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做医德高尚的医生国医大师施杞:对病人要热情,对技术要求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么拜师中医医生 今天,如何做医德高尚的医生国医大师施杞:对病人要热情,对技术要求精

今天,如何做医德高尚的医生国医大师施杞:对病人要热情,对技术要求精

2024-02-04 0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如何做医德高尚的医生②国医大师施杞:对病人要热情,对技术要求精

顾泳

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施杞,自1963年从上海市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时至今日从医整整60余载。87岁的施杞仍每周坚持三个半天门诊、带教研究生、做科研,在医学进取的道路上不曾停歇。

日前,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第一课上,施杞以北宋⼤儒张载横渠四句名言送给学生们共勉——为天地⽴⼼,为⽣民⽴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直言:“医生身为中国知识分子,这样的骨气应当一代代传承下去。”今天,如何做一名医德高尚的医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面对面采访这位中医大家找寻答案。

怀揣感恩之心,待病人要热情耐心

施杞大学毕业时,正逢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学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班级里12名同学从革命老区考来,毕业后毅然选择回老家,服务群众百姓。施杞被分配在附属龙华医院的伤科,“其实伤科本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我对内科兴趣更浓厚。”原来,他的祖父是当地名中医,精通内妇儿中医诊治,这为施杞从小埋下了精学中医内科的种子。

即便与最爱的专业擦肩而过,对年轻的施杞来说,并没太多遗憾,他坦言,“当时医学生们是怀揣一颗感恩之心的,我同样如此。我们深感幸运,在建国早期能顺利读完大学,并获得一份工作,很知足。无论伤科还是内科,只要当医生都是为人民服务。”

就这样,施杞误打误撞师从沪上名门“石氏伤科”石筱山,开启60余载辉煌从医生涯。石氏伤科源远流长,强调“内治”,流派观点认为:外伤引起内部脏腑功能不佳,病症在体表,病原却在体内,治疗需内外结合、扶正祛邪。这为施杞未来继承弘扬中医药、内外兼治学术方向提供了很大空间。

“对待病人要热情耐心,我们中医医生更是这样。”时至今日,施杞仍忘不了老师石筱山先生这句教诲。问及原因,他娓娓道来: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了解病人最真实的一面。医生亲切交流,病人才愿意真心以待。有效沟通能帮助医生更快找到疾病原因,正因此,中医诊治人文关怀更为要紧。

基于这一诊治原则,施杞行医时格外关注整体的“人”。一位67岁退休工人被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椎管狭窄,浑身疼痛麻木,动弹不得,几次想要寻短见。病人看过好几家医院,结论都是开刀,但病人还患有其他基础疾病不具备开刀条件,如何是好?施杞分析病因,一次次不厌其烦与病人沟通,前后诊治半年多,疼痛麻木基本消失,可以自由活动,恢复了基本正常生活,病人感激不尽。

“中医不是万能的,但中医确实也有西医无法实现的特色和优势。发展高质量医疗,中西医结合并重是最好的方法。”施杞如是说。

围绕病人所需,对技术精益求精

青年医生工作任务重、家庭琐事多,施杞回忆:年轻时的自己也曾经历过这些。临床摸爬滚打15年,上世纪70年代,他作为医疗队领队,前往贵州支援,在艰苦条件下践行“白求恩精神”——对工作负责、对人民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他充实知识储备的转折点。

贵州普安缺医少药,一些当地青年因从小罹患小儿麻痹症,肢体残缺影响了正常活动功能,正值婚育年龄,家庭与个人苦恼不已。施杞当时已拥有丰富中医伤科经验,又在瑞金医院骨科进修13个月,在山区里就发挥了极大作用:他与同事们“白手起家”在山里搭建手术室,没有电灯就用煤油灯照明病床,冬日里一边生火炉一边开刀,从早9点开刀到晚10点……就这样,为一名名小儿麻痹症青年病人矫正畸形骨骼,让他们恢复了正常活动功能,再次燃起他们重生的希望。

艰苦岁月收获良多。施杞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贵州支援的日子里,他亲眼看到自己专业仍有短板和盲点需要填补。有的病人摔了一跤送到医院,骨头断了、脑子伤了,但他只能医治骨头,对脑外科知识不甚了解。病人辗转到城里,错过最佳救治机会。如此临床“教训”,启迪他不断进取、继续进修。

贵州归来,施杞主动要求参加了在华山医院举办的全国第八届脑外科医生进修班。此后的经历证明,这段学习收获颇丰。

11岁女孩从阁楼上摔了下来,在外院观察两天,始终精神萎靡、嗜睡,症状没改善也没恶化。从医院返家途中,孩子突然昏迷,急送至龙华医院,彼时女孩瞳孔对光反应迟钝,多项神经体征呈弱阳性反应。接诊的施杞用自己培训所学脑外科知识,诊断为颅内血肿,立即开刀处理并结合中医药治疗,女孩转危为安,全家就此视施杞为“救命恩人”。

“其实,这类手术在脑外科是很常见的普通手术,但对其他科室医生来说,鉴别处理需要知识储备。遇到救命时分,病人等不起。”施杞说,“医生精于专业,但知识可以更广泛点。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以病人需求为原点,找到不足之处,持续学习进步,方可成为更好的医生。”

处理好“三个关系”,实现更高价值

时光荏苒、岁月历练,当年小医生成长为国医大师,以施杞领衔的团队荣膺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石氏伤科在他手里从第四代传至第八代,“开枝散叶”享誉海内外。即便如此,施杞告诉记者,自己最珍视的荣誉,是百姓口碑,“医生不会很贫穷,也不会很富有。如果想着赚钱,我认为就没必要来当医生,但好医生能获得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无可比拟。”

有一位颈椎病病人开完刀,片子上看到病灶没有了,但病人功能没恢复,本来只是手麻,术后变成全身麻,情绪持续抑郁,“仿佛每天有无数根绳子绑着身体”。当病人找到施杞时,他运用石氏伤科“内治法”,诊断病人肝经失养,服用三个月中药,病人描述“一根根绳子终于松绑了、感觉自己重新活了过来”。

施杞的理论一次次得到临床验证:“内治法”讲求药物内服外用、配合针灸手法,临床慢性筋骨病八成以上患者可治愈,没必要开刀。

“事实上早在百年前,英国专家就提出骨内科学说,这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施杞认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聚焦慢性退行性疾病,应该有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他对此总结为——内调一张方、外调一双手后,康养一套功。具体说来,即以整体观思维,遵循中医“四诊八纲”,运用双调一通(内调气血脏腑、外调筋骨经络),畅通三焦,将预防、治疗、康复、养生、治未病“五位一体”就可以取得更完满的效果。

最简单的事情,往往坚持下来最难。施杞最后勉励青年医生:做一名医生,处理好三个关系至关重要。其一,基础与机遇的关系,厚积才能薄发;其二,创业与就业的关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定力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其三,做事与做人的关系,对祖国对党有衷情,对人民有热情,对事业有真情,对集体有感情,对家庭有亲情,对生活有激情,方可实现身为医生的更高价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