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兴教授《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与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思政课社会实践问卷调查 李雅兴教授《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与分析

李雅兴教授《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与分析

2024-07-17 06: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实效性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试金石,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是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的教育,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达到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湘潭大学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发现,整体实效性较强,部分不足,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供给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欠缺、教学方法与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之间的衔接不足、教师素质与建立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教学话语与学生接受特点之间脱节。为此,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亲和力,以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课;实效性;教师;大学生;

作者简介:李雅兴(1966-),女,湖南隆回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8JJD710005);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2018A016);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0-0196);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Xiangt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YaxingSONG Tongwu

School of Marxism,Xiangtan UniversityMao Zedong Thought Research Center,Xiangtan University

Abstract:Effectiveness is the touchstone to tes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fers to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 ability to use Marxist standpoint,viewpoint and method to handle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helping them to establish correct “three values”,through systematic Marxist theor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mean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Xiangtan University,it wa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is stronger,but part of it is insufficient. 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the poor fit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supply and students' actual demand,insufficient cohesion between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s' subjectivity. What's more,there is a gap between teachers' quality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stablishing an equal and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and a dis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discourse and students' acceptanc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se purposes,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s,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improve teachers' quality,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tinence,attraction and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t.

Keywor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effectiveness;teachers;undergraduates;

高校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实效性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试金石,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的教育,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达到的实际效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战略和培养人才的高度特别重视思政课建设,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实效性不强,学生获得感不足。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1],必须发挥好思政课的“关键”和“核心”作用,在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上下功夫。

1 湘潭大学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总体状况

笔者在湘潭大学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进行了专题抽样调查,调查形式为无记名问卷调查。此次共发放问卷2 100份,收回有效问卷2 036份,有效率为96.95%。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年级特点:大一41.94%,大二6.78%,大三48.62%,大四2.65%;专业特点:文科类26.38%,理科类17.24%,工科类54.13%,艺术类0.93%;性别特点:男生45.58%,女生54.42%。通过定量统计并进行分析,为有针对性的、实操性的、可行性的策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1.1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总体满意,但仍需进一步提升

调查数据表明,在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的回答中,43.47%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47.74%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在思政课对自身的影响方面,认为“增强了社会主义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占87.38%,认为“获得了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占79.81%,认为“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看问题”占70.87%。在思政课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方面,86.1%的学生表示“提升了思考问题的能力”,73.87%的学生表示“提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69.06%的学生表示“提升了知识理解的能力”。关于思政课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方面,61.35%的学生表示“作用很大”,31.18%的学生表示“作用较大”,7.47%的学生表示“作用一般或很差”。关于思政课内容对今后发展的帮助程度问题上,41.2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52.37%的学生认为“有帮助”,但仍有6.42%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小或没有帮助。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但离达到教学目标所要取得的实效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1.2 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总体认同,但缺乏针对性

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在思政课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及观点的认同程度方面,40.18%的学生表示“完全认同”,57.12%的学生表示“基本认同”,2.7%的学生表示“部分认同或不认同”。在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方面,有48.3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缺乏吸引力”,有43.0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枯燥无味、难以理解”,有35.56%的学生认为“教师按大纲教学,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关于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期望方面,87.57%的学生期望教学内容“注重与时政热点或现实话题的结合”,81.88%的学生期望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过时的内容”,78.78%的学生期望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有较强的针对性”,66.4%的学生期望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解决其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较为认可,但仍无法满足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期望,缺乏针对性。

1.3 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总体肯定,但吸引力仍不足

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关于所在班级的思政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方面,48.92%的学生表示“采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并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36.64%的学生表示“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5.45%的学生表示“采用纯口头讲授,偶尔会课堂板书”的教学方法。30.7%的学生对所在班级思政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表示“非常有吸引力”,60.57%的学生表示“有点吸引力”,有8.73%的学生表示“无吸引力”。在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建议方面,63.7%的学生认为要“增加课外实践,如志愿服务、参观纪念馆等”,54.81%的学生认为要“丰富课堂形式,如辩论或小组讨论等”,54.72%的学生认为要“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52.55%的学生认为要“增加互动环节,增强学生参与度”。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当前思政课教学方法较为接受和肯定,但仍有一些同学认为思政课当前采用的教学方法吸引力不足,实效性不强。

