知识等环节一个不落。同一天,在黄石市,该校学生姚盛寒代表我州参加全省“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讲解员大赛,讲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英雄张富清的先进事迹,从60多人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引导学生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民大附小德育工作的亮点。

“一轮红日出东方,耶咦耶咦耶……”上学的每天10点10分,只要不下雨,歌曲《四季》在校园里准时响起,全校师生踏着节奏,在操场上欢快地齐跳《四季》健身操。这套健身操基本动作源于土家族摆手舞,深受师生喜爱,让师生既锻炼了身体,又能体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食堂墙上挂着24个竹编簸箕,上面通过书法、绘画等形式,呈现着二十四节气内容。

时间回到2019年,学校推出二十四节气课程,让学生通过了解节气获知自然科学知识,领悟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现在,二十四节气课程经整体规划和多次升级后,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书本、课堂等探究二十四节气的特征、习俗,还能到劳动基地深度参与农事、实验等活动,视野得到拓展。

每月、每周、每日,学校都根据时令、节日等,组织学生开展艺术节、社区志愿服务、研学旅行、家校育人、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

该校通过实践活动拓展德育路径取得实效,引起业内关注,州内外学校纷纷慕名到该校参观、学习,该校老师也经常外出交流经验。

以小博大 打造全环境育人模式

文明始于礼仪,问候传递温暖。

师生见面,学生向老师敬礼问好。热情、大方、自信,没有丝毫害羞和躲闪。副校长肖君介绍:“师生见面时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已经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注重在礼仪中明理育德,浸润学生心灵。”

“让温暖的问候成为生活的习惯”,学校倡导学生每天从小小的问候开始,传递友好与温暖。这也与该校对学生“做一个受欢迎有力量的中国人”的期许不谋而合。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领悟到,德育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从小时候抓起。”肖君说,通过见面打招呼、每天5分钟安全教育等标志性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效果明显。

一年级学生进校就参加入学礼、始业周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感受榜样的力量。入学礼是民大附小“三礼”之一,学校在四年级设置十岁成长礼、六年级设置毕业礼,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德育伴随始终,受到优秀品德和文化素养的熏陶。

学校善于用古圣先贤、先进英雄人物鼓舞学生。通过传播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的事迹,拉近学生与时代榜样的距离,让榜样的力量在孩子心中汇聚。

选树校园榜样更能立竿见影。他们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

2021年6月15日,学校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引发关注, “游泳小先生”杨逸宸凯旋,受到热烈欢迎。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州运动会恩施市选拔赛,获得8岁男子组5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冠军。

每年,学校都评选、表扬 “游泳小先生”“足球小先生”等。同时,班级也评选、表扬先进,激励其他学生。

学校每个班还设置各类服务岗,让学生各司其职,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

李慧琳是五年级一名班主任。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班上设置了30多个岗位,招募学生志愿担任绿植养护员、爱眼天使、农场经理……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袁红柳说:“给孩子一个个小的舞台,可能成就他们将来的大舞台。”

时时在育人。学校坚持晨诵、午读、暮省,602班班主任谭敏是语文老师,13年来,她坚持组织诵读经典、沉浸式阅读和亲子阅读等活动,潜移默化滋养学生心性。

处处能育人。学校在楼梯口、走廊等区域创设红领巾小书虫、小百灵、小创客、小健将、小能手平台,或摆放经典书籍,或放置乐器,或展示科技产品模型,或呈现榜样……不经意间彰显着育人的力量,引导学生探索更广袤的世界。

该校将七种色彩与德育课程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和学生学习生活日常场景,打造全环境模式,为实现德润童心探索了可复制路径,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化零为整 构建七彩德育课程体系

“以前更注重规范教育,告诉学生什么正确,什么该做。”401班班主任胡倩深有感触。2017年以前,她跟很多班主任一样,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养成,德育工作大多灌输与说教,效果适得其反。

德育工作体系亟待完善,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重视。

2017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发布,对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等作出顶层设计。

在此背景下,自2018年起,民大附小主动作为,经历5年的探索,七彩德育课程体系日趋成熟。

学校办公室主任杨华丽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她回忆,2018年以前,学校生源范围相对较小,家长因为种种原因配合学校力度不够,学生虽活泼可爱,但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学校德育工作又比较零碎,不成体系,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管理。

看到活泼可爱的学生没能全面发展,袁红柳心生“负罪感”。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家校携手育人效果。同时,学校调配资金,聘请校外培训机构进入学校开展艺术、体育类社团活动,带动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2020年,曾经的恩施市桂花园小学迁入沙湾路新校区,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新起点、新要求,如何构建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以适应学校的发展?袁红柳和她的搭档尝试在崭新的白纸上涂抹出他们心中理想的色彩。

2021年3月,学校成立德育工作室,袁红柳担任工作室主持人,实施全员育人机制,完善七彩德育课程体系、实施策略、管理模式,设置红色励志教育课程、橙色节日系列课程、金色养成教育课程、绿色健康安全课程、青色校园文化课程、蓝色感恩劳动课程、紫色家长学校课程。课程的七种色彩代表培养学生的七种优秀品质——红色励志、橙色传承、金色习礼、绿色安全、青色爱校、蓝色感恩、紫色沟通,通过系列活动向下扎根。

