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尔雅《大学》精读 章节测验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态度有哪几种态度 超星尔雅《大学》精读 章节测验答案

超星尔雅《大学》精读 章节测验答案

2024-04-23 17: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学》精读章节测验答案

1【单选题】有人提倡把本质性的道理从经典中抽象出来,然后对经典文本进行漠视和抛弃,这属于(C)。

A、激进主义态度

B、普遍主义态度

C、虚无主义态度

D、历史主义态度

2【多选题】经典的(AB)建立在和普遍的人性、人性的基本内容相辅相成的基础上。(AB)

A、普遍性

B、永恒性

C、一般性

D、特殊性

3【多选题】对于为什么要研读经典作品,常见的一共有哪几种态度(BCD)。

A、激进主义态度

B、普遍主义态度

C、虚无主义态度

D、历史主义态度

4【判断题】《诗经》没有直接记录历史事实,无法反映了社会状况。(×)

1【单选题】“先王以经纶”中的经纶是什么意思?(D)

A、整理蚕丝

B、常

C、经典

D、权变

2【判断题】“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是意大利著名文艺评论家克罗齐提出的。(√)

1【单选题】进入古典的基本方法包括。(D)

A、训诂

B、章句

C、义理

D、以上都是

2【判断题】古代的思想写作没有逻辑。(×)

1【单选题】传统上认为《大学》的成书年代在。(A)

A、战国初期

B、战国末期

C、春秋初期

D、春秋末期

2【单选题】思孟学派的发端者是(B)

A、庄子

B、曾子

C、庄子

D、荀子

3【判断题】古时候,谁写的书就一定会著谁的名。(×)

1【单选题】关于曾子的品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注重修身

B、注重孝道

C、好勇斗猛

D、明仁道

2【判断题】游子认为孔子说的“死欲速朽”就是希望人死后身体赶紧腐烂。(×)

3【判断题】“忠恕之道”和《大学》有本质性关联。(√)

1【单选题】《大学》的时代特点不包括。(B)

A、家国同构

B、集各家学说之大成

C、心性

D、征引六经

2【单选题】儒学的内在化从思孟学派开端,在哪个时代实现了集大成?(B)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3【判断题】辨伪学的滥用可能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

1【单选题】关于《学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是中国古代的一篇教育论文

B、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

C、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D、是《大学》中的一篇论文

2【多选题】古代的学制有什么特点(ABC)?

A、以官学为基本方式

B、以贵族子弟为主体

C、以六艺和六经为基本教学内容

D、以私学为基本方式

3【判断题】先秦是一个缺乏私学的时代。(√)

1【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学记》中大学教育的特点?(C)

A、教育强调一个人生命境界的提升

B、大学强调完整人格的塑造

C、教育止于知识

D、教育强调个人的全面培养

2【单选题】《学记》中说到不同学年要有不同的境界,其中三年应达到的水平是。(C)

A、离经辨志

B、博习亲师

C、敬业乐群

D、论学取友

3【判断题】《学记》中的“中年考校”的“中”是“挨着”的意思。(×)

1【单选题】古代大学的最终指向是。(D)

A、知识

B、建国

C、修身

D、治国

2【判断题】人类对万物的认识是通过“类”来展现的。(√)

3【判断题】知类和通达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1【单选题】大人之学的体现不在于(D)

A、人的本质

B、“天大、地大、人亦大”

C、人普遍的共通的精神本性

D、贵族身份

2【判断题】先秦时期进入“大学”一般需要贵族身份。(√)

3【判断题】《大学》带有深刻的春秋以前的贵族大学的烙印。(√)

1【单选题】儒家强调人的追求、思想和修养上的平等所体现的道理不包括。(A)

A、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

B、为阶级社会注入动荡与活力

C、儒家的精神来自于历史

D、体现了平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渴望

2【单选题】对《大学》的评价不准确的是。(D)

A、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进步

B、是平民对贵族的胜利

C、是平等精神作为人类的本质价值在历史上的具体体现

D、是平民阶级已经征服贵族阶级的标志

3【判断题】《大学》对于传统有一种深刻地、彻底地继承。(√)

1【单选题】《大学》的聚讼是由谁开始的(B)?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程颐

2【单选题】下面哪些是“格物致知”的训诂大家?(D)

