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重大创伤后,要如何从中走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灵创伤怎么办 经历重大创伤后,要如何从中走出?

经历重大创伤后,要如何从中走出?

2024-07-05 13: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琳子&晨希 酷炫脑 收录于话题#情绪自救指南15个

Via:The Minds Journal

以下为朗读小姐姐全文音频

作者 | 琳子 & 晨希

审校 | 酷炫脑主创

朗读 | 胡恩

美工 | 老雕虫

编辑 | 坚果迪

人生中经历创伤在所难免,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伤都会形成 PTSD,也不是所有人都易感 PTSD。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创伤中成长、探索人生的意义。

我们人生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过一些无法逃避的不愉快经历,可能是一次小的交通事故,让你受了点皮外伤,也可能是一场自然灾害,让你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可能是从小被家庭冷落,可能是长大成年后一次被欺骗的感情……

无论你的经历为何,如果在这样的一次经历后,觉得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总是无法得到安全的感觉,那么,这个经历就成为了一次心理创伤。

创伤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它被人们广泛地用来形容一切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分手、争执、被炒鱿鱼、竞赛中的一次落选、小时候被老师当着全班的面狠狠批评,这些都可以被称为创伤。

Via:BlazePress

01 心理创伤从何而来

创伤不尽相同,并非所有创伤都会给人带来长期的威胁感。当一个创伤经历影响了人大脑的神经通路,改变了人脑对于压力事件的反应,让人长时间无法得到安全感时,这个经历就被称为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体验,也就是说,只要这件事对你确实产生了心理伤害,让你从此对这一类事件都心有余悸。

心理创伤可以因为身体受创而引起,也可以因为情感受伤而产生。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基因,年龄,之前的创伤经历,都可以影响 ta 对于创伤的感受。

Via:The Guardian

比如说,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同伴之间的社交压力特别敏感,所以,同龄人的排挤就足以对他们构成创伤经历。

但如果一个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受人排挤,他可能就不会像青少年那样有那么强烈的主观感受,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就不会构成心理创伤。

02 我们如何应对创伤

创伤来临时,我们的大脑有一套天然的防护系统来应对。这套系统不受我们的意识掌控。就像公众场合的消防应急装置,一旦烟雾探测器探测到烟雾,消防应急系统就会自动开启,逃生通道的电动门自动打开,喷水龙头开始洒水,附近的消防大队自动获取着火的位置…这一些列动作都是预先设置好的,不需要在事发现场获得任何额外的指令。

大脑也一样,有一套自己的“消防应急系统”。杏仁核就是大脑的烟雾探测器,它率先感受到潜在的危险事件,随后,在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杏仁核就已经激活了大脑的应急系统。让你做出反应,这个反应可能是“战或逃”,但更常见的是原地僵住,不得动弹。

Via:Verywell Mind

在创伤经历后,大脑会将这个创伤记忆保存下来,以防日后出现类似的事件时,能更快速地开启保护模式。

保护模式激发的行为被称为适应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忽然好斗,对特定场合或人的逃避,对他人失去信任感等等,任何一丝与创伤经历挂钩的线索都有可能触发这个适应行为。

比如说,一个童年收到过身体虐待的创伤幸存者,可能会对噪音敏感,对气味敏感,或者在他人与自己身体距离过近的情况下,适应行为被突然触发。

03 创伤的后果是什么

创伤后的大脑极其敏感,些许的外界线索就会勾起创伤记忆,大脑会再次感受到过去的创伤经历,引发无法抵挡的强烈情感和不受控制的生理反应。

这就像一场永远无法停止的噩梦,随时随地都可能将人吞噬。这样的症状就被称为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

Via:cuisin-art

通常来说,那些在经历了战争、重大自然灾害、暴力事件等特殊事件的幸存者,都有患上 PTSD 的可能,但实际上,不止如此。

就如我们前面所说,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所敏感的创伤事件。首先,并非所有经受过战乱的人都会得 PTSD,其次,创伤事件并非一定是单次的紧急突发事件,慢性压力和紧张也可以导致 PTSD。