德育不能只靠专门的德育课程,其他课程要与德育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学校将德育内容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五育并举”:

利用语文等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等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通过数学、科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以音、体、美等课程为基础,举办艺术节、绘画展等,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的培养;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如校内外基地建设,提升学生生活技能,培养劳动习惯。

如今,该校全体老师对德育工作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坚持以德育为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去年,我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启动后,该校建立护苗工作站,高度关注心理健康工作,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心语信箱、树洞悄悄话等形式,支持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帮助学生成长为真诚、善良、美丽、向上的人。

“民大附小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有益尝试,通过课程化和体系化实施,理念先进、做法有效,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州教科院负责人如此评价。

着眼未来,民大附小将巩固完善七彩德育体系,共绘孩子多彩童年,努力让每名学生沐浴七彩阳光,绽放缤纷色彩。

在恩施教育这片热土上,民大附小正谱写着七彩德育的精彩范本。

红橙金绿青蓝紫,是民大附小德育浸润童心的色彩。

记者手记

在民大附小,德育就像一幅绚烂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独特的光彩。七彩的校园德育工作体现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一言一行中,他们就像彩虹的每一道颜色,各自独特,却又共同组成了美丽的彩虹。这七种颜色也代表着不同的教育主题和目标,全体教职工在这些主题和目标的引导下,着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素养全面、志向高远的栋梁。我们也期待着未来能看到七色彩虹在更多校园中升起。

闻,这是什么味道?

走进民大附小,校园明丽清新,师生温文有礼。这所曾因桂花而得名的学校的每一个区角,都彰显着温暖,弥漫着书香……

- “三园”芬芳向未来 -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

创新思政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探析(三)

(↓上下滑动看全文)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人民满意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尺度。

一所学校该有什么样的目标?办成一所无论是学校还是孩子们都散发着书香韵味儿的底蕴学校;将课后服务打造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窗口,建成孩子们素养提升的可复制范式;带动恩施区域,让恩施教育成为武陵山区耀眼的名片——这是民大附小的回答。

书香校园 悦读阅美浸润童心

走进民大附小,校园明丽清新,师生温文有礼,很难看出3年前这是一所村级小学。“有温度”已经成为民大附小特有的文化气质。

氤氲书香,浸润着颗颗童心。

这所曾因桂花而得名的学校书香氛围浓郁,桂雅楼上镌刻着办学理念——为孩子们搭建折桂的阶梯;桂韵楼上悬挂着一幅由名人故事改编而来的励志对联——今日观金桂桂芳满苑,他日喜俊才攀桂蟾宫……在校园的每一处地方,都彰显着温暖,弥漫着书香。

虽然校园藏于城市中心,面积不大,可校园的边边角角都被利用起来,旋转书吧、走廊小书屋、阅览室、教室的图书角……课间10分钟,随处可见学生们如同林海音散文《窃读记》中描绘的贪婪读书的情景。

“看到孩子随时能阅读,处处能阅读,对于老师来说是最欣慰的事,我们一定要全力保护好孩子的阅读兴趣。”民大附小党总支书记袁红柳表示。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

学校不仅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能育人,还将阅读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每周确保有一节阅读课。通过晨诵、午读、暮省,保障足够的“每日必读”时间,置身于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沉浸式阅读。

学校开发了《桂韵国学经典阅读》校本教材,每学期安排阅读课程的专题研讨,关注课本和群文两类阅读。研讨并实践整本书阅读、经典诵读指导、经典美文欣赏三种课型,进行阅读专题公开课授课展示。

为让传统文化走出书本,学校举办了“桂花雅校园 香飘润人心”校园“金桂文化节”。满园金桂下,学生们用画笔描绘桂花之美,用香囊佩戴桂花之香,用糕点品尝桂花之味,用诗词吟诵桂花之气,体验到古人感受节气之美的文人雅事,传统文化就这样生动传承着。

山东及省内武汉、荆州等地的教育工作者到校调研后评价:“校园的每一处都是‘金桂文化’的体现,学校在从‘村小’到‘市直小’的跨越发展中,精神文化传承做得好,小而精,精而美!”

温馨家园 “双减”之下家校和谐

善用身边的鲜活资源,将道理和事实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红色印记深植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润物无声,生根发芽。

在民大附小的校园一隅,有一棵老桂花树。那是桂花园小学第一代建校者秉承“让我们的孩子有书读”朴素的初衷、白手起家开办学校时栽下的。3年前民大附小重建后,专门将这棵老桂花树移栽到新址,作为学校教书育人的精神传承象征。

“希望每一个人都记住,我们党办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每一个孩子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袁红柳说。

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出台,课后服务势在必行。民大附小主动请缨,积极作为,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课后服务”。

“我们学校曾是一个城中村村小,许多孩子家庭经济条件欠佳,艺体培训费用昂贵,没有机会学习,我们就是要让这些孩子也能跳拉丁舞、弹古筝、滑轮滑!”这样明确的目标,让师生、家长心生斗志。