A、郑玄

B、司马光

C、章太炎

D、以上都是

3【判断题】“错简”是指古书中文字次序错乱。(√)

1【单选题】“在止于至善”一句中关于“止”的解释不正确的是。(D)

A、有“朝向”之意

B、“趾”的本字

C、本义是“脚”

D、是“终止”的意思

2【单选题】“在明明德”一句中关于“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存”的意思

B、和“是”等同

C、指精神思想的专注状态

D、是一种主体的凝聚

3【判断题】“明明德”和“亲民”是“至善”的内容。(√)

4【判断题】“念兹在兹”中“念”和“在”的意思相近。(√)

1【单选题】《国语》中出现的对“昏德”的描述包括。(D)

A、贪冒

B、辟邪

C、粗佚

D、以上都是

2【多选题】对“明德”的理解正确的是。(ABC)

A、先秦古人讲明德着眼于君道

B、先秦的明德就是明德之政或明德之治

C、明德的反义是昏德

D、“德”一直是褒义词

3【判断题】“在明明德”中第二个明是“照明”的意思。(×)

4【判断题】古人对“明德”的向往其实也是期待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规范能规范、清晰地掌握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1【单选题】古人将天命义理化,体现的道理不包括。(D)

A、为期待的品质和道德的准则找到依据

B、使明德具有必然性特点

C、导人向善

D、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2【判断题】古人认为“明德”的根源来自于自己。(×)

3【判断题】天的伦理化实质是我们对天的重新发现。(×)

1【单选题】体现了明德的君主有。(D)

A、尧

B、舜

C、汤

D、以上都是

2【单选题】明德在阶级世界中现实与想象的政治载体是。(B)

A、文人

B、圣王

C、平民

D、先哲

3【多选题】传统的“明德”有什么特点(ABCD)?

A、属于贵族

B、实质是一种政治的理性

C、以天命为依据

D、以贵族为主体

1【单选题】据顾炎武的《日知录·周末风俗》记载,春秋战国之变的体现不包括。(A)

A、春秋时的战争无矩到战国时的有序战乱

B、从春秋的礼信到战国的权诈

C、春秋的祭祀和聘享在战国被取消

D、春秋时宴会赋诗到战国时期消失了

2【单选题】战国时礼崩乐坏,《大学》认为重建明德的任务落在了哪家学派身上?(C)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

3【判断题】关于传统明德的崩坏的记录可以从《日知录》中窥得一二。(√)

1【多选题】一般来说,一种文化的延续在于(AB)

A、自身的传承

B、自身的深化

C、自身的怀疑

D、自身的推翻

2【判断题】明德的实现是无条件的。(×)

3【判断题】孔子说的“克己”的主体是自己。(×)

1【单选题】《大学》认为明德的基础在于。(C)

A、人的出身

B、天命所归

C、格物致知

D、延续传统

2【单选题】《大学》论述明德的普遍性不在于。(D)

A、认可明德的普遍性

B、强调实践的次第

C、汇归到儒家的伦理体系

D、以治国得以实现作为根本出发点

3【多选题】传统的明德建立在什么环境条件下。(ABCD)

A、贵族垄断政治

B、贵族垄断教育

C、贵族垄断学术

D、贵族垄断人与天沟通的权力

4【判断题】《大学》认为明德专属于君主。(×)

1【单选题】明德和人性的关系被明确提出是在。(D)

A、《论语》

B、《大学》

C、《礼记》

D、《中庸》

2【单选题】“天命之谓性”在“人天”的框架中,去解决伦理依据和伦理主体的(B)

A、特殊性

B、普遍性

C、决定性

D、永恒性

3【判断题】孔子明确提出了“性善论”。(×)

4【判断题】抛弃传统的过程本身就带着传统的烙印。(√)

1【单选题】被称为亚圣的是。(C)

A、庄子

B、荀子

C、孟子

D、曾子

2【判断题】圣王之所以为圣就是因为他们的出身都是高不可及的。(×)

3【判断题】明明德根本特点在于它的普遍性。(√)

1【单选题】王阳明是如何驳斥朱熹“新民”的观点的?(D)