04 PTSD如何影响一个人

关于 PTSD 症状突发时的神经机理,科学家们有多种猜测。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理论认为,PTSD 患者的大脑对于环境的处理方式有障碍,才导致了他们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过往的危险经历。

当我们的感官接收到了一个外接的刺激,我们会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反应的具体形式是取决于环境线索的。

在野外徒步时看到一只狮子,和在动物园里看到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狮子,人的感受和本能反应肯定不同。

Via:Tad Carpenter

大脑对于环境的处理可不只是收集周边环境的信息,更重要的一点是,它要知道在不同的环境下看到“狮子”时,应该激发什么样的情感反应和记忆。

当一个人的环境处理功能出现了问题,他就无法感受到此时此刻的世界,他的大脑里有一个既定的内在环境,这个环境中永远都会有危险。

比如,一个曾在野外被狮子追捕过的人,他大脑就会把狮子和野外环境联系在一起,这个处处充满危险的野外环境就被存储进他的大脑中,成为大脑的一种既定环境。

Via:Bloomingdales

就算他在商店的橱窗中看到一只狮子布偶,他的大脑依然会把“野外”这个既定环境调出来,让他感觉此时身处于危机四伏野外而非安全的商店。

这样一来,PTSD 患者的大脑因为无法识别正确的环境信息,在安全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摆脱危险感。

对于 PTSD 患者来说,他们的大脑会迅速把一个看着有点像危险的线索补充成威胁,并且无法区分安全和威胁的环境。于是,许多信号都会被大脑理解为威胁,结果就是过度警觉和反应过度。

05 PTSD患者的大脑发生了什么

了解出了问题的功能后,我们就来说说负责这两项功能的大脑结构。它就是海马。我们知道,海马是一个负责长期记忆的结构,而 PTSD 的典型症状就是记忆的扭曲。

PTSD 患者的大脑中,创伤经历的部分事件被完全遗忘,而又有部分事件过于鲜明。这些鲜明的记忆十分让人困扰,不管你有没有主观调动这些记忆,他们都会非常生动地显现在你的大脑中。

研究发现,PTSD 患者的海马结构确实有异常。患有长期、严重 PTSD 的患者,他们的海马要比普通人的小许多。

Via:ResearchGate

这是因为应急反应过多被唤起,大量压力荷尔蒙分泌,让免疫细胞过度反应,大脑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过量。

这种神经递质过量以后就会让脑细胞陷入过度兴奋状态,导致神经元细胞凋亡。所以说,慢性压力和短期的严重压力会让海马受损。

06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PTSD

这个问题也困扰着科学家们,他们的推测是,有些人天生对 PTSD 更易感,他们大脑的环境处理功能可能天生就有缺陷。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海马体积要小于正常人的均值。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对孪生双胞胎,他们中的一位经历过战争,而另一位则没有。

Via:Dribbble

因为孪生双胞胎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所以,研究他们可以让科学家们知道易感PTSD 的先天因素。比如说,如果患有 PTSD 一方的海马较小,他的孪生兄妹的海马也要小于均值,我们就可以推测出,较小的海马就是 PTSD 的易感因素之一。

实际上,这正是科学家们比较后的发现。那些患有 PTSD 的人海马较小,与此同时,他们的双胞胎兄弟姐妹的海马也较小。

结论就是,如果一个人的海马天生体积比较小,那他在经历创伤事件后患上 PTSD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07 创伤也有正面意义

据估计,世界上 50—90% 的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至少一次创伤事件,但只有极少数的人之后会患上 PTSD,所以说 PTSD 是小概率事件,但经历创伤不是。

虽然我们前面只提到了 PTSD 会对大脑造成功能与结构性的损伤,但实际上,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即使没有出现 PTSD 症状,创伤本身就已足够在大脑上划下一道记号。

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元分析,比较了有创伤经历但没有 PTSD 的人,完全没有创伤经历的人,和 PTSD 患者,这三类人的大脑。

