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林教授“三讲”地震灾后心理防护与危机干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理危机干预八步法有哪些内容 张亚林教授“三讲”地震灾后心理防护与危机干预

张亚林教授“三讲”地震灾后心理防护与危机干预

2024-07-14 14: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12汶川大地震,让数万同胞生命罹难,使数万同胞身体受损。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张亚林教授指出,震灾还将会给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同胞带来心灵创伤。日前,张教授在湘雅二医院院远程医疗教育网通过视频分别对地震灾难的经历者、震灾救援者以及灾后心理专业工作者讲解有关地震灾后怎样进行心理防护等知识,指导更多同胞怎样安全渡过震灾后心理危机。相关视频已被央视网站、新浪网、金鹰网等多家网站同时转载播放。

第一讲:对地震灾难的经历者讲

1.震灾之后,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经历了家园丧失、或亲人伤亡、或自己身体伤害,幸存者常常会在未来数周内产生一些身心反应。虽然每个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中,这些反应在灾难过去数月之内会自行缓解。

常见的心理反应有诸如恐惧、担心、悲伤、愤怒、无助感、内疚感、强迫性的重复回忆、幻想与失望、过敏反应等;常见的身体反应有易疲倦、发抖或抽筋、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腹泻等。

2.震灾后怎样帮助自己?

在灾难发生后,尽快让自己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简便的方法有助于自己。“三要”:要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要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要与亲友聚在一起,有任何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四不要”:不要隐藏自己的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让家人一同分担悲痛;不要忌讳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

3.怎样寻求和获得专业的心理帮助?

进一步的信息可以登录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网址,其中有专业心理创伤和灾难心理干预专家的名单。如果条件许可,而且你感觉自己的问题无法自己解决,可考虑找注册系统中的专家寻求帮助。

第二讲:对震灾救援者讲

1.对于受灾群众的心理救援

当灾难刚刚发生时,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灾难幸存者的基础上,要说:“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这不是你的错”、“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你有这样的感觉很正常,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同样的反应”、“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会发疯的”、“事情可能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你用不着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都可以要表达出来。

不要说:“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你应该回到你的生活中,坚强地活下去”。

2.震灾救援者的自我保护

地震等重大灾难的救援者,常常会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与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灾场如战场,因此在现场务必注意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3.救援人员应该确保获得:休息、饮食、支持和表达

救援人员在进行救援过程中应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应与同事相互支持,适时地将自己的感觉和救灾的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如果可能,每天安排时间让救援人员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应找到放松和娱乐自己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应有定时定量的饮食,不论食欲好不好;应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可能尽量不去其他灾难的现场);不要全天候和受害者或幸存者在一起,每天必须有救援者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与你的同伴相互鼓励、支持,相互肯定,绝不要相互指责;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并表达和疏泄出来。

第三讲:对心理专业工作者讲

1.危机干预的概念

所谓“危机”,是指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情况及时缓解,否则会导致当事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功能失调。所谓“干预”,是指帮助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人脱离危险、重建信心、发挥潜能、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

2.精神应激障碍的类型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

3.如何进行危机干预

对于急性应激障碍和PTSD,危机干预都是最重要的、最适合的,而且应该及时、就近、简单、紧扣重点。以下是危机干预常用的“六步法”。

第一步:明确核心问题

(1)必须非常迅速地确定引发应激障碍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分析必须完全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3)如果医生所认识的危机境遇并非患者所认同的,即使医生的认识并不错误,其干预都是很难得到预期效果的。

第二步:保证患者安全

(1)在干预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安全为首要目标。所以首先应帮助患者尽快脱离灾难现场或创伤情景,尽快脱离危险。

(2)为了逻辑顺序和描述的方便,这里把保证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二步。但实际上在整个危机干预的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问题都应该得到自始至终的重视。

第三步:提供情感支持

(1)给患者以尽可能全面的、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2)不管患者遭遇的经历是天灾人祸还是自己的过失所致,也不管患者当前的感受可以理解还是不合常情,一律不予评价。

(3)应该提供机会,通过沟通与交流,让患者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给患者以同情、支持和鼓励。使患者明确感觉到“有人在关心我”。

第四步:开发应对资源

(1)此时患者的思维往往处于被抑制状态,很难判断什么是最佳选择。觉得没有选择、无路可走。

(2)可建议患者从不同的途径思考变通方式:如对外可开发环境资源,引导患者从身边的亲朋好友中去寻找支持和帮助;对内可开启心理资源,试探新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以改变对应激源的看法,从而减轻应激反应的严重程度。

第五步:制定康复计划

(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帮助患者康复的节目表和时间表。

(2)虽然大多数应激障碍患者都不会反对医生替他们制定计划,但这样很可能是越俎代庖。所以,计划的制定应该让患者充分地参与,使他们感到自己的权利、自尊没有被剥夺;使他们感觉到这是他自己制定的计划;

(3)他们感觉到既然是自己制定的计划,自然就能够付诸实施。

第六步:得到患者承诺

(1)一定要得到患者的明确承诺,比如让患者亲口陈述:“我保证按照××计划实施”。

(2)在继续关心支持患者的同时,要用理解、同情、和建设性的方式去询问、检查、和核实患者实施计划的情况。

(3)并给予中肯、恰当的强化、支持和鼓励。

4.危机干预后的治疗

以上危机干预只是“急诊”的抢救过程,后续的治疗应包括:

(1)心理治疗

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都曾用来治疗过应激障碍,患者都能不同程度的从中获益。但无论是哪种心理治疗,都必须注重三个方面:改善患者对应激事件的认识和态度;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消除患者的症状。

(2)药物治疗

尚无对应激障碍各组症状都能产生满意疗效的药物。综合有关文献,抗抑郁药物可减轻某些症状,剂量和疗程要充分,几乎类似于抑郁症的治疗;抗焦虑药物也可酌情使用。这些药物如果合并心理治疗效果会更好。除非患者有过度的兴奋和暴力行为,或者出现较持久的精神症状,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不要大剂量的长期的使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