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过这几本书,如何教得好文言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文 没读过这几本书,如何教得好文言文?

没读过这几本书,如何教得好文言文?

2024-07-13 13: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附1:一堂真正的文言文自读课(礼出)·114

附2:张必锟答礼出信·117

《师说》诵读教学设想·121

附:《师说》导读·131

《出师表》背诵指导要点·142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背诵指导要点·146

《岳阳楼记》背诵指导要点· 149

实词译解

怎样辨析词的本义·155

利用语言环境辨析词义——学习文言实词的一个基本方法· 158

“荆轲废”怎么解?——浅谈词义引申·162

“子曰”的故事·165

“五六”不是“三十” ——文言文中约数的表示法·167

译文必须“可解”·170

直译和意译不可偏废·174

虚词随笔

虚词为什么又叫“语助”?·181

虚词不虚·183

学文言虚词,要懂得“审辞气”·186

再谈“审辞气”·189

三谈“审辞气”·194

一个有趣的比较——介绍一种学习虚词的方法·198

学文言虚词也要“听”·200

文言虚词的模糊分类法·203

“之”的用法漫谈·207

“之”于史文神理何干?——说“汉军之楚歌”·211

略说“之”的叠用214

“矣”有“言外之意”吗?·217

“矣”字值得品味·220

《马说》中的五个“也”字·223

《醉翁亭记》的二十一个“也”字· 226

这个“也”字增不得·229

追加两个“而”字·232

“若夫”解·235

从“夫天地者”说起·237

“多乎哉?不多也”——谈文言文中复杂语气的表示·240

“穿井”能“得人”吗?——浅谈虚词的省略·242

虚词疑难辨析(一)——兼答覃继仁同学·245

虚词疑难辨析(二)·248

断句指津

不要把句子读破·253

夔只有一只脚吗·256

人名不能读破·258

句读和朗读·260

句中停顿·265

断句必先弄清文意·268

谈谈利用虚词断句·272

句例和断句·277

断句也要有方法·279

笔法漫谈

文言文的换字法·287

说“借代”·290

谈“炼字”·292

谈“避讳”·294

文言文的省字法(一)296

文言文的省字法(二)·298

文言文的省字法(三)·300

谈“微言大义”·302

谈“设喻”·304

改寿联的故事 ——浅说“脱胎”··307

从回文诗说起——谈文言文句读的灵活性310

从“”字说起 ——兼谈书信中的称呼·313

文化常识

古代的车战·317

古代的纪年法·321

古代对天区的划分·325

古代占星术趣谈·329

古代的乐律——五声、七声、十二律浅说··· 333

说“妙玉听琴”·337

古代的乐器·340

鸿门宴上的座次·343

异彩纷呈的先秦诸子散文· 346

厚重动人的先秦史传·350

编后记·354

20世纪50年代,张必锟先生(前排左四)在北京潞河中学与教师们合影

2.《中学古诗文教学与训释》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训释》 黄灵庚 著

ISBN:978-7-100-22512-0

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原是为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计划而撰写的讲义,根据语文统编教材全新修订。分十章——“导言:语文教师需要学点训诂知识”“训诂的文献类别”“形训”“双声与叠韵”“声训”“古音通假”“义训”“方俗语的训诂”“古书辞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古诗文备课与教学”。

以辨析教材中的古诗文注释为手段,以面向中学语文教师普及训诂知识、训诂方法,提高古诗文教学水平为宗旨,知识体系完备,例证丰富,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对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而言,本书是一部针对性、实用性、可读性俱佳的参考资料。

全书既讲授训诂基本知识,又与中学古诗文教学实践相联系,帮助中学语文教师在已有古汉语基础上提高一步,学有所得,学能致用,切实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

黄灵庚,1945年生,浙江浦江人,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文科基地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绍兴文理学院鉴湖学者。专攻文字、音韵、训诂、文献学,重点为《楚辞》文献,同时参与浙江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离骚校诂》《楚辞异文辩证》《楚辞要籍解题》《楚辞章句疏证》《楚辞集校》《楚辞译读》《楚辞文献丛考》《训诂学与语文教学》等。

👆点此可看《中学古诗文教学与训释》目录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训释》自序(节选)