Via:Sinusitis Wellness

结果发现,那些经历创伤但未发展成 PTSD 的人,基底核的活动模式与 PTSD 患者基底核的活动模式有很大区别。

这个区别暗示着,从单纯的创伤经历到发展成 PTSD,大脑各个结构与基底核搭建的神经通路可能出现了异常。

也就是说,创伤本身会改变大脑的活动模式,创伤后,与大脑基底核相连的交通线路会出错,当这些线路凌乱到了一定程度,PTSD 就随之产生。

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创伤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但是,挫折并不总是坏事,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这可不是心灵鸡汤,是科学研究的一大发现。

有个理论叫做“创伤后成长”。这个理论的发明者认为创伤经历在带给人心灵创伤的同时,也可以带给人积极的影响,让人开始主动搜寻人生的意义。

具体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对生活的感激与欣赏,与他人关系更紧密,欢迎和创造生活中的各种可能,个人力量的提升,精神方面的变化。

Via:i.pinimg.com

2011 年的 5月22日,美国历史上最具摧毁性的龙卷风席卷了乔普林,161 人不幸去世,1150 人在自然灾害中受伤。

两年半以后,乔普林的居民们参与了一项网上调研,问卷询问了参与者在龙卷风事件中的经历和体验,然后评估了他们在创伤后成长的五个方面。

调研结果发现,灾难来临时,与龙卷风接触更近距离接触的居民,他们的创伤后压力值更大,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创伤后成长也更多,尤其是那些在经历龙卷风后,与亲朋好友更多谈论龙卷风事件的居民,他们的创伤后成长最可观。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可避免的创伤经历,其实是一次心灵成长的契机。而人际沟通,公开地谈论创伤事件,是面对创伤,从创伤中获得心灵痊愈和成长的可行方法。

06 总结

心理创伤事件没有准确的客观定义,主要的评判标准是当事人的主观体验。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至少一次心理创伤事件,但仅有少部分人会被诊断为 PTSD,所以,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容易患 PTSD。

海马较小的人,环境处理能力较差,难以辨别周围环境是危险还是安全,因此,在创伤经历后,对 PTSD 更易感。

即使没有发展成 PTSD,创伤经历也会改写大脑的部分线路,这部分线路与大脑的基底核有密切往来联系。

创伤在带给人心灵创伤的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伤后成长。经历创伤后压力越大的人,获得的创伤后成长越多。人际关系支持与公开谈论创伤事件是获得创伤后成长的良方。

Via:CreakyJoints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Tan, L., Zhang, L., Qi, R., Lu, G., Li, L., Liu, J. and Li, W., 2013. Brain structure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voxel-based morphometry analysis.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8(26), p.2405.

2. https://www.neuroscience.ox.ac.uk/news/trauma-experiences-change-the-brain-even-in-those-without-ptsd

3.Israel Liberzon, James L. Abelson. Context Processing and the Neurobiology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Neuron, 2016; 92 (1): 14 DOI: 10.1016/j.neuron.2016.09.039

4.Kremen WS, Koenen KC, Afari N, Lyons MJ. Twin studie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differentiating vulnerability factors from sequelae. Neuropharmacology. 2012;62(2):647–653. doi:10.1016/j.neuropharm.2011.03.012

5.Logue MW, van Rooij SJH, Dennis EL, et al. Smaller hippocampal volume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multisite ENIGMA-PGC study: subcortical volumetry results from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onsortia. Biol Psychiatry. 2018;83(3):244–253. doi:10.1016/j.biopsych.2017.09.006

6.Stark, E.A., Parsons, C.E., Van Hartevelt, T.J., Charquero-Ballester, M., McManners, H., Ehlers, A., Stein, A. and Kringelbach, M.L., 2015. Post-traumatic stress influences the brain even in the absence of symptoms: a systematic,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of neuroimaging studies.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56, pp.207-221.

7.Jennifer First, Nathan First, Jordan Stevens, Vicky Mieseler, J. Brian Houston. Post-traumatic growth 2.5 years after the 2011 Joplin, Missouri tornado. Journal of Family Social Work, 2017; 1 DOI: 10.1080/10522158.2017.1402529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email protected]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原标题:《经历重大创伤后,要如何从中走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