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交流,是因为内向、自卑、社交恐惧吗?明白这4点即可解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怕孤独又社交恐惧的人 害怕交流,是因为内向、自卑、社交恐惧吗?明白这4点即可解决

害怕交流,是因为内向、自卑、社交恐惧吗?明白这4点即可解决

2024-07-17 14: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荣格按力比多对外向性格描述为:

外向型的人通常感情外露。

热情、活泼、开朗、善于交际,适应环境能力强。

外向型的人通常感情外露。

热情、活泼、开朗、善于交际,适应环境能力强。

以往的研究者们将 “ 什么不是外向”作为内向的定义:如果外向是指坚定 自信的、积极热情的、喜爱社交的……那么内向则是将以上词汇 取反。

事实上,上面这些并不能真正描述内向者。

在焦虑着如何改变内向性格的时候,你必须先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 内向和外向没有优劣之分。

从小到大,内向性格者总会发现,身边人或多或少对你看法都是排挤与贬低的,如果你不喜欢说话,家长会觉得这个孩子“不会是有自闭症吧”,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很孤僻,不合群”,同学会觉得你“不会说话,不好交往,”。

似乎所有沟通的问题,都能归结于内向,内向就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其实,内向者也有属于他们的优势,例如 高专注力,高感知力,高想象力。

相比外向者,内向者更倾向于内心的感受,他们能对一件事进行深度的思考、研究。

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捕捉,能更细致的感受到周围人情绪变化、内向想法,并且更富有同情心,虽然并不经常表露情感,但内向早已跌宕起伏。

他们拥有更高的思维宽度,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在写作、绘画、编剧、编曲等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上能更好发挥能力。

在交流上, 内向者与外向者的区别并不是社交能力的强与弱,而在于获得精力的方式。

内向者通过独处获得精力,外向者通过社交获得精力。

享受独处倾向于内向;享受社交倾向于外向。

内向并不意味着不会社交,甚至 有些内向者社交能力比外向者更强,因为内向者的高感知力,使其更容易察觉他人心理变化,他们往往心思细腻,善于察颜悦色,并且更懂得倾听,理解对方的想法。

实质极其耗费精力的,就如同让外向者老老实实待在家不让其社交一般。

内向者为了自己的精力不被消耗,会选择尽量独处,把精力用在自己擅长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去强迫自己社交。

聪明的内向者选择 扬长避短,在必要的社交时,他们也能很好的表现自己,而平时则是尽可能避免无用社交,在你还在为如何社交扩大圈子发愁时,他们可能正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才能。

内向不是问题根源,缺乏自信才是。

2.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的人平时与熟悉的人沟通时,都能很自然的交谈,可一旦面对陌生人,特别是异性、辈分大、有声望者等,就显得慌张失措,不自在,说话时声音小,反应迟钝,眼神躲闪不敢直视对方。

这种情况下,对方也会因为你的行为感到疑惑,误以为你不想和他聊天。或是因为你表现给了对方较差的印象,让对方失去与你交谈的兴趣,这将会对你的好感大大降低。

失败的沟通无疑会害了你,让你没有勇气去面对下一次的沟通,因而你会选择尽可能逃避交际,在大家热情发言表现才华的场合选择沉默,这无疑会导致 恶性循环。

有时候或许只是你沉默得太久了,缺少一些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

1.相信自己可以很好与任何一人沟通交谈,不要认为自己交谈能力不行,抬头挺胸,微笑,并且看着对方眼睛或面容,切勿不时偏移视线或者低头,这样会让人觉得你不够重视对方,或是显得你不自信,让人怀疑你说的话的真实性。

2.尝试稍微放慢语速,有利于缓解紧张,增加思考时间,也能给人一种淡定从容的感觉。

3.大胆的说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不必害怕说错话导致对方厌恶,也就一句道歉的事。听到不懂的话题不要就此沉默,可以说“我不是很懂这句话的意思,能给我解释一下吗”,对方也会乐意为你解释。

交流也是需要练习的,只有多与人说话,才能改变不会交流的问题。

3.缺乏能力

缺乏自信的人,本质上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不自信,你可以看到,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谈吐时面带春风,无不透露着自信,那是本身能力的强大所带来的自信,而不是刻意伪装出来的自信。

只有当一个人有他过人的能力时,如果你和他在其擅长领域上谈论,他一定能轻松自如的谈论,无论是从内容的广度或是深度。

因此, 在为社交焦虑时,不妨不去多想,去做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事情,把你感兴趣的事做好,成为自己的一项过人的技能,你不仅能受到他人青睐,自然同领域的爱好者也会被你所吸引,使你获得拥有相同爱好的好友,在交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自然也能得心应手。

高质量的交流本质上是资源互换,只有拥有相应的资源,才能获得与其匹配的优质交流,缺乏能力者,若强迫其进行无用的社交活动,获得的将不是什么人脉资源,而是迫使内向者牺牲精力的低级消遣。

4.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的人觉得自己缺乏社交的能力,他们为了避免社交活动带来的恐惧、尴尬和麻烦而只能逃避,其实这种人内心是很希望与他人社交的,他们渴望融入群体,内心却备受煎熬。

与内向不同,内向是 有社交能力却 不想社交,社恐则是: 渴望社交却 没有社交能力。

社交恐惧通常在青少年时期起病,大约有 7%-1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患过社交恐惧,它是 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社恐常常会在多人交际、演讲等公共场合,因为在他人的注视下,生怕自己做错一个动作,说错一句话受到他人耻笑,因而心跳加快,过度紧张,无限放大对其他人微小动作的感知,误解他人一个无意的动作,例如,当几个人陌生人在一旁说笑时,你会觉得是在嘲笑自己,他人只是随便的一个动作,就会引起你的过度猜疑。

发现自己属于社交恐惧时,应该好好审视自己的心态。不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他人不会一直关注着你,你也不必过度谨慎紧张,放平心态做自己的事就好了。

交流时,对方想得更多是着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你却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过度紧张了,有没有说了什么尴尬的话,这样的结果只有你过分的在意自己的表现,而忽略了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对方也会因为你的紧张感到不愉快。

正确的做法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先倾听,后说出内心所想,慢慢交流进入状态,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忘记自己的紧张情绪。

当你真正做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社交恐惧症就成功了一半。

社交恐惧症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复杂的环境影响下所导致的。

导致社恐的原因还有很多,大多数为原生家庭所影响,如,小时自己的发话得不到回应,或被家长责骂“小孩不要插嘴”,“小孩懂什么,闭嘴”,或是交流时受到训斥,潜移默化中导致了交流障碍。被他人盯着时紧张,说话时莫名恐惧不安,生怕被他人无视,讲错话被责骂等心理。

还有如在校园因各种原因受到同龄人冷落排挤,而导致的自我怀疑,自卑心理,有些人年龄较大了依然有社交恐惧,可能为遭受过重大变故留下心理创伤。

尴尬、紧张、害怕、担心、恐惧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认识焦虑也是探索自身的过程。放过自己,放低过高的要求,放下对自己的苛责,放松对焦虑的焦虑。

勇敢去面对过去, 懂得成长的人,会对过去的种种坎坷嗤之以鼻,毕竟他们知道,沉浸在伤痛的回忆除了折磨自己外毫无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