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电图p波什么样算正常范围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2024-07-13 07: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是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P波

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有时可有切迹,但切迹双峰之间的距离<0.04s。正常P波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1、V2)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正常P波的时间≤0.11s;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时,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逆行向心房传导。P波时间>0.11s,且切迹双峰间的距离Ⅰ>0.04s,提示左心房肥大;P波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常表示右心房肥大;低平无病理意义。

2.P-R间期

正常成年P-R间期为0.12——0.20s。P-R间期受年龄和心率的影响,年龄小或心率快时P-R间期较短,反之较长。

3.QRS波群

(1)时间

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s,V1导联VAT<0.03s,V5导联VAT<0.05s。QRS波群时间或VAT延长,见于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及预激综合征。

(2)形态与电压

正常人V1、V2导联为RS型,R/S<1、RV1<1.0mV,是右心室壁去极的电位变化反映,如超过这些值可能为右心室肥大。V3、V4导联为过渡区图形,呈RS型,R/S比值接近于1。V5、V6导联呈QR、QRS、RS型,R/S>1、RV5<2.5mV,反映左心室壁去极的电位变化,如超过这些值可能为左心室肥大。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至最大,S波逐渐变小甚至消失。如果过渡区图形出现于V1、V2导联,表示心脏有逆钟向转位;如果过渡区图形出现在V5、V6导联,表示心脏有顺钟向转位。

如果6个肢体导联中,每个QRS波群中向上及向下波电压的绝对值之和都小于0.5mV或(和)每个胸导联QRS波群中向上及向下波电压的绝对值之和都小于1.0 mV称为低电压,多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水肿、心肌梗死、心肌病、黏液性水肿、缩窄性心包炎等,也见于少数正常人。个别导联的QRS波群振幅很小,无病理意义。

(3)Q波

正常人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s。正常情况下,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V3导联极少有Q波。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

4.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接点称为J点。 J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着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

5.S-T段

正常情况下,S-T段表现为一等电位线。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抬高在V1-V3导联不超过0.3mV,其他导联均不应超过0.1mV。

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厚及束支传导阻滞等。S-T段上抬超过正常且弓背向上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弓背向下的抬高见于急性心包炎。 S-T段上抬亦可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和室壁膨胀瘤。

6.T波

正常T波是一个不对称的宽大而光滑的波,前支较长,后支较短;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电压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0

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中,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低血钾、低血钙、洋地黄效应、心室肥厚及心室内传导阻滞等。T波高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和高血钾。

7.Q-T间期

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通常情况下,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越长。Q-T间期延长见于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肌病、低血钙、低血钾、Q-T间期延长综合征以及药物(如奎尼丁、胺腆酮)作用等;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高血钾、洋地黄效应。

8.U波

在胸导联上(尤其V3),U波较清楚,方向与T波方向一致。U波增高常见于低血钾。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