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实时估值没了,叫好还是叫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么看基金的实时估值 基金实时估值没了,叫好还是叫屈?

基金实时估值没了,叫好还是叫屈?

2024-06-29 13: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华夏基金客服回复基金净值估算下架,华夏基金App截图)

在支付宝、天天基金网等第三方平台,净值实时估算功能尚在,不过支付宝提示“估值收益仅供参考,实际涨跌幅以基金净值为准。”天天基金网则提示,“净值估算数据按照基金历史披露持仓和指数走势估算,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实际以基金公司披露净值为准。”

此前,市场传言称,有公募基金公司和第三方平台收到来自监管方的通知,要求于6月份下线基金实时估算功能:6月16日前,基金公司直销渠道或将下线;6月18日前,第三方机构也将下线该功能。

针对该下架时间表,市界投资汇咨询一位基金人士,得到的答案为“的确有19号左右要下架的消息,但具体何时强制下线,还说不准”。

对于“净值实时估算”这个功能,很多基民都不陌生,甚至对其有很大的依赖性。

由于基金不像股票,基金经理的具体投资策略是不透明的,实时仓位就更不可能公开,这使得投资者购买一只基金往往具有“摸黑”的性质。

净值实时估算的意思,就是根据基金公司最新公布的前十大重仓股和即时的股票价格走势,预估出基金当日的实时净值。这样投资者就有了参考依据,可据此买入或卖出基金。

▲(基金净值估算功能很有可能成为历史,图/支付宝基金页面截图)

如今,这个功能突然消失,相当于投资失去了重要的抓手,对投资决策来说,似乎并算不上一件好事,但却意外引来了一些叫好声。

存在真的合理?

一直以来,净值实时估算的存在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在业界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主要原因就是——净值估算和实际净值存在较大出入。换句话说,净值实时估算根本不准。

与基金打过多年交道的有知有行创始人孟岩回忆称,净值实时估算功能是2007年左右诞生的,那时正值牛市中场,市面上的基金以主动基金为主,对该功能的需求格外强烈。

这项功能也确实做到了提升网站/App活跃度、缓解了特殊交易模式下用户恐惧的作用,促成了更多的交易。

但后来,大家慢慢出现一个疑问,净值估算功能对用户是否真的准确?

“首先,无论用什么算法、怎么逼近,对于主动基金来说,这个估算都无法做到准确;更重要的是,这个功能大概率会吸引用户更关注短期市场的涨跌。短期的噪声不仅仅对投资收益没什么帮助,整天紧盯市场更会让人充满焦虑。这不仅仅会放大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更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孟岩认为。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也称,基金实时估值软件本来是给基金投资者观察和监控基金运行情况提供参考的,但是,由于实时估值软件所测算与反映的基金净值,往往和基金实际净值存在一定的误差,且存在明显的片面性,除了容易引发基金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争议和误解之外,还容易引发短期炒作和过度投机行为。

导致基金实时估算不准确的原因很复杂。一位金融人士告诉市界投资汇,净值实时估算是根据上个季度末基金的持仓情况所预估的数据,这不是基金当前的真实持仓情况,基金经理很有可能后续进行了增减仓或换仓操作。无法获悉详细仓位,自然注定估值不可能100%准确。

此外,股市出现大幅度波动时,可能会导致基金净值估算出现较大的偏差。而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风险偏好以及选股能力,也深度影响着基金的实际表现,因此,所谓的基金净值实时估算,精准度可能更差。这无疑会引发基民与基金公司甚至代理销售机构之间的纠纷和投诉。

正因如此,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净值实时估算功能下线,或许对减少投诉有益。

不少投资者看到基金的估值跟实际净值有出入时,会去基金社区等地方投诉基金经理“偷吃”,也即私自挪用、截取基金的净值、利润和分红。

有基金从业者抱怨,虽然“偷吃”情况根本不会发生,但每当净值低于估值水平时,源源不断的投诉声还会成为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困扰。

会影响基金购买吗?

基金净值实时估值下线消息,外界的反应不一,有人呼吁“基金净值实时估值功能有利于基民加仓或减仓操作,请不要下线!”

也有基金公司担心,“净值实时估算下线,会减少客户黏性与活跃度。”

证券时报日前发文指出,基金净值实时估值功能的兴起,美其名曰服务好基民,但实际上,这背后有着各种复杂或者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诉求。文章提到,销售机构会通过估值功能刺激基民“赎旧买新”,把基金当成股票来炒,这显然违背了基金设立的初衷。

▲(图源/视觉中国)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向市界投资汇表示,基金实时精准估值,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

他从技术角度解释称,“很多基金所挂钩的资产市场的资金池复杂度超乎想象,想要大略估计出数值也许不难,但要精准到交易精度级别,精准到能够指导广大投资者的程度,靠人力已经不可能,而且其中会涉及到严重的客户隐私和金融安全问题。”

从监管角度看,基金行业近年来格局加速变迁,不同体量机构业绩高度分化,中小型基金加速承压而内卷。一些机构迫于市场形势,开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网红模式开展变相投顾业务,打擦边球搞监管套利的乱象屡禁不止。个别第三方代销平台利用擦边手段,违规播报所谓“净值”,这样的操作案例一度活跃在线上的小群体中。

“归根究底,短期内基金净值实时估值下线,是出于维护市场稳定和广大基民利益而做出的决策,其根源在于当前的市场体系结构、净值算力水平、机构风控能力、以及基金整体格局,与基金净值播报机制并不契合。”陈佳表示。

“估值误差只是一个‘导火索’,暴露了基民的持仓焦虑和对基金公司的不信任。”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

按照这个逻辑,基金净值实时估值下架问题,又回到了基金经理的业务能力问题。

今年2月,中欧基金副总经理许欣在公开活动中强调,改变“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局面,需要资产管理人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方向明确、基准合适、风格清晰的产品,帮助客户形成良好的投资行为,提升投资者的长期回报。

陈佳认为,要从根源上治理违规机构和平台的逐利动机,单靠基金净值估值下线这个行政措施,是远远不够的。

他建议,“一方面,监管压力会全力向基金经理集中,对其职业操守和风控意识提出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基金公司要不断引入外脑,应用到基金投顾业务的创新中,这样才能实现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沟通建议邮箱:[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