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局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包腔名词解释解剖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局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局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局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名词解释

腹部

1.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约1.5cm处由肌与筋膜形成的潜在性裂隙,长约4~5cm,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经过。

2. 腹股沟三角:为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疝囊经此区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3. 膈下间隙: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分为肝上、下间隙。肝上间隙借镰状韧带和左三角韧带分为右肝上间隙、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肝下间隙以肝圆韧带区分为右肝下间隙和左肝下间隙,后者又被小网膜和胃分成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

4. 第二肝门:在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称第二肝门

5. 第三肝门:腔静脉沟下部,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出肝处称第三肝门

6. Glisson系统:肝内的管道系统依其走行可分为肝静脉系统和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3者在肝内的分支、走行和分布基本一致,外有纤维囊(Glisson囊)包绕,称为Glisson系统。依照Glisson系统的分支与分布将肝进一步分为肝叶和肝段,肝静脉走行于肝叶之间和肝段之间。

7. 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走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8. 肝胰壶腹:胆总管十二指肠壁段与胰管汇合后略呈膨大,形成Vater壶腹。壶腹周围及其附近有括约肌并向肠腔突出,使十二指肠黏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大乳头。

9.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围成,内有胆囊动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淋巴结,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 Hartmann囊:为胆囊颈部起始处的膨大,胆囊结石多停留在此囊中。

11. Heister瓣:胆囊管近胆囊端的螺旋状黏膜皱襞。由于此瓣的存在,可使胆囊管不致过度膨大或缩小,有利于胆汁的进入与排出。当胆道炎症引起此瓣水肿或结石嵌顿时,常可导致胆囊积液。

12. 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13. 系膜三角:由肠系膜的两层腹膜和系膜缘处的肠壁围成,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在肠的系膜缘处进出肠壁。系膜三角处的肠壁无浆膜,不易愈合,故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善缝合,以免引起肠瘘和感染扩散。

14. Lanz点:位于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界处,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阑尾炎时此点有明显压痛。

15. 结肠边缘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结肠支均相互吻合,在近结肠边缘形成动脉弓,称为边缘动脉。边缘动脉发出许多直动脉,后者又分长支和短支,穿入肠壁。

16. 脊肋角:位于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肾病变时,此处常有压痛或叩击痛。

17. 肾蒂:由出入肾门的肾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组成。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18. 肾段:每一肾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域,称为肾段。肾段有五个,即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

19. 肾床:为肾的脂肪囊,在肾的后面和边缘处较为发达,成人厚度可达2cm,有支持和保护肾的作用。

胸部

1. 剑肋角:剑突与肋弓构成的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用的进针部位。

2. 锁胸筋膜: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之间的三角形深筋膜,其深面有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到胸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穿该筋膜入腋腔。

3. 胸肋三角:位于胸骨部和肋部之间,有腹壁上血管及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过。

4. 腰肋三角:位于腰部和肋部起点之间,三角形,底为第12肋,腹腔器官可经此突向胸腔形成膈疝。

5. 胸腺三角及心包三角: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拢,上段和下段彼此分开,形成上下两个三角形无胸膜区,上区称胸腺三角(区),下区称心包三角(区)。

6. 胸膜隐窝:壁胸膜互相反折形成的胸膜腔隐窝,包括肋膈隐窝和肋纵隔隐窝。

7. 肺韧带:由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下方相互移行的双层胸膜构成,连于肺于纵膈之间,成额状位,有固定肺的作用。

8. 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可通过一手指。

9. 心包斜窦: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10. 食管上三角:由左锁骨下动脉、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11. 食管下三角:心包、胸主动脉和膈围成,内有食管下份。

12. 动脉导管三角: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导管(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13. 食管后隐窝:右侧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突入食管与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形成的隐窝,临床经胸做食管下段手术时可破入右侧胸膜腔形成气胸。

头部

1. 腱膜下间隙:是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头皮撕脱伤多自此层分离。

2. 腮腺床:由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后4对脑神经共同构成。

3. 头皮:头部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与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其中浅部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称为头皮。

颈部

1. 颈动脉鞘:由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而成。

2. 神经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处,是临床颈丛的麻醉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