黄灵庚

……再如存在诸多字句注释的错误,系完全不顾具体语境所致,姑且举一事以说明之。如《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注释说:“叹惋,感叹惋惜。”桃花源里的人听了渔人那些因改朝换代而动乱不已的事情,居然感到“惋惜”?“惋惜”没有经历过那些可怕战乱年 代?真是太荒唐了。查《辞源》(第三版)引此句为例,释 “叹惋,慨叹惋惜”,以“惋”为“惋惜”,大概是课文注释的依据。其实是误解。徐复先生说:“余一九六五年讲授古代汉语课,曾谓‘叹惋’为惊叹之义,嘱吴君金华为文记之。略云:‘惋在晋人语言中,往往与惊字同义。玄应《众经音义》卷三、卷十七均引《字略》:“惋叹,惊异也。”《广韵》去声二十九《换》:“惋,惊叹。乌贯切。”非惋惜义。’”(徐复《后读书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第184页)其说至确。古书或者“惋愕”连用,因为“愕” 有惊义,“惋愕”,是同义复语。如《晋书·桓温传》:“军次武昌,获抚军大将军、会稽王昱书,说风尘纷纭,妄生 疑惑,辞旨危急,忧及社稷。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出《剧谈录》):“阍者具陈与贺跋从 容,无不惋愕而去。”或者“惊惋”连用,是同义复语,惋即惊的意思。《宋书·王镇恶传》:“北土素无舟楫,莫不惊惋,咸谓为神。”《宋书·傅弘之传》:“羌胡聚观者数千人,并惊惋叹息。”或者“骇惋”连用,也是同义复语。《宋 书·顾琛传》:“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或者作“惋怛”,“怛”,惊惕义。《晋书·王羲之传》:“公私惋怛,不能须臾去怀。”“惋怛”,即“惊惕”。凡此皆可以补充“惋”训“惊”的例证。桃花源的老小听了渔人那些改朝换代的事,闻所未闻,感叹之外,故又表示惊骇,如此则文从字顺。2000年,我曾替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审订教材,当时,这条注释遂依据徐复先生意见改为:“叹惋,感叹惊骇。”没想到十几年以后,不知出于何等原因,又被改了回去,真令人“叹惋”不已。为此,我专写《课 文注释焉能如此草率》一文(《中华读书报》2020年6月18 日版),对统编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文注释进行善意批评,希望他们真正为千千万万学子负责任,认真记取教训,在古诗文注释的质量方面下一番功夫。

这本小书,当然不是为了“纠谬”,更重要的是帮助中学语文教师正确释读古诗文,教好古诗文。本书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讲究字义训释的方法、途径,工具书的选择和正确使用,语文教师如何积累素养、提高阅读古籍能力, 等等,都有较为系统性的论述。书名改为“中学古诗文教学与训释”,不是为了媚世和趋时,而是从实际出发。普通中学语文教师一看到“训诂”二字,以为是很高深的学问,是专门家的事情,与中学语文教学不相干,并且会产生畏难情绪。其实“训诂”就是字义解释,改为“训释”,便于语文教师接受。“训诂”是一种解释字义的实践活动,日常读书、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它,一点儿也不神秘。但是,“训诂学”就不一样了,那是一门如何进行理论探索、概括的学问,即是一种如何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训释方法、训释条理的学问,对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师确实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在这本小书中,尽力避免论“学”说“道”,只讲实际操作、具体解释,而且不厌其烦,列举了大量出自统编中学语文课本的“问题注释”,是其是,非其非。这也是改书名“训诂学”为“训释”原因所在吧。在书稿修订完成后,我分别在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以及一些重点中学开设过讲座,大受中文系本科生及一线中学语文教师欢迎,那种互动的热烈场面,令人终生难忘。相信此书出版,对于中文系本科生及一线语文教师会有所帮助。

3.《文言的学习》

《文言的学习》王 力 著 熊江平编

ISBN:978-7-100-16126-8

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古汉语专家王力先生谈文言教与学的文章20余篇,按照从基本知识、方法、理论到具体问题、实践的顺序编排,涉及文言学习、古汉语常识、词汇、字义、语言形式美、文学鉴赏等方面。这些文章针对中学文言教学的实际需要,是首次结集出版,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古汉语相关知识,进而掌握文言教与学的正确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1926年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32年获文学博士后回国。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等。著有《汉语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

熊江平,1951年生,湖南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王力先生学习古代汉语。1982年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和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曾主持或参加人教社多套初中、高中、中师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出版有《杜牧诗韵考》《点校》《古诗文译注评析》。

