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心脏的中流砥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电图电轴正常值 第十章 心脏的中流砥柱

第十章 心脏的中流砥柱

2024-07-02 20: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十章 心脏的中流砥柱——QR S波群

视频资源

一、QRS波群的正常值

1.Q(q)波

正常q波时间<0.04s,深度<1/4R波振幅。若时间≥0.04s或深度≥1/4R波振幅,则称为异常Q波。

2.QRS波幅

(1)肢体导联:①心脏呈横位型时,RⅠ+SⅢ<2.5mV, RⅠ<1.5mV, RaVL<1.2mV; ②心脏呈悬位型时,RⅡ、Ⅲ、aVF<2.0mV; ③aVR导联Q/R>1, R<0.5mV; ④所有肢体导联R+S>0.5mV。

(2)胸前导联:①,, V1导联R/S<1; ②<2.5mV,男性,女性, V5、V6导联R/S>1; ③所有胸前导联R+S>1.0mV。

3.QRS时间

(1)<4岁的儿童,QRS时间<0.09s。

(2)4~16岁者,QRS时间<0.10s。

(3)>16岁者,QRS时间≤0.11s。

二、心电轴

1.基本概念

心电轴通常是指额面QRS向量环的平均心电轴,即心室除极时综合心向量与Ⅰ导联轴所形成的角度。

2.测量方法

(1)目测法:根据Ⅰ、Ⅲ(或aVF)导联QRS主波方向加以判断,因Ⅰ、aVF导联轴的夹角为90°,故以Ⅰ、aVF导联目测心电轴较为恰当:①Ⅰ、Ⅲ(或aVF)导联QRS主波均向上,电轴正常。②Ⅰ导联QRS主波向下,Ⅲ(或aVF)导联QRS主波向上(又称为针锋相对),电轴右偏。③Ⅰ导联QRS主波向上,Ⅲ(或aVF)导联QRS主波向下(又称为背道而驰),电轴左偏;若SⅢ>SⅡ,则为真性左偏;反之,若SⅡ>SⅢ,则为假性左偏。④Ⅰ、Ⅲ(或aVF)导联QRS主波均向下,电轴重度右偏(又称为无人区电轴)(图10-1)。⑤Ⅰ导联R波振幅与S波振幅相等(代数和为零),若Ⅲ(或aVF)导联QRS主波均向下,则电轴-90°;反之,若Ⅲ(或aVF)导联QRS主波均向上,则电轴+90°。⑥Ⅲ导联R波振幅与Q或S波振幅相等(代数和为零),若Ⅰ导联QRS主波向下,则电轴+210°;反之,若Ⅰ导联QRS主波向上,则电轴+30°(图10-2)。

图10-1 目测法简易判定电轴偏移

图10-2 目测法简易判定电轴偏移

(2)查表法:根据Ⅰ和Ⅲ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进行查表,能较准确而快速地求出电轴偏移的度数。有2种方法:①计算QRS波群正相波最高的振幅减去负相波最深的振幅,如R波振幅减去S波振幅或R波振幅减去Q波振幅(R-S或R-Q),其方法简便,也更为精确;②计算QRS波群所有向上和向下各波振幅的代数和,如(R+R′)-(Q+S)。

(3)面积法:根据Ⅰ和Ⅲ(或aVF)导联QRS正相波和负相波面积的代数和来确定心电轴的度数。仅用于计算机自动中。

3.分类标准

(1)国内常用标准。①电轴正常:+30°~+90°; ②轻度左偏:+30°~0°; ③中度左偏:0°~-30°; ④重度左偏:-30°~-90°; ⑤轻度右偏:+90°~+120°; ⑥中度右偏:+120°~+180°; ⑦重度右偏:+180°~-90°(图10-3)。

图10-3 国内分类标准

(2)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①电轴正常:-30°~+90°; ②电轴左偏:-30°~-90°; ③电轴右偏:+90°~+180°; ④电轴不确定:-90°~+180°。

(3)《2009年国际指南》标准:①电轴正常:-30°~+90°; ②中度左偏:-30°~-45°; ③显著左偏:-45°~-90°; ④中度右偏:+90°~+120°; ⑤显著右偏:+120°~+180°。

