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机枪的诞生和在中国战场的表现!马克沁是如何和东方这个古老大国结成不解之原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国马克辛机枪图片大全 马克沁机枪的诞生和在中国战场的表现!马克沁是如何和东方这个古老大国结成不解之原的

马克沁机枪的诞生和在中国战场的表现!马克沁是如何和东方这个古老大国结成不解之原的

2024-07-15 05: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马克沁重机枪,中国称赛电枪,该枪为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并进行了原理性试验,1884年获得专利。

其口径为 11.43毫米,枪重 27.2千克,采用枪管短后坐 (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 600发/分,可以单、连发射击;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 100发/分

早在19世纪,士兵使用的枪械都是手动枪,射击时需要一边发射一边装填子弹,既耗时费力,还容易成为敌人的“活靶子”。自从武器出现之后,如何能使其连续发射,是许多武器发明家的梦想。19 世纪中叶之后,出现了一些使用多支枪管将枪弹逐发击发的机枪。旧中国的金陵兵工厂曾仿造过其中的两种--10管加特林机枪(Gatling Gun)及4管诺登菲尔特机枪(Nordenfeldt Gun),另外较有名的两种多管枪是哈其开斯 (Hotchkiss)机枪和加得纳 (Gardner) 机枪。以今日的定义而言,这些都不算是机枪,因为它们是用手转一下扳手,击发一次,连半自动都说不上。但是在当时,由于这是惟一可以持续射击的武器,因而被视为犀利的军械。当时,一位名叫海勒姆· 史蒂文斯·马克沁的造枪专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挺能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实现了从单发到连发的跨越,开创了世界自动武器发展的新纪元。他也因此被誉为 “自动武器之父”。

  马克沁机枪是人类第一次运用了复进簧、抛壳系统、弹带供弹机构、加速机构的枪械,凭借火药燃气作为动力,只需扣动扳机就能完成供弹、击发、抛壳等一系列动作。至今,马克沁首创的火药气体能量自动射击三大基本原理,仍被枪械研制者广泛学习运用。

  从单发到连发,马克沁机枪正式开启了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大门

  从他发明世界上第一挺连续射击的机枪算起,时间已走过10个春秋,马克沁如往常一样端坐在实验室中,神情专注地盯着眼前的设计图纸,双眸里看不出一丝波澜。那一刻,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战争的不对称性却在凸显,那里正因为马克沁机枪的使用而哀鸿遍野。

习雪:这是马克沁机枪首次应用于实战。1894年,英国军队与非洲的麦塔比利人爆发了一场战争,英国军队兵力仅有50余人,而麦塔比利人拥有5000多人。虽然兵力相差悬殊,但英军毫不惧怕,因为他们携带了4挺马克沁机枪。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4挺马克沁机枪交织出的“死神之鞭”,打退了几十次冲锋。战后,麦塔比利人死伤者达3000多人。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全世界共有超过3200万人倒在了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下。

  马克沁机枪终结了一个时代,让游牧民族都变得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两军对垒时,人海密集型的冲锋战术已经行不通,战争形态被彻底颠覆,军事专家称“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正式开启了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大门”。

而打开这扇大门的人便是马克沁。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是非自动枪械,射击时需要一边发射一边装填子弹。战场上,不少士兵还没有来得及装填第二发子弹,就已经被击毙。马克沁由此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够发明一款连续射击的枪,必将对战争形态产生深远影响。

  马克沁发明自动机枪的灵感,来源于士兵红肿的肩膀。在参加一次步枪射击时,他发现每次射击时要进行拉栓、退膛的动作,士兵的肩膀因此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马克沁进一步调查得知,原来士兵们都在使用一款老式步枪,这种枪的后坐力很大,击发时只要肩膀没有和枪托紧贴在一起,枪托就会狠狠地砸到肩上,很容易造成射击者受伤。