目录

文言的学习

谈谈学习古代汉语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关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

《古代汉语》编写中的一些体会

研究古代汉语要建立历史发展观点

漫谈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要学点天文学

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

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

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词的本义应是第一义项

字典问题杂谈

“本”和“通”

同源字典的性质和意义

新字义的产生

说“江”“河”

双声叠韵的应用及其流弊

略论语言形式美

唐诗三首

宋词三首

我的治学经验

编后记

4.《古汉语词义丛谈》

《古汉语词义丛谈》何九盈 著

ISBN:978-7-100-21014-0

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

内容简介

学习古汉语的重点是掌握词汇,准确把握词义。本书是我国著名古汉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何九盈先生多年从事古汉语词汇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结晶。分三辑,第一辑,古汉语词义理论,论述词义的时代性、系统性,分析词义与语法、语音的关系等;第二辑,古汉语词义考辨,用具体实例对若干古汉语词汇进行考辨,做出准确训释;第三辑,词义分析与古文阅读理解,结合具体上下文语境讲解如何准确分析词义,进而正确理解文意,读懂古代典籍。全书例证丰富,提供了多种考释分析并掌握词义的方法,如本义探求法、因声求义法、古今差异比较法、例句排列法、以今证古法等,为读者提供了掌握古汉语词汇的实用的方法和门径。

作者简介

何九盈, 1932年生,湖南安仁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语言学家。研究领域为汉语音韵学、古汉语词汇、文字学、中国语言学史等。语言学和汉语研究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第4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修订本)、《古韵通晓》(与陈复华合著)、《古汉语词汇讲话》(与蒋绍愚合著)、《音韵丛稿》、《语言丛稿》、《汉语三论》、《古汉语丛稿》、《汉字文化学》、《全球化时代的汉语意识》、《重建华夷语系的理论和证据》等。在《散文》、《光明日报》、美国《星岛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多篇,结集为《书山拾梦》。

目录

第一辑 古汉语词义理论

要重视古汉语词义的学习 · 3

一 问题往往出在词义上 · 3

二 词义的系统性 · 6

三 词义与语音、语法 · 24

词义的时代性 · 27

古汉语的特殊词汇 · 40

一 反训词 · 40

二 偏义复词 · 43

三 联绵词 · 45

四 重言词 · 47

五 外来词 · 48

第二辑 古汉语词义考辨

词义答问· 51

“庙堂” · 51

《巫峡》的“沿泝阻绝” · 54

《鞌之战》的“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的“自今” 57

词义札记三则 60

加 情 入

古汉语词义札记四则 · 71

果 枭雄 坤维 庙堂

古汉语词义札记二则· 86

神游 参乘

词义辨惑 90

乍 平居 隐然 爪牙

词义商榷· 99

赤子 幽人 商旅 恶 自今

词义杂辨· 109

构 诬 乘 堕 苛 屏 鼓之 比数(数)

词义质疑 ·140

场圃 败绩 猖狂 熊经 鸿鹄 计失 彼观其意

词义琐谈之一 · 168

报 俭 分 控 三尺 塞责 猖獗(蹶)

词义琐谈之二· 185

厉 逢 突  已诺 徒行 取容

词义琐谈之三· 201

承 鉤(钩) 入日 拱

词义琐谈之四· 212

徐趋 重足 累足 比邻

词义拾零· 221

翳桑 药石 州部 想 屈 校勘

从“叔远甫”谈起· 237

“亭午”解 · 241

“家人”解诂辨疑

—兼论女强人窦太后 · 243

一 “家人”的常用义 · 244

二 《周易·家人》卦及窦太后与“家人言”的风波· 249

三 主家的奴仆:家人、家人子· 271

第三辑 词义分析与古文阅读理解

要提高古诗文今注的质量 293

古文今译中的一些问题 297

一 译文不准确 · 298

二 衍译和漏译 · 306

三 文字表达方面的问题 · 310

十七篇自学课文答疑(上)· 313

一 《愚公移山》· 314

二 《李寄斩蛇》 · 316

三 《桃花源记》 · 316

四 《王子坊》 · 321

五 《游天都》· 324

六 《曹刿论战》 · 325

十七篇自学课文答疑(中) · 328

七 《邹忌讽齐王纳谏》· 328

八 《西门豹治邺》 · 329

九 《华佗传》 · 330

十 《神灭论》 · 333

十一 《戊午上高宗封事》 338

十七篇自学课文答疑(下) 341

十二 《师说》 341

十三 《封建论》 342

十四 《谋攻》 345

十五 《公输》 · 346

十六 《逍遥游》 · 348

十七 《齐桓晋文之事》 · 350

古代汉语词义答问· 352

《出师表》的“不宜偏私” · 352

《郑伯克段于鄢》的“阙地及泉” 353

《齐桓公伐楚》的“无以缩酒” 353

《鞌之战》的“奉觞加璧” · 354

《晏婴论季世》“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入流水”