4.临床意义

(1)电轴轻度左偏、右偏:多属于正常变异。

(2)电轴中、重度左偏:见于左前分支阻滞(图10-4)、左心室肥大、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室预激、横位型心脏等。

图10-4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

男性,36岁,心肌炎后遗症。常规心电图(图10-4)显示P-R间期0.18s, QRS时间0.14s,在Ⅰ、aVL导联呈qRs型,RaVL>RⅠ, 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SⅡ,电轴-67°; V1导联呈rsR′型,V5、V6导联呈RS型,其中V6导联R/S<1。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③左前分支阻滞。

(3)电轴中度右偏:见于左后分支阻滞、右心室肥大、高侧壁心肌梗死等。

(4)电轴重度右偏或不确定者:又称为假性电轴左偏或无人区电轴。窦性心律时见于重度右心室肥大、SⅠSⅡSⅢ综合征等;宽QRS波群时见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具有极高的特异性。

5.真性、假性电轴左偏的鉴别

假性电轴左偏临床上较常见(图10-5),需要与真性电轴左偏进行鉴别,见表10-1。

图10-5 假性电轴左偏-90°、顺钟向转位

男性,43岁,健康体检。常规心电图(图10-5)显示Ⅰ、aVL导联P波直立且振幅高于Ⅱ、aVF导联;QRS波群在Ⅰ、Ⅱ、Ⅲ导联呈rs、rS型,且SⅡ>SⅢ,电轴-90°; aVR导联Q/R<1; V5、V6导联呈RS型,R/S<1。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伴P电轴左偏;②假性电轴左偏-90°; ③顺钟向转位;④右心室肥大待排。

表10-1 假性电轴左偏与真性电轴左偏的鉴别

三、顺钟向、逆钟向转位

从心尖部向心底部观察,心脏可循其长轴作顺钟向、逆钟向转位。在正常情况下,V1导联QRS波群呈rS型,r/S<1; V3导联呈RS型,R/S≈1; V5导联呈qRs或Rs型,R/s>1。

(1)逆钟向转位:V1、V2导联QRS波群呈Rs或RS型,R/S>1(图10-6A)。可见于左心室肥大及Ⅱ型左中隔分支阻滞等。

图10-6 心脏逆钟向转位(图A)、顺钟向转位(图B)的心电图特征

(2)顺钟向转位:V5、V6导联QRS波群呈RS型,R/S<1(图10-6B)。可见于慢性肺部疾病、右心室肥大等。

四、低电压

1.心电图特征

(1)肢体导联低电压:所有肢体导联R波振幅加S波振幅(R+S)<0.5mV。

(2)胸前导联低电压:所有胸前导联R波振幅加S波振幅(R+S)<1.0mV。

(3)左胸前导联低电压:V5、V6导联R波振幅加S波振幅(R+S)<1.0mV。

(4)全导联低电压:肢体导联R波振幅加S波振幅(R+S)<0.5mV,胸前导联R波振幅加S波振幅(R+S)<1.0mV(图10-7)。

图10-7 心包大量积液患者出现全导联低电压

2.临床意义

(1)心外因素:见于肺气肿、胸腔积液或积气、心包积液、过度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心内因素:①心肌梗死,若大面积心肌梗死者出现低电压,则提示预后不良;②扩张型心肌病;③心力衰竭。

(3)正常人群:约1%正常人群可出现低电压。

五、高电压

1.右胸前导联高电压或右心室电压占优势

右胸前导联高电压或右心室电压占优势是指V1、V2导联R波幅≥1.0mV或呈Rs型,R/s>1。多见于下列情况:

(1)右心室肥大。

(2)右束支阻滞:①V1导联QRS波群呈rsR′型或M型;②终末S波或R波宽钝挫折;③QRS波群增宽,时间>0.10s(图10-8)。

图10-8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引发右胸前导联R波振幅增高

(3)Ⅱ型左中隔分支阻滞(图10-9):①V1、V2导联QRS波群呈Rs型,R/s>2; ②V5、V6导联QRS波群呈Rs型或qRs型,其q波时间<0.01s,深度<0.1mV; ③; ④QRS波群时间正常;⑤多见于老年冠心病患者;⑥需排除右心室肥大、逆钟向转位、A型心室预激、正后壁心肌梗死等。

