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普通话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样学好四川话 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普通话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普通话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2023-07-27 05: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引言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类的家园”,在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上,语言的功劳居功至伟,而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自治区不会说普通话的现实问题超越的技术层面和语言本身,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文化困境。我国56个民族总共有80多种语言,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就要用普通话,因此普通话成了各个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推广普通话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的团结与进步、关系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涉及到国家的核心利益,城乡同步,和谐发展。少数民族普通话的推广,有利于国家语言政策统一和落实。正确处理地方语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就是正确的处理民族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二、调研背景

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升普及程度和质量,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共同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

按照“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新时代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巩固拓展推普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推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幅员面积229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13个村(社区),总人口22.19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50.7%,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县、乌蒙山片区区域扶贫开发县和省级深度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平时交流过程中对使用普通话的情况较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较低。

7816652.jpg

三、调研目的

为了解马边彝族自治县居民群众使用普通话情况,以及怎样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居民中推广普及与规范使用普通话。根据调研情况,提出解决当地推广普通话的方案,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群众使用普通话的意识,使彝区群众整体上从“听不懂、不会说”向“听懂、会说、敢说、会用”的根本转变。

四、调研时间

2022年7月9日——15日

五、调研对象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居民

六、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次问卷调查的方法分为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两种主要的调查方式:线下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走访填写纸质的“关于马边居民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进行,主要适用人群是没有或不会使用手机的儿童和老年人;线上调查主要通过微信扫码进入问卷星填写调查问卷,适用对象是马边的青年和中年人群。

2.访谈法

通过与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人们对使用普通话的态度,以及推广普通话过程中的难度等。

七、调研过程

1、调查问卷的编制

2、发放调查问卷

3、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

4、整理分析调研结果

5、撰写调查报告

八、调研结果及项目总结

(一)调查结果分析

1、没有形成良好的普通话使用环境

经调查,马边彝族自治区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四川方言和彝语交流,很少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家中更不会通过普通话进行交流,故没有形成良好的普通话使用环境。

2、普通话普及率不高

马边彝族自治县居民以彝族和汉族为主,虽然身处一个县城,因为语言不通,交际圈大大缩小。汉族同胞与彝族同胞交流也只会用到四川当地的方言。很少一部分可以说普通话的人,也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普通话发音生硬,不标准。

3、普通话学习途径较少

由于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较多,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说普通话,而且少数民族的电视节目一般也都是少数民族语言,致使当地居民接触到普通话的机会很少。其次,马边县彝族居民学习普通话主要通过“以小带大”的方式进行学习,子女通过在学校学习普通话后,回到家中教授自己父母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效果不显著。

4、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低

即使有少数会说普通话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地用民族方言交流,由于去正式场合的机会很少,多数都是与街坊邻居交流,所以马边彝族自治县的人们几乎很少主动使用普通话。

5、学习普通话动力不足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宜宾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结合部,幅员面积2293平方公里。

由此可见,马边彝族自治县并不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也不是人口密集的交通要道,导致马边的人口流动较为稀疏,马边居民能与外来人口交流的机会不多,再加上居民本身也没有使用普通话的需求,所以居民都不肯再花费自己的精力去学习普通话,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普通话。

6、普通话推广重视程度不足

  问卷报告结果显示,大多数的马边居民都不了解也不关心普通话推广的相关政策,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使用普通话。尽管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已经初步普及,但交流中的方言隔阂还未完全消除。

(二)当前现状原因分析

1. 社会环境影响不足

无论是嘈杂的集市,还是宁静的小区,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居民在日常交流中几乎不会使用普通话,导致马边彝族自治区的居民不会主动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每个独立的个体聚集在一起,也就导致了目前马边居民的社会环境。

2. 缺乏语言的规范意识

大部分人不知道推广普通话是由国家宪法规定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懂得推广普通话是公民的一项义务,错误认为说不说是自己的事与国家无关。

3. 生活环境中普通话缺失

在我们进行调查时,只有极少数人采用普通话回答,而居民们在平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更少,可以看出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居民极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马边彝族自治区的主要居民是汉族和彝族,且位于四川,即使学习其他语言也会优先学习说四川的方言,所以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相对其他地区较低。

4. 个人从众和心理障碍影响较大

前文提到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居民日常交流极少会用到普通话,即使使用普通话的居民也会因为周围的人都使用方言或彝语而逐渐减少或放弃使用普通话。并且部分人说普通话存在误区,方言重,普通话不标准,时间久了就不会说了。心理感觉方言更加直接、亲切,缺乏实践外部训练环境。

5. 人口组成和年龄分布成为推普的不利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末全县总户数68321户,户籍人口为220388人,比上年末增加2133人,其中汉族109505人、彝族108484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69%和49.22%。在户籍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7522人,占21.56%,乡村人口172866人,占78.44%。表明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居民多数生活在乡村,其中马边的常驻人口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和18周岁的少年儿童占大多数,且60周岁以上的居民基本不会普通话,导致少年儿童通过家庭环境学习普通话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由于多数马边居民历代生活在乡村,获取和接受外界新思想的速度相对落后,导致马边居民对政府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也不能及时地了解,学习普通话的途径也相对闭塞。

