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课程视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尔未来什么概念 面向未来的课程视域

面向未来的课程视域

2024-07-12 17: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部分是现代知识。世界的巨大变化、知识的更新换代把一些新的主题放到了我们面前,而且这些主题往往和真实世界的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常常是跨学科的。书中提出了六个现代知识主题,这些主题原本就来自真实世界,所以一般都有明确的学习结果。一是人类寿命的延长。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因此我们要学习个人健康和职业路径。二是相关互联的人、组织和星球。这是一个高度关联的世界,因此,需要包容多样性,与不同的人交往。该主题包括社交技能、全球素养、系统思维。三是智能机器人和系统的诞生。智能机器人和生产自动化对人提出了要求,人要能利用机器和系统,同时也需要超越它们。该主题包括电子素养、设计思维、合成和综合、伦理思维。四是大数据和新媒体。大数据和新媒体在带来信息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需要作好应对。该主题包括大数据、媒体素养、电子素养、信息素养。五是环境压力和要求。该主题包括系统思维、环境素养。六是放大的人。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创新可能会导致对真实世界感知的麻木和钝化,因此要保持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联结。该主题包括通过手和身体技能的物理感知、同情、元认知。

第三部分是专题。除了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的学习外,菲德尔等认为学生还需要学习六大专题,包括全球素养、环境素养、信息素养、电子素养、系统思维和设计思维,这实际上是贯穿于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学习中的六种思维方式。

技能维度

课程重构中心完全支持这一理念,即知识和技能在良性循环中共同发展。如此,我们课堂上的知识方是创造力的源泉,是批判性思维与互动的主题,是合作的推动力。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满足未来劳动力的新需求,坦然面对个体与社会理想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磨难。

——摘自《四个维度的教育——学习者迈向成功的必备素养》,第111页

性格维度

性格品质(我们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技能(有效应用所知的能力)不同。21世纪的技能是习得和应用知识、取得工作成就和进行公民生活的基础,但知识和技能完全不足以为学生迎接未来的挑战作好准备,而性格品质可以更好地预言学生在未来能否有效学习,能否富有成效地工作,能否获得职业发展,能否积极承担公民责任。为什么是性格品质?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可高度塑造和调节我们的大脑,在不同程度上形成和发展很多性格品质。因此,性格品质是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能够且应该通过训练被掌握和得到磨炼。

——摘自《四个维度的教育——学习者迈向成功的必备素养》,第117~118页

菲德尔等坦言“某种知识和技能在将来工作中可能用不上,然而性格品质必将展现在广泛的职业领域、家庭和社区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性格能更好地预言学生未来的成功。课程重构中心综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性格框架,并参考了加德纳、莫兰、斯腾伯格等学者的观点,最终总结了六种必备的性格品质,具体如下。一是心智觉知。心智觉知是指“当下有意识地、不加评价地观察时时刻刻产生的全部体验时涌现出来的一种意识”。心智觉知能促进身心平衡,有利于自我理解、自我接纳、自我管理乃至自我实现。二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在与周围环境互动时发展起来的本能,是一种内驱力,体现在学习上是一种对知识的内在渴望,往往能引发更为持久和深入的学习。三是勇气。勇气是一种主观体验,表现为一个人在克服恐惧、选择面对不确定性时所采取行动。要培养学生的勇气,就要努力发展他们三种积极的内在特征,即开放心态、尽责态度和正向的自我评价。四是顺应力。顺应力是指一种在显著负面情境中积极适应的动态过程,决心是顺应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长期目标的毅力和激情”。而学校如果要培养学生的顺应力,需要建立关爱的关系、高度期待的互动和给予参与的机会。五是道德标准。绝大多数研究表明,道德是可教的。科尔伯格认为可以通过讨论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可以用两难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对自己现有的道德水平感到不满,从而推动学生向更高层次的道德水平发展。六是领导力。领导力不是某个独立的行为或属于某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体现为一种过程、实践和交互。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下复杂外部环境对领导力的必然要求,因为仅凭一己之力已经很难作出正确决策。只有调动所有人的责任心和领导力,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决复杂问题并保持组织的活力。

元认知维度

元认知是对思维进行反思的过程,由于它涉及自我反思个人当下的处境、未来的目标、潜在的行为与策略以及各种结果,它对学校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很重要。也许发展元认知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促进知识、技能和性格品质在其领域外的非直接学习情境中的应用。其结果是素养的跨学科迁移——对于为真实生活情境作准备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科的清晰分界消失,个体必须从整个经验范围中选择可有效应用的素养以迎接当下的挑战。即使在学术语境中,跨学科应用原则和方法也是有价值的。

——摘自《四个维度的教育——学习者迈向成功的必备素养》,第135~136页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对目标、策略和结果整个认知过程的反思。因此,元认知是更高级的思维,只有元认知才能充分激活性格、知识和技能,成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元认知水平高的人在做事前会充分筹划,在做事后会反思整个过程。可见,元认知能帮助人们不断做得更好,构架了一个螺旋上升的通道,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不过最为重要的是,元认知反映了一种发展的心态,或者称为成长的心态。固定的心态认为智力是固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认为努力是没用的,因此往往会避免挑战,在阻力面前选择放弃,忽略或仇视负面的反馈,他人的成功被看作是一种威胁。而发展的心态则相反,他们认为智力是可变的,只要付出努力,因此他们欢迎挑战,把挫折、批评、失败都当作学习的机会,他人的成功被看作是一种榜样,借鉴成功的经验。所以,元认知水平高的人一般会持续性地学习,而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元认知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查尔斯·菲德尔.四个维度的教育:学习者迈向成功的必备素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本文作者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 刘徽)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0年6A》)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