“齐其为陈氏矣”“肸又无子” 355

《张骞传》大宛国名的来源 · 357

《张骞传》“西击塞王”的塞国 · 358

《张中丞传后叙》“辞服于贼”的“辞” 358

“淫辞” · 359

“巡起旋”的“旋” ·359

《谏逐客书》的“裹足” 360

《论积贮疏》“岁恶不入”的“入” 361

《钴潭西小丘记》的“贵游之士” · 361

《庄子》札记(一) 363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363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 364

犹然笑之(《逍遥游》) 366

肌肤若冰雪(《逍遥游》) 367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逍遥游》) 369

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齐物论》) 370

謋然已解(《养生主》) 370

无门无毒(《人间世》) 371

其脰肩肩(《德充符》) 373

穿池而养给(《大宗师》) 374

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大宗师》) · 374

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应帝王》) · 375

块然独以其形立(《应帝王》) 376

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骈拇》) 376

无所去忧也(《骈拇》) 377

呴俞仁义(《骈拇》) 379

人大喜邪,毗于阳(《在宥》) 380

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徐无鬼》)382

眦可以休老(《外物》) 384

今者阙然数日不见(《盗跖》) 386

内周楼疏(《盗跖》)387

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渔父》) 387

《庄子》札记(二) 389

以言其老洫也(《齐物论》) 389

蚊虻仆缘(《人间世》) 394

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德充符》) 397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达生》) 399

十日戒,三日斋(《达生》)· 400

饰小说以干县令(《外物》)·402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外物》)405

编后记 408

5.《汉语现象论丛》

《汉语现象论丛》 启功 著

ISBN:978-7-100-15994-4

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汉语现象论丛》前言

(节选自“二、没学过'葛郎玛'的人是怎么读懂文言文的”)

启 功

我从五六岁起读《论语》,稍后读《尔雅》,再后读《孟子》。先祖给我讲梁惠王这如何那如何,齐宣王说什么讲什么,听着大感兴趣。也渐渐明白古书上的句子,并非都像咒语一样的不能懂,常常加了一两个字或换了一两个字就跟我们现在的话差不多。没什么神秘!这一点幼年时的感觉,到今天还影响着我,觉得“今之汉语,犹古之汉语也”。

十几岁从吴县戴绥之先生姜福读书,先生说:“你现在不能从头读经书了,但经书是根柢,至少是应该知道的常识,稍后再读,现在先读些古文。”于是教我找了一部木板刻本没圈点的《古文辞类纂》,先从柳文读起。怎样读?我满想先生一定会给我每句讲讲,谁知不然。先生在选出的篇题上点一个朱笔点,一次选几篇,说:“你去用朱笔按句加点”。一天留的“作业”即是十几页,甚至几十页。回忆第一次回家点读时,天啊!黑字一大片,从哪里下笔去点呢?没法子,只好硬着头皮去瞎点。凡有“之乎者也”的地方,大约是句尾,点着比较放心,其他对或错,只好置之度外。

次日上课,战战兢兢,呈上作业,心里想,老师如不斥责,也会哂笑。谁料先生毫无表情,只是逐句低声念去,念到点错的地方,用朱笔挑去我点的句点(当时只用一个点来断句),另点在正确的地方。这才开口解说:这句是什么意思,那个点为什么错。我才恍然大悟:凡点错处,都是不懂某个字、某个词,以至某个句式,特别是人名、地名、官名等等硬度很强的专名词。可以说,每天点的书,有许多句并无把握。谁知老师挑去的句点或更换句点的位置,每天总计并不太多,真出我意料之外。后来又走马观花般地点读“五经”,最难懂的是《尚书》。我心里想,反正我不需要吃骨粉,这块骨头啃不动,不啃罢了。最原谅《诗经》,它供歌唱,四字一句,缺头短尾,脱榫硬接,实出无奈。听皮黄戏词中的“抬头看见老爹尊”“翻身上了马能行”等句,曾经失笑:爹当然尊,安能爹卑?马当然要能行的,不能行的,又安能骑?后来明白歌词受曲调的制约,出现削足适履、狗尾续貂的现象,可以原谅。那么我不懂《诗经》,也就不足为耻了。这一放松,以致至今还没懂得它们。《尚书》还见到曾运乾先生的串讲;《诗经》则讲语法的书中很少见有用来作分析举例或作句式“图解”的。那些位不分析或“图解”《诗经》句式的语法学者,不“强不知以为知”,我非常佩服!

