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急症救治的核心是 新时期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思考

新时期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思考

2024-01-20 22: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时期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思考

时间:2020-09-29

近年来,随着地震、洪灾、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面对新形势,基层红十字会如何较好履行法定职责,扎实开展救护培训,不断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成为四川省成都区青白江区红十字会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基层普遍面临的五个问题

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大多数市民缺乏应急救护意识,对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知晓率低,过度依赖专业救护,忽略了对急、危、重伤病员进行及时有效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急救黄金4分钟”知识了解甚少。

培训师资队伍作用发挥不够强。全区现有20余名持证培训师资,主要来自于学校、医院的在岗职工,不能随时保障培训时间。部分师资由于缺乏医疗基础知识和实战经验,存在授课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等问题。

培训内容形式单一。培训内容重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初级应急救护的核心与技能,轻市民群众需求的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和红十字运动知识宣讲。培训形式仅限课堂讲授,过于依赖现场、线下教育。

培训组织工作缺乏统筹。各部门各行业都按照各自行业要求独立开展相关培训工作,缺乏统筹协调,出现培训内容雷同、参训人员多头组织等现象,导致参训人员组织困难、培训效果不佳。

培训长效机制不健全。缺乏推动应急救护培训相关的配套制度,未将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纳入特殊行业或部门岗前培训或入职培训必备内容进行制度化管理,以致培训随意,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五方面建立培训长效机制

强化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意识。一是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借助社会热点传播急救知识和技能,提升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意识。二是充分发挥微博、微信传播优势,及时更新应急救护活动动态、知识动态,提高关注度,让更多市民群众知晓并参与。三是充分利用“5·8世界红十字日”“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等纪念日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应急救护技能现场体验活动,提高市民参与意识。

注重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水平。一是建立师资志愿者队伍,选派优秀救护员积极参与各级师资培训。二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师资的培(复)训力度。三是发挥师资间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师资座谈、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交流授课经验,传播授课技巧,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四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师资进行严格管理、考核和注册,督促师资不断提高自身授课能力和水平。

突出重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公安、交通、物业、旅游等特殊行业从业人员,开展以心肺复苏、创伤救护为核心内容的救护员培训。二是针对社区、农村普通市民群众,开展以火灾、溺水等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培训。三是针对红十字青少年,主要以传播红十字精神,培养应急救护意识和理念为主,开展心肺复苏、常见意外伤害事件的普及宣传。

创新形式,提升市民群众普及率。一是开设应急救护流动公益课堂,采取送课上门、送课下乡方式,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开展培训。二是开设周末公益课堂,定期向市民开放,为市民群众搭建学习平台,提供学习机会和场所。三是采取线上理论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为市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应急救护的普及率。

整合资源,建立培训长效联动机制。一是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动,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社区创建,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二是与组织部门联动,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教育课程,提高干部队伍应急救护水平。三是与教育部门联动,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健康素养。针对教职工开展救护员培训,全面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核心知识与技能,熟知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全面提高教职工应急救护能力和水平。

(作者: 张茂萍   系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