  瞬间的灵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利用火药能量,使枪械实现自动循环射击”这一想法在马克沁脑海中闪现。在英国伦敦哈顿花园路57号一个小作坊里,马克沁开始了自动武器的研发工作。如何使枪械在发射一瞬间完成拉栓、退壳、送弹、重新推栓等一系列动作,成为马克沁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题。那段时间,他大量翻阅机械类书籍,每天在脑海中不停地模拟枪械制动动作并反复琢磨。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克沁通过观察人走路时膝关节的运动动作,获得了灵感。“如果设计一套机关打开弹膛将空弹壳抛出,利用火药能量将子弹再次复位,就可以实现连续射击。”想到这里,马克沁迫不及待地开始设计图纸,着手试制样枪。

  马克沁在一支老式温彻斯特步枪上进行实验,成功设计出一款利用枪支后坐力完成装弹、上膛和退弹等动作的速射武器。但是,他很快就认识到这把枪的缺陷:供弹系统还不能完全实现自动。敢于挑战的马克沁又开始向这一难题发起攻关。他设计了一个长6.4米、可装333发子弹的帆布弹链,还在枪托底板上装了一个弹簧,射击时弹链可以被自动拉入进弹口,使枪械完全实现了自动。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凭借不懈努力,马克沁终于在1884年设计出利用枪膛内引爆子弹瞬间产生气体冲力制动,进而完成自动发射的机枪。他将这款枪命名为马克沁机枪。

  一款名枪的诞生,最初的驱动力来自探索的热情、变革的欲望

  从正式设计研发,到世界上第一挺自动机枪的诞生,马克沁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

马克沁对现代自动武器的贡献,除了研制出第一支完全不靠外力、而利用火药燃气能量来完成自动工作的武器外,他的发明还在以下方面具有长远的影响:

  (1)供弹系统。在此之前,惟一有效的供弹系统是插入式弹匣,由李氏(James P. Lee)改良完成。马克沁第一次使用了弹链系统,并成功地研制出对应的机构来完成进弹、抽壳、抛壳的动作,使得自动武器的火力持续性大为提高。

  (2)水冷式系统。在冶金技术得到重大发展之前,他发明的水冷式系统,利用沸水在常压下不会超过100℃的特性,使枪管在武器持续射击时不致过热,非常简单有效。

  (3) 证实了不须外力的自动武器的可行性,从而促进了自动武器的迅速发展。

  (4) 永远地改变了步兵战术。马克沁机枪号称战争史上杀人最多的武器,由于马克沁机枪的出现,使得步兵战术大为改变。马克沁机枪的出现与步枪膛线的普及,可称得上是军事史上改变近代步兵战术的两大重要因素。

马克沁枪族以自己独特的面孔,在世界版图上纷纷呈现

  一战时,曾有一款以一己之力改变战争形态的武器,那就是马克沁机枪。“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已经有了马克沁机枪,而他们没有。”这是英国诗人海莱尔·贝洛克看到了这款经典名枪在战场上的表现后作出的评价。

  在马克沁机枪诞生初期,很多人对它并不看好,因为它的设计理念对于当时的军队来说太“超前”了,许多国家并不知道如何有效使用这挺机枪。当时的法国人和俄国人认为,马克沁机枪太浪费子弹,他们更愿意相信在实战中“证明过自己”的加特林机枪。

  历史证明,马克沁机枪创新的设计理念,最终成为淘汰加特林机枪的主因。加特林机枪的漏斗供弹结构造成的故障率极高,而马克沁机枪采用帆布弹链式供弹系统,大大提高了供弹效率;加特林装配的枪管,虽然看起来威武霸气,但散热问题难以解决,马克沁机枪则采用加装注水的外部大型套管来解决散热问题。