戴先生最不喜《墨子》。我读了些种重要的子书,都是先生放手让我自己点读,不懂的问题才提出来问老师。只有《墨子》,却又给我选出应读的篇目,一看,是《备城门》那些篇。哎呀,这怎么点?这是先生对这部古书的表态,我瞎点,先生也没怎么看。至今也没见讲语法的学者用这些篇的句子为例。即俞曲园先生的《古书疑义举例》中,也没见涉及这些篇中的难点和问题。这里不是要向读者报告我读过什么书,只想说明有些古书如《尚书》等,暂时无法列入语法研究领域,至少是现在还无好办法去研究的。

当我读到《文选》时,新情况出现了。觉得它好像长江大河,读起来几乎畅行无阻。其中难处不在句式句法,而在典故。典故有注可查,句读首先容易。比起那些力求“单行(音杭)”文气的韩柳古文,要痛快多了。如今过了五十多年,才懂得骈体文为什么通行了近两千年,屡次被打,竟自未倒。直到“五四”,才算倒了,谁知十年动乱中,无论口中讲演,笔下批判,都要在开头说“东风万里,红旗飘扬”。啊,唐人律赋的破题,在这时又冒出尖来!更难责备唐宋那些作“单行化”古文的作品中也常出现推排不去的对称双句了。我们如果客观研究,这似是民族语言习惯形式中的一项特点,无所谓优劣。听说黑肤色的民族,以白为丑。他们的习惯,我们只能承认。骈句这个模子、这个范型,大约是从歌唱而来的,整齐的节拍,反复的咏叹,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易于行远。历史上历次的打倒,都只是“我不理它”而已,它的存在“依然如故”焉。我们作文章不用它的样式,毫无问题;如探讨汉语的种种特点,正视汉语的种种现象,就不能用“我不理它”的办法去对待了吧!

有人说:“你好像是主张多读自然通,而不求分析语词的内在性质,更不想求语言的法则规律。”我回答是:一人有病就诊,医生试体温来判断是否发炎,摸脉搏来判断心脏跳动的快慢,照透视来看内脏有无病症。如果有,在哪里,然后才去动手术。谁也知道世上没有“治百病”的一个药方。任何医生,都要从“病象”入手。看不懂古文,是病象;从不懂到懂,是治疗过程;现在探索怎么懂得的,是总结治法、评选最有效的医方。证明治百病的单方无效,也由此得到根据。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启功先生在汉语文教学过程中,感到许多汉语现象与西方语言法则有所不同,陆续发表的一些探索性见解。启功先生对汉语的字、词、句等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总结了汉语里“葛郎玛”(即语法)所不能概括的规律,涉及对偶、平仄、文言文的字词句、比喻与用典、八股文等等。本书探讨汉语本身的规律、现象,不囿成说,用功至深,探讨的对象偏重于古代汉语,而提出的问题、涉及的原则与现代汉语也有密切关系。本书有助于语文教师正确认识汉语现象和汉语特点,从而选择适合语文特点的教学方法。

目 录

前 言

一、“葛郎玛”是否分析汉语语言规律

二、没学过“葛郎玛”的人是怎么读懂文言文的

三、我对汉语规律试行探讨的经过

四、“散体”文外的各种文学体裁中,特别是律诗、骈文的句调究竟有多少,其旋律能否探出

五、小 结

古代诗歌、骈文的语法问题

有关文言文中的一些现象、困难和设想

文言文中“句”“词”的一些现象

从单字词的灵活性谈到旧体诗的修辞问题

比喻与用典

附录 说八股

6.《训诂浅谈》

《训诂浅谈》 陆宗达著

ISBN:978-7-100-18540-0

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中学语文教师要学一点训诂学(节选)