图10-9 Ⅱ型左中隔分支阻滞引发右胸前导联R波振幅增高

男性,76岁,冠心病、高血压病。常规心电图(图10-9)显示QRS波群在Ⅰ、aVL导联呈qRs型,RaVL>RⅠ、aVR;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SⅡ>rⅡ,电轴-67°; V1、V2、V3导联呈Rs、RS型,R/s>2; V5、V6导联呈qRs型,其q波时间<0.01s,深度<0.1mV, ; V3~V6导联T波倒置。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左前分支阻滞;③右胸前导联R波振幅增高,提示Ⅱ型左中隔分支阻滞所致;④前壁、侧壁T波改变。

(4)A型、C型心室预激:①A型,V1~V6导联QRS主波均向上;②C型,非常罕见,V1、V2导联QRS主波向上而V5、V6导联主波向下。

(5)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①V3R、V1、V2导联R波增高,呈Rs型伴ST段压低、T波高耸;②V7、V8、V9导联出现异常Q波,呈QR、Qr、QS型伴ST段抬高、T波倒置。

(6)正后壁异常Q波引发的对应性改变:V7、V8、V9导联出现异常Q波,而V3R、V1导联R波增高,呈Rs型,R/s>1(图10-10)

图10-10 正后壁异常Q波引发右胸前导联R波振幅增高

男性,58岁,扩张型心肌病。V1~V3导联定准电压5 mm/mV,常规心电图(图10-10)显示QRS波群在Ⅰ、aVL导联呈QS型,Ⅲ导联呈rsR′型,电轴+120°, V1~V3导联呈Rs、RS型,R/s>1, Ⅱ、V6导联呈QR型,Q波深度>1/4R波;T波在V1~V3导联倒置,V4、V5导联低平切迹。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高侧壁、侧壁异常Q波;③电轴中度右偏(+120°); ④逆钟向转位,提示由正后壁异常Q波引发的对应性改变所致;⑤前间壁、前壁T波改变。

(7)逆钟向转位(图10-6A):①V1~V3导联呈Rs型或RS型,R/S>1; ②V5、V6呈qRs、Rs型。

(8)右心室电压占优势: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心脏无病理性杂音。

2.左胸前导联、肢体导联高电压

(1)左心室高电压:①RⅠ+SⅢ>2.5mV, RaVL>1.2mV,见于横位型心脏、肥胖者;②RⅡ、Ⅲ、aVF>2.0mV,见于悬位型心脏、瘦长型者;③或(和)男性、女性1。

(2)左心室肥大。

3.左、右胸前导联均为高电压

(1)A型心室预激。

(2)双心室肥大。

(3)左心室肥大伴逆钟向转位。

(4)左心室肥大合并Ⅱ型左中隔分支阻滞。

六、QRS波群宽大畸形

(1)窦性心律时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依据胸前导联波形特征可由右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非特异性心室内阻滞及心室预激所致(图10-8、图10-11、图10-12)。

图10-11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男性,50岁,冠心病。V1~V3导联定准电压5 mm/mV,常规心电图(图10-11)显示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6s,在Ⅰ、V5、V6导联呈R型,R波顶部挫折,aVL导联呈qR型,V1、V2导联导联呈rS型,。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完全性左束支阻滞;③前壁r波振幅逆递增。

图10-12 B型心室预激

男性,29岁,健康检查。常规心电图(图10-12)显示P-P间期1.0~1.04s,频率58~60次/min, P-R间期0.08~0.10s,有δ波,QRS时间0.15s, QRS波群在V1、V2导联主波向下,V5、V6导联主波向上。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平均59次/min); ②B型心室预激,提示为完全性预激波形。

(2)异位心律时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可由心室异位心律、心室起搏心律所致。

(3)上述两种起搏点同时存在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室性融合波及其正常化(图10-13)。