  当时,德国人购买了一定数量的马克沁机枪,后来的一战战史证明了他们的眼光。在历时141天的索姆河战役中,马克沁机枪成为对步兵最有威胁的武器。 1916年7月1日,英军14个师开始向德军进攻,他们面对的是上百挺马克沁机枪。在指挥官的号令下,英军士兵成排冲锋,而德军士兵只需要扣动扳机,英军士兵便应声倒下。一天下来,英军伤亡接近6万人,这不仅是一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也打破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单日伤亡纪录。

习雪:马克沁机枪在中国的征途

马克沁重机枪从诞生之初就进入了中国人的视线。当初德国皇帝买下马克沁这把机枪,并把它推荐给正在德国访问的前清重臣李鸿章开始,马克沁重机枪就与东方大国结缘。

中国,位于南京的金陵兵工厂,简称宁厂,首创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为两江总督李鸿章所建,抗战时改名为第21兵工厂,该厂自始即是中国主要制造火药、火炮和机枪的兵工厂。光绪十五年(1889年)金陵兵工厂即仿造出马克沁重机枪,但是当时并未进入批量生产。

  1914年2月,金陵制造局仿制成功德国马克沁重机枪,并取名为“华宁”,在生产300挺之后,于1921年停产。

  1915年,大沽造船厂依照所获得的德国新式马克沁重机枪进行仿制,1916年仿制成功,受到海军部嘉许,令其扩充生产。

  1934年,国民党政府从德国正式引进马克沁重机枪的图纸,交由金陵兵工厂生产。这一事件可从当时任兵工署制造司司长杨继曾和兵工署技术司兼司长俞大维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查出。

  杨继曾1935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到:“……重机关枪宁、汉两厂共造576挺(无加造)。谨查马克沁重机枪一项,已将德国兵工署赠送之全套工作图样,交宁厂仿照改良,本年底可开始呈缴修正新品,……惟制造能力,每月可至36挺……。”

抗战期间,平均每月战损119挺重机枪,生产补充量为195挺,为损失量的1.64倍。1937~1944年,仅21厂即生产了15 005挺二四式重机枪,足够应付前线作战需要。即使在1940~1941年间,滇缅公路被切断,外来物资供应枯竭,一切军械生产均面临困境时,二四式重机枪仍维持相当高的产量。

1937年7月7日,日寇开始全面侵略中国,全国进入誓死抗战阶段。西迁至重庆的南京金陵兵工厂和武汉汉阳兵工厂部分,联合在重庆嘉陵江边簸箕石码头成立了第二十一工厂,当年就生产出民24重机枪达1060挺,以后做到了最高年产量3600挺民24重机枪,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战场。民24重机枪有效射程较远,远在日寇善用的掷弹铜射程之外,在各个战场都是对日寇射杀的利器,很多时候,民24重机枪开枪的声音就是日寇撤退的开始。

民24重机枪成为历次会战的中坚力量,是少有的性能强过日军的步兵武器。一个国军的24式重机枪阵地,如果没遭到日军坦克的进攻,或没有遭到日军火炮的摧毁,经常会给冲锋的日军部队带来上百人的伤亡。日军的92式重机枪和大正十一年式歪把子轻机枪都无法压制民24式重机枪的火力,日军的掷弹筒射程只有300米,只能压制轻机枪,打不到民24式重机枪的阵地,所以只能出动92式步兵炮对抗,因此日军经常把民24式重机枪称为“死亡镰刀”。

经过改装的民24重机枪也被当成防空武器使用,增加一个观察员的重机枪小组,成为对付低空肆意轰炸的日寇飞机很有效手段。

在那个抗战烽火年代,有没有重机枪成为是否正规军的身份象征。多年以后,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民24式重机枪仍为第一线部队的主力武器。

