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常规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设计与课堂实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思维结构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题目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常规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设计与课堂实施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常规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设计与课堂实施

2024-07-08 09: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是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号召的响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应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设计基于合格性水平级别的课堂表现性评价量规,并通过案例对量规的设计依据、路径及结果进行解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常规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倡导“更多地运用学生思维结构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式,用评价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行动、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1]。在表现性评价中,如何制定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的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是其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制定了基于合格性水平级别的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并通过在必修一《热力环流》课堂实施,确定其基本的设计依据、路径,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及课堂量规应用的优势及仍需完善的地方。

一、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概念及意义

(一)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概念

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解答实际任务时的能力表现来评价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评价活动。也就是教师、同伴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等方面的评价。它既是一项评价,又是学生真实能力的真实写照。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一般量规都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在表现性评价中,利用量规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指明学习方向,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的评估者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表现性评价量规是课堂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制定意义

课堂是高中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环节。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常规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能够使教师改进教学效果,催生评价先行的地理教学转型。同时,评价量规细则都是围绕四大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关注学生在完成课堂表现性任务中体现出的高阶地理思维能力,最终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常规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设计

2017年版新课标指出,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应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在课堂中开展学生表现性评价的前提是设计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进而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统一,提高表现评价量规的有效度。本文以必修一第二章《热力环流》为案例来介绍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的设计及具体实施过程。

(一)课标解读及教学目标制定

课程标准解读:本节课的课标是:“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课标中的行为条件是“运用示意图”;行为动词是“说明”和“解释”,要让学生达到理解水平;行为内容为“热力环流原理”和“相关现象”,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地理学科共包含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大核心素养。本节课在一定程度上对四大素养均有所体现,其中,重点体现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地理实践力”和“运用地理、物理学科知识说明原理的综合思维”两方面。

基于课标和核心素养,结合教材、学情、资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四方面。①结合情境,回顾基础知识;②观察实践,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其形成原理,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将地理、物理相关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思维素养;③运用原理,解释城市风等地理现象,增强区域认知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时空综合素养。④评价工业区、绿化带在市区和郊区间的布局,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

(二)教学活动设计及课堂实施过程

结合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了基础知识回顾和两个活动,以便开展课堂实践,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基础知识回顾环节,本节课基于生活地理理念,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采用师生对话方式,让学生回顾“气压、气温”等基础知识。

活动1,本节课引导学生观察视频《玻璃缸内的热力环流》,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活动1共设置了3个环节,分别解释了热力环流概念,说明其形成过程,对气压高低规律进行了总结。

在活动1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等,培养了学生实验观察,手动操作等地理实践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物理学科知识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对高、低压规律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

在活动2中,通过引导学生绘制白天、夜晚的地理现象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解释成因,初步培养学生识别市区和郊区、海洋和陆地、坡地和谷地、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区域认知能力,渗透时空综合理念。

(三)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常规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

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规的合理设计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评价,进而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行为的改进。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共划分为水平1至水平4四个层次。其中,水平2、水平4分别体现了对学生学业“合格性”和“选拔性”两个维度的考查。基于合格性水平维度的目标达成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课堂可能有超预期表现,本文每个评价要素都设置了水平1至水平3三个表现级别,以期设计出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及学科特色的量规。

在课堂的学习行为分类方面,目前国内已有的分类结果主要有:符号性学习、观察性学习、操作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2]。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学科特色,本文把地理课堂行为表现划分为:言语表述与书写表现、合作交流与态度表现、观察能力表现和操作性能力表现。

综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学习行为分类,本文量规的设计既包含了核心素养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地理实践力的四个方面要素,也包含了言语表述与书写、合作交流与态度、观察能力及操作性能力四个学习行为表现要素。量规采用了整体性评价,即从整体上对学生的表现或行为进行评分,以整体性印象作为评分的基础,而较少考虑细化、个别的现象。量规的设计及实施路径和具体要素评价分别见图1和表1。

三、表现性评价量规课堂实施反馈与反思

经过在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高一4班、7班和13班3个层次班级进行《热力环流》课堂教学及运用量规,对课堂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发现:高一4班英才班、高一7班实验班可以很好第完成量规“合格性”水平级别,即水平2学习任务。尤其是英才班个别同学具有敢于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将地理、物理学科知识应用于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高、低压规律总结能力方面比较优秀,在个别环节达到了水平3级别。高一13班普通班学生也基本完成水平2级别任务,但学生运用学科交叉知识能力较弱,在运用原理解释地理相关现象的言语表述逻辑性、严谨性方面也较为薄弱。

经过课堂实践,我们还可以发现,常规课堂表现性评价量规基本上可以较好地对学生在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和学生言语表述与书写规范、合作交流与态度、观察能力、操作性能力等课堂表现方面进行评价,可以评价学生已有的学习成果,有利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促进。但本文主要是基于合格性水平级别设计的评价量规,对于选拔性水平级别的量规设计仍需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惠飞,1984年2月,女,山西长治人,中教一级,硕士研究生学历,广东省教育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本文系广东省中学地理学科“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表现性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21XK397)研究成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