没有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民大附小因地制宜,课后服务实现了3个版本的升级:

2021年春1.0版本——做到了学生校内完成家庭作业,不带书包回家;

2021年秋2.0版本——引进校外培训机构,为孩子们提升综合素养;

2022年春3.0版本——把课后服务延伸至周末和寒暑假,让孩子们在最阳光、最安全的校园拓展个性。

课后服务3.0版本即“5+2³”服务模式:工作日5天的2个小时延时服务+周末2天特长提升服务+寒暑假2个阶段特长拓展服务。

每天的2个小时延时服务以“语文+数学+活动”三段式开展,语文、数学为静态作业课,活动为动态素养课,由音乐、体育、美术、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负责实施。每个年级设置一天为“无作业日”,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培训机构免费进行专业特长教学,开展综合素养提升活动。周末和寒暑假,学校场地对外免费开放,由学校通过招投标方式遴选第三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社团提升拓展课程教学,减轻家长负担,学费减半,打造“一站式”托管服务品牌。

在课后服务中,孩子们能够进行音乐节奏练习、美术基本功练习、体育小游戏、科学小实验、英语口语练习、劳动体验,还能阅读课外书籍、观看红色电影等。美术类、舞蹈类、乐器类、运动类等六大板块18个社团组108个社团,实现了素养培养目标。

“5+2³”课后服务模式受到家长交口称赞。全校学生2410人,参与课后服务2384人,参与率达98.9%。全校教师134人,有129人参与其中,参与率达96.3%。

当一年一度的桂韵社团展演,学生人人登上舞台时,分管社团工作的副校长陈芳感叹:“如果不是课后服务,有些同学可能很难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看到他们的卓越蜕变,我们的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

成长乐园 均衡教育城乡共享

如何破解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

去年,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教联体建设。今年初,民大附小成为首批省教联体试点校,与恩施市崔家坝镇小学、板桥镇新田小学结为共建型教联体。

每天清晨的“早安声”回响在更深的大山里,润物细无声地让教联体学校发生蜕变。

从校长的格局思想、待人接物到课程体系的建构、文化内涵的解读、卫生与整理……学习民大附小的办学经验,崔家坝镇小学、板桥镇新田小学以“早安声”“周中心工作责任清单”“诊断单”“督办单”为抓手,厘清事务逐条改进。

从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主色调的搭配到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办法、德育活动的细节,一张张“诊断单”,一份份督办单,一次次长途跋涉……民大附小的教师们辗转于三校之间。

成员校凝聚力不够,民大附小带头开展党建活动,增强教职员工“战斗力”;成员校教研能力薄弱,民大附小数字化赋能三个课堂,三所学校通过“云课堂”同时上课、备课;成员校校园建设有差距,民大附小后勤团队上门测量、预算、施工,为校园“梳妆打扮”改头换面……同时,民大附小也学习崔家坝镇小学的剪纸艺术课程和新田小学的药材劳动课程,共同缔造美好教育。

教联体工作在民大附小教师日复一日的指导、对接、奔波中,有了令人欣喜的起色:

新田小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成了高山小村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不少学校前来参观;崔家坝镇小学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成为特色观摩校,校长李钦华在恩施市校长培训班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李钦华说:“我们想要的智力和设备支持,民大附小无私提供给我们;我们没有想到的校园建设细节,他们也一一考虑周全。看到学校一点一点变得更好,给了教师和学生自信。”

教育塑造人、改变人,高质量的教育福泽一方。

“我们班的学生小凡现在话说得越来越流畅了,平时见到老师也能主动问好了!”

“小栋的家长一直在外务工,原本想把孩子转学,后来发现家乡教学质量提高了,还开设艺体培训班,孩子活泼自信又开朗,这学期又将小栋的弟弟小梁送来了!”

说起学校的变化,两个乡村学校的老师有说不完的故事,言语间洋溢着教育工作者的自豪。

3月16日,省教育厅信息发展中心主任田明华到民大附小调研后评价:“借用数字化赋能教联体三校共建的方式,有效打破了路途遥远的限制,加强了三校资源共享。常态化运用‘三个课堂’,弥补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不足的缺憾,真正体现了教联体共同缔造的理念。”

“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温度治校’‘卓越治校’为载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共同缔造为方式,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从而以教育之兴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袁红柳表示。

这里是书香校园、温馨家园、成长乐园。

记者手记

采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民大附小的教师们将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有机融入教学,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实践探索有机融入教学,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日常教学,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民大附小创新思政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州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生动实践。

走过82年风雨春秋的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以“办一所温度与卓越的高质量学校”为目标,秉志笃行“为每个孩子搭建折桂的阶梯”办学理念,聚焦学生终身发展,为每个孩子成为“受欢迎有力量的中国人”奠基。悄然间,这所从抗战中走出的村小,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为学生培根铸魂,落实五育并举,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发展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示范学校,谱写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绚丽篇章。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

附小学子们的快乐生活吧

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在这里我们有着多彩的生活

小小的我们也常常去探索大大的世界

课堂内外书声琅

欢声笑语满校园

寒来暑往,春种冬藏

少年不负好时光

这样的桂花园,你慕了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