陆宗达

我主张中学语文教师要学一点训诂学。这不但对教好文言文是绝对必要的,就是对教好现代文和现代汉语也大有裨益。

训诂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门古老的科学,是以研究古代文献词义为中心的一个门类。它最初起源于汉代,隋唐便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代有所更新,清代达到鼎盛。到了近现代,由于科学语言学的发达,使训诂学不断克服因袭保守的弱点,逐渐走向科学化。同时,由于它在历史学、考古学、中医学、古生物学和语文教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便有了更大范围的普及。要想在中学教好文言文,做好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工作,教师在进修中学习古汉语语法固然非常重要,同时也应当学点训诂。因为,就古今汉语的发展来说,词汇的变化要比语法更为迅速,古今词义的差异要比古今句式的不同更为突出,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的词语方面的困难,也要比句子方面的困难更多。这些困难,就需要借助于以研究古代书面汉语(文献语言)为中心的训诂学来解决。

训诂学对中学语文教学能起什么作用呢?

第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词语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训诂可以给我们提供资料和方法,帮助我们去探索一些难解的词义。例如,《陈涉世家》一课中有“尉剑挺”一句,一般书上将“挺”解释作“拔”,认为“剑挺”是“剑拔出鞘”。但这个解释与当时情境不符。当时尉正要挞笞吴广,并无杀他的意思,何必拔剑呢?这个问题只要学生稍一追问,教师便难对答。我们根据训诂的核证,才能知道“挺”是“失”的借字,也就是“跌落”。刚巧尉的剑跌落,才给吴广杀尉的机会。再如成语“衣冠楚楚”的“楚楚”应如何解释?只有通过《说文解字》才能知道“楚”即是“黼字的左边+䶥字的右边 ”,当“颜色缤纷而鲜亮”讲,古代文献都写作“楚”,原是个假借字,但通行了。再如,《冯谖客孟尝君》一课有“食以草具”之说。什么是“草具”?说法也不一致。学了训诂,我们便可用查源和系联的方法找出“草”(即“艸”)的引申义列,并知道这个词有“疾速”的意思,因而引申有“不细致”“潦草”“粗糙”的意思。“草草收兵”的“草草”就是“急促”,“食以草具”的“草”就是“粗劣”“粗糙”。用粗劣的食具给冯谖盛饭,表示对他不恭、瞧不起。今后,文言文在语文课本中的选篇还要增多,疑难问题也会更多,如不学一点训诂,对那些难解的词义只能人云亦云,甚至别人讲了,也不会判断是否准确。这对提高教学质量确实是障碍。

第二,它可以帮助我们把词语教学系统化。过去的文言文教学,在词语这个环节上下的功夫是不小的。但是跟有些老师谈起,他们总感到词语教学比较零乱,老师教一个,学生会一个,全凭单个单个的积累,似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驾驭它。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对词义的规律掌握不够、缺乏理论的认识造成的。其实,我国古代的训诂学,早已对词义的存在形式和变化规律做过很多探讨,也总结出不少理论。运用这些理论,对词语教学的系统化是有很大好处的。例如,通过本义来统帅引申义列的办法,便是掌握多义词的极好方法。尤其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常用词,更需要系统掌握词义,否则,多个义项,多种翻译,便会弄得学生莫衷一是。其他如掌握假借字、掌握异读的方法,也都需要懂得一些规律,才能帮助学生以简驭繁、举一反三。

第三,它可以帮助我们丰富知识、了解古代的生活与生产,以便对文意理解更深入。很多文言文所以讲不准确、讲不生动,往往因为只是机械地寻求古今词句的对当关系,而不能从当时的生活出发,讲出其中的语气和情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弄清古代生活和生产的实况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讲《国殇》和《曹刿论战》,便需明了古代战场的情况和车战的具体情况;讲《鸿门宴》,又需具体描述剑、盾、戟等兵器的形状、用法,璧、斗、玦等装饰品的质地、形状,才能将项伯、樊哙、范增等人物的性格和言行讲得准确生动。这些关于典章制度和名物的第一手材料,都保存在古代的训诂里。我们应当知道遇到这些问题去查什么书,如何得到更详尽的解释,这就非学点训诂常识不可。