  习雪:后来,根据“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时我国现用各种枪械一览表”所列,当时使用的重机枪主要为卅节式 (勃朗宁机枪)和马克沁式。生产卅节式的有汉阳、华阳、上海等兵工厂,生产马克沁的有金陵、巩县、大沽、福建、湖南及山东等兵工厂。其中巩县兵工厂所生产的,称为俄式双轮七六二机枪,仿造俄国1910式,其枪架带有双轮,使用7.62×54mm R枪弹,是中国惟一生产不同口径马克沁重机枪的兵工厂。抗战初期,巩县兵工厂改名为第11工厂,汉阳兵工厂改名为第1工厂,两厂之间进行业务调整,第1工厂的机枪交给了第11工厂,由此第11工厂开始生产卅节式重机枪。

1942年2月,21厂完全依照规定公差,再次对马克沁重机枪进行改进,目的是使枪机内各零件均可互换使用,1943年11月开始出品。除枪机正身标有枪号外,其余枪机内各零件均不再标枪号,表示彼此均可互换使用。

  1943年8月13日,昆明步兵训练中心的美国驻华兵器官李查森上尉(Capt. WmW.Richardson, Jr.)提出一份在训练中心使用中国武器的报告:“……我们一共接收了23挺马克沁重机枪……这批枪的抛壳挺发生了很多严重的故障…… 一共更换了186个,其中有179个完全损坏。……另一个经常损坏的零件是击针,一共更换了35个。……枪管部分,虽有严重的腐蚀情况,但是仍能满意地使用。……”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生产的各种零件在原料、热处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1945年,兵工署在年度报告中提出为了适应寒带作战需要,应开始研究气冷式重机枪,同时将缴获的2 000挺日军九二式气冷式重机枪改为七九口径(即7.92mm口径)。

  1946年国防部第6厅国防科学研究发展年报称:“……我国国防重心已移向北方,为适合北方气候起见,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实有改为气冷式之必要。……研究结果试造完成,试射结果良好,连续射击5 000发,效果甚佳。每分射速为650发。”根据台湾联勤厂的资料,该型称为三六式马克沁重机枪。

  1947年7月,21厂受命每月制造50挺气冷式重机枪,当年生产500挺,同时水冷式重机枪为每月300挺。1948年上半年的生产报告中称,21厂生产了350 挺气冷式重机枪,同期生产了1600挺水冷式重机枪。由这些数字来看,气冷式重机枪的总共产量可能在1500挺以下。

  1948年兵工署的研究发展项目42-2-22中,曾提出:“气冷式马克沁重机枪,经研究改良,如不用脚架,可代轻机枪用;质量由31.7kg减至15kg,其扳机位置亦由枪尾移至机匣下方,瞄准射击姿势可与捷克式相同。”由于1948年11 月30日人民解放军攻入重庆,21厂被西南工业部接管,因此这个想法并未实现。

国民党到台湾之后,由于失去了生产马克沁重机枪的21厂,同时重机枪的角色也已不太重要,没有再行建立生产线,但随部队抵台的一些马克沁重机枪依然在第一线部队服役。在换装美式装备的过程中,逐渐被勃朗宁1919A4(俗称三○机枪)及勃朗宁M2(俗称五○机枪)代替,二四式遂成为博物馆的展览品。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生产马克沁重机枪,并逐渐将其改为发射苏联7.62× 54mm R枪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仍为第一线部队的主力武器。后来曾经将一些马克沁重机枪供给越南,主要作为防空用途。据美军的数据显示,在亚洲的各次冲突中,多有二四式的参与,这也是二四式耐用可靠、效能卓著的明证,直到1954年仿制苏联德仕卡的54式机枪投产以后,民24式才停产。后来中国将库存的大量民24式机枪改为53式机枪弹,配发给民兵,随后又供给越南老挝等印度支那战场,该枪一直战斗到70年代。

  美国在1980年代曾从中国进口了一批二四式的套件,有25挺由美国枪支制造商重新整理、制造组装,在联邦记载有案,目前都在民间个人收藏者手中。198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法令,明令禁止新机枪转入私人手中,因此再也不会有新制或组装的二四式机枪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