A、认为《大学》中讲的是自新,而非“新民”

B、《大学》中具有“亲民”的思想

C、儒家文献中有“亲亲而仁民”的传统。

D、以上都是

2【判断题】朱熹把亲民阐释为新民。(√)

3【判断题】“子为父隐”体现了“亲亲之道”。(√)

1【单选题】郑玄认为《大学》的旨趣在于。(B)

A、修身立德

B、为政之德

C、礼

D、法

2【多选题】“止于至善”中的“止”有哪些词意?(ABC)

A、停止

B、至止

C、止居

D、脚趾

3【判断题】《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其中“三纲”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

1【单选题】佛教八识中,第八识是。(D)

A、舌

B、身

C、意根

D、如来藏

2【单选题】最早期古人认为“定”的动力和源泉是来自于。(C)

A、统治者

B、贤者

C、天

D、地

3【判断题】在《大学》里,“定”、“静”、“安”的含义没有区别。(×)

4【判断题】佛教用语里,“一丝不挂”是没有穿衣服的意思。(×)

1【单选题】对“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从“青”

B、从“争”

C、古同“净”

D、只有无声的意思

2【单选题】从“釆”的字不包括。(B)

A、番

B、采

C、悉

D、释

3【判断题】古人对“安定”的理解在于强调有序。(√)

4【判断题】“静”是内在有序所体现的一种安定的状态。(√)

1【单选题】“安”所强调的秩序是。(B)

A、外在的规范

B、内在的自然

C、外在的自然

D、内在的规范

2【判断题】“安”体现了从规范秩序走向自然而然的过程。(√)

3【判断题】“定”偏重于“礼”,“静”偏重于“乐”,“安”偏重于“自然”。(√)

1【单选题】对语言中的异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D)

A、蕴含在词意中

B、蕴含在所处的语境中

C、解读古典时不能错过异信息

D、异信息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2【判断题】在解读经典时不仅要还原词意,也要还原语境。(√)

1【单选题】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虑”理解不正确的是。(D)

A、从“思”

B、从“虍”

C、有思考的意思

D、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思”

2【多选题】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得”理解正确的是。(ABCD)

A、“得”即“德”

B、本义为登高、攀登

C、《说文解字》将其释为“升”

D、后有道德、德行之义

3【判断题】“念”的特点是萦绕、不忘怀的思考。(√)

1【单选题】以下哪些是“礼乐”作为先秦君子的情境?(D)

A、举手投足

B、行动坐卧

C、眼之所视

D、以上都是

2【单选题】对情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B)

A、情境可以塑造人

B、情境的作用全是积极的

C、情境存在本质性不足

D、人在情境中容易陷入迷狂或麻木

3【判断题】人实现修养的思路有两种,分别是通过情境和通过自觉。(√)

4【判断题】先秦的君子身处的最重要的文化情境就是礼乐。(√)

1【单选题】《大学》的内在结构有“三纲八目”,其中八目不包括。(A)

A、亲民

B、诚意

C、正心

D、格物

2【判断题】古本《大学》阐释“三纲八目”使用的是分释的思路。(×)

3【判断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本末的次第。(√)

1【单选题】以下哪门学问中出现了“格物致知”?(D)

A、经学

B、古典解释学

C、训诂学

D、以上都是

2【单选题】对经今古文之争描述正确的不包括。(D)

A、经今古文之争是汉代儒学经学两大派在学术和争立学官问题上的争论

B、经今文学所依经籍为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的

C、经古文学所依经籍据称为发掘出的先秦古文字本

D、两派所依经籍虽年代不同,但是在治经观点上是相同的

3【判断题】在格物致知的阐释中,前所未有地凸显出了经典、语言、思想和历史间的关系。(√)

1【单选题】下列对训诂的解释正确的是。(D)

A、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

B、解释文献语言

C、其根本目的是传意

D、以上都是

2【判断题】训诂学中同样的“义”可以用不同的“训”来解释,反之则不行。(×)

3【判断题】辨“训”和“义”需要辨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

1【单选题】郑玄对“格物致知”的注释不包括。(C)

A、格即来

剩余内容付费后可长期查看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照着选,从此无烦恼!

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点我支付 ¥5

已支付?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阅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