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作战双方为何频繁调整部队编制?有利指挥鼓舞士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法战争二战 二战苏德战争,作战双方为何频繁调整部队编制?有利指挥鼓舞士气

二战苏德战争,作战双方为何频繁调整部队编制?有利指挥鼓舞士气

2023-02-12 08: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这个层面讲,德军在战场上不断调整编制或者组建新的作战部队,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战场环境需要,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及时受领作战任务。对于苏军来说,当关注点还放在德军的原有部队时,德军的新作战力量已部署到了新的战场,从而也要迅速改变作战预案,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需要。

其次,组建新的作战单元比补充旧的部队更容易,也便于战场指挥。

通常情况下,一支部队投入战场就会做出相应的伤亡和被歼灭的打算,而后方基地也要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和及时补充训练,这就是后方保障能否及时和是否保持常规预备队的原因。

苏德战争打响时,苏军就是因为将265万部队全部部署在边境一线,到德军装甲快速进攻时,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绕过苏军侧翼,直接打到苏军的纵深前后夹击,导致苏军西部军区遭受重大损失,南线两个方面军也被围歼在基辅突出部。这是苏军没有留好预备队的教训,而到了莫斯科战役,朱可夫改变了打法,在正面建立了六道坚固防线,而在侧翼部署了大量的预备部队,从而把德军的闪击战拖入到持久战和消耗战。

由于苏军的损失比德军大,一些部队重建起来非常麻烦,不仅需要时间还解不了战场燃眉之急,所以,苏军常常是组建新的部队,以适应战场需要。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就是不断组建各个方面军,先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后又调整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到“天王星行动”展开时,参与这次行动的多达五六个方面军。同理,在其它战役也是如此,这是与战场环境合拍的。

对德军来说,面对苏军不断涌向战场的人海战术,在莫斯科战役遭受失败以后,德军的士气受到严重打击,德军统帅部必须通过打几场胜仗来振奋士气,而使用战场的部队难以有所作为,他就通过组建新的突击部队,特别是把大量的后方党卫部队编入作战部队系列,把德军最先进的装甲坦克和新式武器也划归党卫军指挥,目的就是让他们把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所以,从这个层面讲,一支部队被打残,再想重建难度很大。而组建一支新的作战力量,不仅任务新、指挥容易外,其完成任务的决心还不会受前期失败因素影响,有利于打出战果。

第三,组建新的作战部队,是鼓舞士气和轮换战斗的稳妥办法。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支部队固守一个阵地打得所剩无几时,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迅速出现一支后备力量,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如此,在苏德战场上同样如此。

而就苏德战争来讲,德军频繁调整作战系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战线太长和补给困难。德军统帅部与曼施坦因在战场上的分歧也是因为要不要固守和收缩战线的问题上。德军在东线既要保住既有占领地,又要与苏军展开新一轮的作战,对部队能否坚持下来是个极大的挑战。

所以,当一场新的战斗任务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投入一支新的作战力量,这样他们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可以一门心思打赢这场战役。这既是鼓舞士气的打法,也是为先头部队争取休整和补充创造时机。

通过上面分析看出,在战场上频繁组建新的打击力量,不是德军独有的。使用一支新组建的部队投入战场,不仅让对手措手不及起到心理压力上的优势,还会让对手放弃原有作战预案,从而导致整个作战计划的改变。

比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当苏军在1942年11月19日发动“天王星行动”准备围歼保卢斯第6集团军时,德军突然命令曼施坦因组建顿河集团军群解救保卢斯,面对这个突发的情况,苏军不得不调整进攻方案,将大量兵力用于防御曼施坦因的钳形攻势上,从而导致对第6集团军的围歼延后了一段时间,在大小“土星行动”以后,直到12月底罗科索夫斯基统一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苏军才在“指环行动”中围歼了保卢斯,斯大林格勒战役才宣告结束。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太平洋战争,日军偷袭珍珠港为何算成功一半?4艘航母没打

二战柏林战役,为何400万德军不能回防增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二战大卢基战役,苏军5倍于德军优势为何打了两个多月?都有失误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说占领莫斯科不等于结束战争?苏军在打持久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