1.4 大学生与思政课教师的关系总体融洽,但教师素质仍需提高

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与思政课教师的关系满意程度上,45.92%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48.72%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5.35%的学生表示“一般满意或不满意”。在思政课教师如何提升教学亲和力的问题上,79.03%的学生认为教师要“拥有亲切的语言表达”,63.26%的学生认为教师要“培养深厚的理论水平”,62.52%的学生认为教师要“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61.59%的学生认为教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但是有65.4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14.8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个人魅力欠佳,缺乏亲和力”,10.9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模糊,未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8.79%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欠缺,对知识把握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可见,学生和思政课教师的关系较为融洽,但教师的素质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2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推进了思政课质量的提升。但是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发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仍然存在不足,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2.1 教学内容供给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欠缺

一方面,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不足。目前高校思政课面向的是在全球化、网络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主体,创新意识、独立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鲜明的特征。他们希望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掌握知识,直接用于价值判断、解释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但目前思政课仍然存在着简单的理论灌输,存在着理论讲授上的似是而非和浅尝辄止,理论的形成逻辑、内涵、意义等讲得不够彻底,导致大学生抓不住思想要义。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现实温度不够。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要指导实践的理论。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多囿于教材,将现实生活和时代发展剥离于课堂教学之外,且未能结合学生的特点、专业方向、思想困惑等,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导致教学供给与学生不断“升级”的需求产生矛盾,久而久之造成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产生一种懈怠和抵触情绪,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

2.2 教学方法与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之间的衔接不足

一方面是教学方法较单一,单向式灌输的色彩较浓。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并非教学内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而是扮演着一种更为积极、能动的主导角色。但是“一些教师只注重要讲什么,而忽视了学生真正需要学什么、怎么学”[3]。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单纯的讲授法过于枯燥,没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知识的深度进行延伸,对知识的广度进行拓展,缺乏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全面把握,无法激活学生作为思维主体的力量,使思政课成为规训式、被动式的毫无生气活力的“课堂独白”,大学生缺乏积极的正面感受,使得深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对实践教学法的重视不够。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第二课堂,是深化理论认知和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但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实践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无法深入开展,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高校将实践教学过分简单化、形式化,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不够,难以在实践中让学生感悟和运用思政课中的理论,引发学生对思政课的抵触情绪和质疑态度,影响了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增强。

2.3 教师素质与建立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由于思政课教师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人物”,其素质高低对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起着决定作用。在信息多元化背景下,“0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信息丰富,这对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立师生平等和谐关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水平影响着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影响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收程度和获得效果。但目前思政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理想信念较模糊,还未解决好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有的教师理论素养水平不足,思想不够敏锐,革故鼎新的观念淡薄,难以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讲解;有的教师“表率”意识淡薄,重言传,轻身教,不能充分调动起真情去感染、激发学生,让思政课变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教学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背道而行。

2.4 教学话语与学生接受特点之间脱节

思政课本身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突出的理论性,思政课教材内容的论述又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而部分教师将抽象、深奥的教材语言作为教学主导,缺乏对教材内容进行话语转换,脱离学生实际的认知逻辑和接受能力,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晦涩难懂。当前,部分课堂仍停留于照本宣科式的、纯理论宣讲的话语表达,缺少对当代大学生话语风格的了解和把握,没有将高大上的理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话语予以阐明,把丰满、生动的理论变得“高深莫测、远在云端”,导致课堂与学生之间出现脱节,难以吸引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无法与教师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造成学生不愿听、听不懂,实效性更无从谈起。

3 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构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坚持在改革创新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和效果,需要落实以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为目标和方向,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为路径,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亲和力,让思政课教学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3.1 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针对性

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各种教学形式的探索固然重要,但“内容为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增强离不开教学内容的参与,应该牢牢把握内容建设这一核心。思政课中的供需矛盾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来优化教学内容,将学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有效供给,增强教学针对性,有效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挖掘理论深度。首先,夯实教师学术之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宣传者,思政课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细嚼慢咽,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连通、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从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让学生在品读经典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和传播者。通过夯实思政课教师的学术基础,提升教学内容的学理性。其次,突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期待、有困惑,学生的疑难困惑就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难点,要运用精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生答疑解惑,用理论的力量说服人,用真理的力量感染人。最后,注重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应当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其理论关切和重大现实问题上找到正确的结论、答案,用科学理性的思考透视事物的本质,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