图10-13 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及其正常化

男性,70岁,冠心病。上、下两行V1导联连续记录(图10-13),定准电压5mm/mV。显示窦性P-P间期1.24~1.91s,频率31~48次/min, P-R间期0.19s,基本QRS波群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0.15s),如R1、R2搏动;R3、R4搏动延迟出现,逸搏周期1.60s,频率38次/min,为房室交接性逸搏;R8搏动也延迟出现,逸搏周期1.56s,频率38次/min,为室性逸搏(起源于左束支阻滞区以下部位); R5~R7、R9搏动形态介于R4、R8搏动之间,分别为房室交接性逸搏、窦性搏动与室性逸搏形成的不同程度正常化室性融合波。心电图诊断:①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伴显著不齐(31~48次/min); ②完全性左束支阻滞;③过缓的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38次/min)、室性逸搏心律(38次/min)及其由两者形成的不同程度正常化室性融合波。

七、SⅠSⅡSⅢ综合征

1.基本概念

SⅠSⅡSⅢ综合征是指Ⅰ、Ⅱ、Ⅲ导联QRS波群同时存在明显的S波,其深度多>0.3mV,且SⅡ>SⅢ,又称为3S综合征。

2.心电图特征

(1)Ⅰ、Ⅱ、Ⅲ导联QRS波群中均有明显的S波,电轴重度右偏或假性左偏。

(2)S波振幅多>0.3mV。

(3)SⅡ>SⅢ。

(4)aVR导联Q/R<1, R波振幅>0.5mV。

(5)V5、V6导联呈RS型,R/S<1或S波振幅>1/2 R波振幅。

(6)上述心电图一旦出现,常持续存在(图10-14)。

图10-14 SⅠSⅡSⅢ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

男性,39岁,健康体检。常规心电图(图10-14)显示P-R间期0.18s, QRS时间0.09s,在Ⅰ导联呈qrS型,Ⅱ导联呈RS型,Ⅲ导联呈rs型,且SⅡ>SⅢ,电轴+210°; aVR导联Q/R<1, R波振幅0.62mV; V5、V6导联呈RS型,S>1/2R。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电轴重度右偏+210°; ③顺钟向转位;④右心室肥大待排;⑤符合SⅠSⅡSⅢ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

3.临床意义

(1)正常变异:可见于少数正常人,尤其是瘦长无力型的人群中,与右心室传导延缓有关。

(2)右心室肥大:各种病因引起的严重右心室肥大,特别是右心室漏斗部、右心室流出道肥厚出现右心室电势占优势时,容易出现典型的SⅠSⅡSⅢ综合征。

(3)心肌梗死:各部位的心肌梗死,尤其是心尖部梗死更易出现典型的SⅠSⅡSⅢ综合征。

(4)脊柱畸形:多见于直背综合征患者。

八、碎裂QRS波群

1.基本概念

(1)窄QRS碎裂波:是指QRS时间<0.12s,在冠状动脉供血区相邻的≥2个导联中新出现或已经存在三相波或多相波(如RSR′、rSr′、rsR′等)或R波、S波出现挫折,并排除了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2)宽QRS碎裂波:是指QRS时间≥0.12s(完全性束支阻滞、非特异性心室内阻滞、室性异位搏动及室性起搏心律等),在冠状动脉供血区相邻的≥2个导联中出现R(R′)波有2个切迹或S波降支或升支有>2个切迹。

2.发生机制

碎裂QRS波群形成与心肌瘢痕组织或纤维化引发心室除极顺序、方向及速率异常改变有关,即激动在病变区域和周围发生类曲折形(Zigzag)不规则除极,从而引发梗死区内阻滞或(和)梗死区周围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3.心电图特征

QRS波群呈三相波或多相波(如RSR′、rSr′、rsR′等)或R波、S波出现多个挫折(图10-15),并排除了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图10-15 呈不同形态的碎裂QRS波群(引自郭继鸿)

4.临床意义

出现碎裂QRS波群意味着有心肌瘢痕形成,并与心室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相关,对预测冠心病、各类心肌病患者的猝死风险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