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家庭教育与青春成长的诗意表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怦然心动男主图片高清 《怦然心动》:家庭教育与青春成长的诗意表达

《怦然心动》:家庭教育与青春成长的诗意表达

2024-01-23 05: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清欢

  早恋和成长是青少年的两大关键词,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大都以表现青少年的内心来实现教育的目的,美国文化背景下的青春片《怦然心动》以油画般质感的精美画面,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动人的成长故事。在讨论青春成长问题的同时,影片还对现实与梦想、真诚与虚伪等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

电影《怦然心动》海报

  美国好莱坞小成本制作影片《怦然心动》,改编自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小说,由美国导演罗伯·莱纳执导,电影以梦幻田园式风格还原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一段纯美爱情故事。影片以细腻的手法展现了小女孩朱莉(玛德琳·卡罗尔 饰)和小男孩布莱斯(卡兰·麦克奥利菲 饰)之间情窦初开、初谙世事的心路成长历程,男女主角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对爱情的认识更加深刻、成熟外,也经历了亲情、友情等一系列纯真情感。影片将观众置于温暖、有趣的人文主义环境中,文化价值观和成长过程中的人性美不由得让观众怦然心动并有所思考。

  《怦然心动》没有青春片一贯的“青春明媚忧伤”,不谈暴力、死亡,不涉及禁忌、悲情,朱莉和布莱斯的故事平凡得就像每一个普通人年少时经历的日常生活一样,和邻居小伙伴一起上学,一起在梧桐树下等校车,和家长一道为邻居送上自家做的美食……平凡的日常生活,少男少女不受世俗污染的真实情感流露,加上美式乡村的宁静美好,《怦然心动》就在舒缓的节奏中不经意地将人类最为纯洁、美好的人性美展露无疑。影片与大多数青春片一样,采用的是现实主义叙事风格,但在按部就班的叙事中,《怦然心动》以男女主人公两个视角进行双重叙事,将同一段故事通过片中的不同角色视角呈现出来,使男女主角的内心世界及互动关系更加清晰地表现在银幕上,朱莉和布莱斯都各有自己完整的心路历程,成长的主题贯穿始终。

  布莱斯家在小学二年级时搬来小镇成为朱莉一家的邻居,朱莉被布莱斯闪光的双眼深深吸引,并在随后的四年间对布莱斯十分热情,而布莱斯却始终希望朱莉能够远离自己。在经历了梧桐树被伐、鸡蛋事件后,布莱斯逐渐了解到朱莉自由、独立的精神世界,并对她刮目相看,为自己曾经伤害到这个善良的女孩而心生羞愧;朱莉则在伤心之余发现自己对布莱斯的认识是片面的,开始对布莱斯从其父亲那里习得的虚伪感到不屑。最终,朱莉在父亲的影响下,布莱斯在外公的教导下,各自成长起来,并对对方有了全面、清晰地认识,直面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化解矛盾并达成和解。

  影片不仅是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也是不同成长方式间的冲突。朱莉一家贫穷却坚强善良,爱护家人,坚持自己的梦想。朱莉的父亲是一名油画家,当女儿因痛失梧桐树而伤心时,父亲画了一幅梧桐油画挂在朱莉的窗前,以宽慰女儿的心;在朱莉对布莱斯的看法发生转变而迷茫时,给出“有些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有些人则不是”的睿智建议;为了照顾身患智障的弟弟,宁可自己一家拮据也要为弟弟提供更好的疗养环境。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朱莉阳光活泼、充满好奇心、自信乐观。布莱斯则成长在一个中规中矩的中产阶级家庭,虽然经济富裕但精神匮乏,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性格自大且多疑。在布莱斯的父亲看来,朱莉一家的贫寒生活,皆因朱莉的父亲沉浸在没有前途的绘画中导致的,朱莉的哥哥们不务正业不读大学反而去追求难以实现的音乐梦,而朱莉更是一个在脏乱环境中养鸡的奇怪女孩。父亲思想的狭隘和偏见长期影响着布莱斯,以致于对朱莉的热情视而不见并产生各种矛盾。

  布莱斯的外公教给他看待世人的态度:“有的人浅薄、有的人自私,当你有幸遇到像彩虹一样绚丽的人时,别的人只不过是浮云。”外公的价值理念引导着布莱斯在自我探索中找到真实的自己,进而获得由稚嫩向成熟的成长转变。《怦然心动》通过简单的早恋故事,将青少年懵懂时期的心灵发展和成长过程进行了细致而温情的表现,也将人性的美好和缺点真实地放置在观众面前,不仅是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教育启示。(清欢)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责编:崔益明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