把握需求导向。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核心是要让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因此,一方面要着眼于大学生的所思所想,透视和剖析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同时突出教学内容的问题意识,将重大的理论问题与大学生关心疑惑的问题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切实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使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合拍对路;另一方面要坚持输送正确价值观和传达专业知识相统一。青少年阶段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所以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的指向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教学内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先进理论引领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讲学理讲道理,讲现实讲事实,字字讲到最“渴”处,句句暖到心坎上,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3.2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吸引力

教学要想有成效,掌握方法是要义,创新方法是突破。教学方法是搭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桥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探索形成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课程表现方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使学生高质量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方法,是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但从调研反映的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现状来看,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高校思政课应当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增强实践教学意识,有效利用学校和地方的实践教学资源,将主题教育、知识竞赛、参观演讲、考察调研、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将工厂车间、社区军营、田间地头、革命景点整合到实践教学资源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要在实践教学中讲究知行合一,把思政课学到的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观念认知,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勉励学生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

创新教学方法。面对思维愈加活跃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发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深入加工、打磨教学内容基础上,设计出能引起学生主动探讨、主动参与的兴趣点,创新发展具有启发、互动、研讨等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组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推动从教师单一主讲模式向教师主导教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的创造性转变,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要用包容的姿态和引导的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使学生在知识上、精神上、能力提升上增强实效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大高校通过创设线上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利用钉钉、腾讯课堂等在线教学软件,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创新形成了网络视频小组探究式、线上“连麦”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师生之间多维度、全方位的互动交流,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体验感,使高校思政课更具吸引力。

3.3 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思政课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亲和力直接决定着思政课的亲和力,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亲和力主要从情怀魅力、理论魅力、传授魅力和人格魅力中得以体现。”[4]因此,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做到“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从而更好地给大学生以知识的传授、人格的浸染和思想的启迪,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

首先,提升情怀魅力,将“政治要强”和“情怀要深”贯通起来。思政课教师要做到立场稳、三观正、意识清,要对思政课教学始终保持一种热爱、坚守和担当的情怀,应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6],将家国情怀的责任大爱和把学生视同己出的情感之爱结合起来,在课堂内外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将“情”与“理”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用真情打动学生,用理论逻辑令学生折服。其次,提升理论魅力,把“思维要新”和“视野要广”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自觉地对我国当前重大的理论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准确把握,要善于用新思维把原理讲透彻、把道理讲清晰,还要具备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能在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深入比较中辨析事理,在循循善诱中启迪学生心智,做到答疑解惑,深入浅出,深刻地剖析事物本质不留困惑,赋予理论知识以吸引力、说服力。再次,提升人格魅力,将“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融合起来。思政课教师肩负有“立德树人”的重任,大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到思政课教师发自内心的热忱和关爱,才会受到感染与熏陶。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自觉弘扬时代主旋律,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师风师德建设,坚持修身立德,以德施教[7],为人师表,用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和政治指导者。最后,提升传授魅力,用具有亲和力的话语,讲接地气的思政课。“00后”大学生主体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思政课教师需要与大学生建立友好的沟通关系,从中把握他们的语言风格,尽可能把教材中抽象生硬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教学语言,运用大学生熟知的身边事和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呈现、诠释理论,让学生在“如乘轻舟”的语言氛围中理解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消除抵触情绪,主动参与到思政课中,触及心灵,产生共鸣,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8]。

4 结语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高校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功能,需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从而增强理论说服力、课堂吸引力、时代感召力。思政课教师要紧握时代脉搏,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思政课教学规律,着力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内容的界定[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6):145.

[3]张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制约因素及提升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97-101.

[4]李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构成要素及形成机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3):36-39.

[5]林伯海,彭晓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91-95.

[6]邹秀春.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个要”[J].红旗文稿,2019(23):20-21.

[7]高微.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仁爱之心”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2):39-41.

[8]魏勃.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33-35.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