九、调研结论

1.关于普通话的使用,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居民普通话使用率最高,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国家要求课堂上老师上课需用普通话,为当地儿童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而50周岁以上的居民普通话使用率最低,主要原因是因为自身从小使用的语言就是方言,语言习惯根深蒂固,同时也没有接受新语言的思潮和精力,故对普通话的使用意兴阑珊;

2.关于普通话的学习,30周岁以下的居民多数愿意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其中18——30岁的民居学习意愿更高,会利用空余时间在网上或电视学习普通话,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作中与人交流时需要用到。而18周岁以下的居民学习普通话的途径局限于课堂,对于使用普通话的原因更多的停留在老师教学时会使用,故学习普通话的意愿相对较低。30周岁以上的居民大多表示不愿意再去学习普通话,对于普通话使用的原因也因人而异,但总体偏向于继续使用方言。

3.对于普通话的推广,18岁以下的居民非常积极,他们不仅大多数都了解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也愿意将普通话带进自己生活的地方,为马边普通话的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18——50周岁的居民对普通话的推广政策知之甚少,他们满足于在工作中使用普通话,没有将普通话带入日常生活的想法。50周岁以上的居民完全不了解普通话的推广政策,也基本不使用普通话。

4.对于普通话的学习态度,90%以上的使用普通话的马边居民学习普通话都是因为上学需要或者工作需求,因个人爱好等原因自发的学习普通话的居民仅占会使用普通话的居民的十分之一。这说明马边居民对于普通话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太低,急需要对普通话的宣教。

7796364.jpg

十、关于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推广普通话的对策研究

1、当地政府部门起带头作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镇党员干部,在公共场合必须使用普通话。

2、以社区为单位,集中开展普通话普及宣讲等社会活动,争取实现居民年龄段全覆盖,让马边居民从社会实践中了解和学习普通话。

3、结合校园实际,充分利用校园时间,利用课堂时间向小朋友宣传普通话知识,组织师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和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营造以说普通话将规范字为主体的语言生活,从小朋友着手进行普通话推广。

4、开展“儿童支教及普通话推广”活动,此活动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带领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孩子们诵读红色诗文;(2)带领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孩子们传唱红色歌曲;(3)为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孩子们宣讲党史故事,诵读经典文章。通过此类文学宣教提高马边彝族自治县小朋友的普通话能力并科普红色的党史知识,为小朋友们的内心种下一颗红色的种子,留下红色基因。

5、利用现代科技,有针对性的开展普通话培训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持续推进,自治县网络普及,群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媒体方式接受普通话教育。播音员可以通过微信语音,拍摄小视频等新颖的方式,将声音、图像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大家。同时,根据参与培训的人员特点,拍摄不同的对话场景,让学习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并且这种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也能增强参与培训人员的兴趣,从他们的职业特点为切入点,从有针对性的普通话语言普及,再全面深入推广。                                                           

十一、推普的意义

1、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五育”融合发展,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乡村校园文化,助力把乡村中小学校打造为乡村文化中心。推动师生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生活交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选树一批乡村书香校园,推介乡村学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典型案例和经验。

2、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实施经典润乡土计划,因地制宜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经典文化乡村行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整理乡规民约、地方戏曲、俗语民谣等乡村优秀语言文化资源,引导乡村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结合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语言文化品位。

3、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依托田园风光、村落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旅游等特色资源,注入语言文化内涵,积极探索语言文字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模式。提升产业、产品附加值。开展语言志愿服务,帮助乡村招商引资、品牌打造、产销对接。树立一批语言文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典型。

4、提高乡村人才语言文化素养。培育乡村语言文化宣传骨干。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民夜校、乡村文化大院等平台,支持采取固定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服务。

5、助力乡村治理体制建设。以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普通话沟通能力为切入点、突破口,做到培训一人带动一村,进一步提升乡村整体普通话普及程度和水平,推动乡村治理往现代化方向发展。

十二、调研感悟

本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普语向党,情满彝乡”社会实践小分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心系马边彝族自治县,为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普通话宣传和推广贡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根据本次调研,团队的成员们充分了解到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居民对于学习使用普通话的基本状况,对众多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也变得更加理性,显示出团队成员健康、乐观、积极、热情、向上的精神风貌,也体现出团队大学生们心系少数民族的同胞情,以青春之志,正青春之名。

7796358.jpg 

 

参考文献

[1]杨秋艳.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专业推广策略探究[J].文化产业,2022(13):83-85.

[2]戴新黔.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与语言环境的关系[J].明日风尚,2017(22):386-387.

[3]杨静.青海省普通话推广研究现状及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1):128-134.DOI:10.16229/j.cnki.issn1000-5102.2019.01.02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