第四,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衡量别人的注释。一般说来,现代人的注释都是根据前人的注释和说法。如果前人有不同的意见,现代注释者便加以选择。要想了解某些现代人的注释,并衡量它是否妥当,便需知道他的依据。这也是训诂学所包含的范围。例如,《愚公移山》一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有些书将“毛”注成“草木”,这似乎是对的,而《甘薯疏序》的“丽土之毛”,有人也将“毛”注成“草木”,这就错了。因为“可以活人”的不是草木而是粮食。有了训诂知识,我们便可知道“毛”训释作“草木”是根据《左传》的杜预注,而“丽土之毛”的“毛”与杜预注的情况不同,那是“苗”的假借,指的是庄稼,不是一般的草木。又如,《狱中杂记》文中有“颇有奇羡”句,“羡”有的注作“盈余”。“羡”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作“羡慕”“欣羡”讲,没有“盈余”的意思。学点训诂,我们就会知道,“奇羡”一词来源于《汉书食货志下》“以收奇羡”,颜师古注:“羡,饶溢也。”“饶溢”就是“盈余”。这就是中学课本注作“盈余”的依据。其他如《孟子滕文公下》“以羡补不足”、《汉书司马相如传》“功羡于五帝”,“羡”很明显都当“多余”讲。“羡(羨)”为什么有“多余”的意思呢?这是由它的本义引申出来的。“羡”从“羊”从“次(氵欠)”,“羊”是古人认为最鲜美的食物,“次(氵欠)”是口水,看见羊肉流口水,有“欲望”的意思。“欲望”总是多多益善,所以可引申为“多余”。正如“欲”与“裕”通,“裕”也是富足多余。运用训诂知识,我们才能找到“奇羡”一词注释的根据,并把这个词讲深讲透。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训诂学家陆宗达专为普及训诂学而撰写的普及读物,联系实际,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深受读者欢迎。它把训诂学的内容与方法归纳为5个方面,即解释词义、解释文意、分析句读、说明修辞手段、阐述语法。本书以大量的例证和通俗的讲解,介绍了有关训诂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怎样学习和运用训诂学的途径,是一本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训诂学入门读物。

本书还收入了作者的《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训诂问题》《谈一谈训诂学》《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介绍许慎的〈说文解字〉》《我所见到的黄季刚先生》等7篇文章。

目录

代序一 学点训诂1

代序二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训诂问题 7

训诂浅谈 1

一 什么是训诂学 5

二 训诂学的内容和方法 17

三 训诂和章句 39

四 训诂和表达方式 45

五 怎样学习和运用训诂学53

后 记 76

附录

谈一谈训诂学77

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94

介绍许慎的《说文解字》100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129

我所见到的黄季刚先生 154

编后记 168

《经典常谈》列入八年级语文

“名著阅读”必读书目

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

三《礼》、《春秋》三传(《国语》附)、四书

《战国策》《史记》《汉书》

诸子、辞赋、诗、文

等十三篇

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然而

当代中学师生读《经典常谈》

存在不少阅读障碍

生僻字、传统文化常识、文言引文……

为帮助读者顺利阅读

并补充有关文化知识

《经典常谈》(导读本)

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陈文忠先生

精心校注、导读

为语文教师备课、学生自读扫清障碍

《经典常谈》(导读本)目录

长篇导读——

《〈经典常谈〉及其读法》

阐述经典是什么

为什么要读经典

朱自清所讲的经典的来源等

根本性问题

讲析《经典常谈》各篇的结构

写作特色、读法

语文名家/名师自选集(已出11种)

点亮生命灯火/于漪 著

语文就是人生,伴随人的一辈子

怎样教语文/宁鸿彬 著

一代语文教学名家的教学主张和教学实践

我这样教学古诗文/董旭午 著

走生活化古诗文教学之路,在文情诗意的共鸣中

感受古今生活的相融互通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黄厚江 著

在“共生教学”语境下一同学习语文

我的语文生活/陈军 著

与语文相依为命,把语文教学过成语文生活

语文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王俊鸣 著

明语文教学之“旨”

传读书作文之“道”

启师生教学之“智”

行进在教与不教之间/钱梦龙 著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语文教学之学理/王荣生 著

去发现并阐述语文教学的学理

读写新思维/李卫东 著

讲理的语文,做事的课堂,可见的学习

语文教学探新/王尚文 著

语文教学

应与年青一代的思想、感情、个性、心理等

成长发展有机结合

我的课堂作品(修订版)/程翔 著

“课文属于作者,课堂作品则属于教师”——程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