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瑞典为例浅析“北欧社会主义国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国算不算北欧 以瑞典为例浅析“北欧社会主义国家”

以瑞典为例浅析“北欧社会主义国家”

2023-04-08 09: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言:这篇文章是本人这学期上交的马哲作业QAQ(我可是医学狗啊),顺手放知乎上~~~全文4582字

北欧五国长久以来实施高福利政策,国民医疗、教育和住房条件相较于其他国家显得十分优越。近年来,社会上一直流传一种说法:北欧五国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本文应用马克思政治和经济理论,以瑞典为例浅析“北欧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的由来

16世纪托马斯.莫尔在其著作《乌托邦》中,表达了建立一个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一般认为莫尔为空想社会主义第一奠基人。随着时代的进步,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也在不断前进。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却从未思考过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要如何取代现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把它发现出来,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先进国家中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转移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生产资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如何被集体使用,失去其实物形态意义,转化为价值额从而被资本家独占的过程,进一步推导出资本家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资本增值,必然要违背等价交换原则,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得到利润后将其投入生产过程中转化为资本。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剩余价值的存在,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必然会导致整个资本主义无法完成生产消费循环,表现为内需不振、产品积压,产品积压将导致再生产规模缩减,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停滞甚至倒退,最后产生资本主义危机。

虽然资本主义可以不断调整,减缓推迟危机,但是只要资本依然存在,危机就必然来临。因此,马克思认为当危机无法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得到根本解决,对抗性矛盾发展到最高顶点,革命也就无可避免。就像封建社会孕育资本主义一样,社会主义也会自资本主义产生。而资本主义作为最完备也是最后的私有制形式,其存在的理由和基础维系在资本之上。社会主义下的社会将拥有生产资料,进而通过科学计划来调配生产资料,商品的交换和货币不但不再促进生产力发展,反而会成为一种阻碍从而被消灭,价值也就不复存在,资本也不会产生。

瑞典的所谓“社会主义”

1889年4月19日社会民主主义工人党 (简称社民党) 在瑞典宣告成立。1897年该党在其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制定的首份党纲中宣告:“社会民主党不同于任何其它政党,旨在彻底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解放”,从而对整个瑞典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挑战。

这种主张比“宣扬暴力革命”的列宁主义温和许多,也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社民党[1]主张阶级调和,在经济上采取混合所有制,创造了所谓的“瑞典模式”,试图以功能社会主义为指导,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步缓和,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瑞典社民党对于社会主义的定义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2]:

(一) 福利社会主义

社民党早期认为,由于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普遍的福利,因此为福利所做的一切就是社会主义,从而得出“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主义就是福利政策”。社民党借助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于1932年开始了44年的执政之旅,开展了全面的社会福利建设。

但当时间来到20世纪60年代,福利社会主义受到极大挑战,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如法国、比利时等也实现了福利政策;而另一方面瑞典的保守派也承认了福利政策的必要性。这一系列变化导致人民群众开始怀疑福利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把目光投向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上。

(二) 职能社会主义

为了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矛盾,社民党成员冈纳.阿德勒.卡尔松首先提出“职能社会主义”这一主张。他认为完全化的社会主义不利于经济发展,主张在承认资本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议会立法的直接手段和经济政策的间接手段,对资本家所有的生产资料进行限制,实现与他人共享权力或依照对整体社会有利的形式使用生产资料。

但这只是社会党党纲的老调重弹,其本质仍是在不暴力推翻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进行所谓的阶级调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固有矛盾。社民党在1976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下结束其44年执政之旅,职能社会主义事实上破产了。

(三) 基金社会主义

1983年社民党通过瑞典议会建立雇员投资基金法案,这种主张就是“基金社会主义”。该主张的具体内容是,过去所有者一方直接拨付给雇员的利润,现在将其20%投入再生产循环之中,并以股票的形式转交给雇员基金。

随着再生产循环的不断进行,雇员基金在生产资料的占有比率会不断升高。平心而论,基金社会主义是可以动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也因此受到了资产阶级的联合反对。1985年大选之前,三个非社会主义政党宣称他们已经准备好若干选择方案以取缔和分割雇员投资基金,一旦当选,该法案就会被立刻取缔;社民党于1991年2月黯然下台,其基金社会主义的主张也随之烟消云散。

瑞典的经济发展史

瑞典社民党能够实施其政治纲领,必然离不开瑞典经济的发展,那么瑞典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呢?

(一)瑞典在二战时期的经济发展

二战爆发以后,瑞典由于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次要的战略地位,事实上充当德国的帮凶,也因此德国资本对瑞典大加拉拢,大规模进行投资。在德国战败前夕,出于战后对抗苏联的需要,美国对瑞典大加拉拢,最后美瑞两国就瑞典国内德国资产进行谈判[3],瑞典归还价值3.78亿克朗(9070万美元)的德国资产以及75555.32664公斤纯金(价值约1000万美元)。随后美国国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瑞典从纳粹德国另接受了59.7吨黄金,其上有荷兰的戳记,另有6吨黄金来源疑似为集中营受害者,最后瑞典只归还了13.2吨黄金。

(二)瑞典在二战后的经济发展

二战期间瑞典不但没有遭受战争的创伤,而且接受了大批的纳粹德国资本和黄金。更因为战后美国出于遏制苏联的需要,瑞典得以通过“中立”政策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贸易中占据产业链的上游。

瑞典曾大力发展造船、汽车、化学工业、机械加工等产业,一度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但随着日本、韩国等国造船业的兴起,瑞典造船业受到强烈冲击,全面退出造船业。70年代末期,瑞典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它另辟蹊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大力发展信息通讯、生物、医药、航天等现代高新技术制造业。90年代初,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瑞典经济出现衰退,它便果断摒弃出现亏损的小轿车生产,只保留在国际市场占明显优势的卡车制造业,同时加大对电信、电子、环保、能源、生物、制药、化工、冶金、造纸和木材加工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使工业实力再上新台阶。

瑞典通过其境内大量跨国公司,剥削其他国家,将收入转移至国内,用以建设福利制度。跨国公司的大量存在导致瑞典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80%左右,而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左右,为其经济埋下隐患。

瑞典模式虽然应用议会立法、政府调控等手段进行劳资分配,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其国内贫富差距一直存在。社民党通过努力在1930年至1970年间实现了占家庭总数1%的最富有者的财产占家庭总财产的比例从47%降到23%。社会结构因此开始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枣核型演变[1]。然而瑞典经济发展在国外依靠全球化贸易,其体系必然会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加上瑞典国内资产阶级也得到充分发展[2]:1937年至1984年间,瑞典股价实际年增2.33 %,据世界第一位,而占第二位的美国仅增1.17%。到1978年仅8%的瑞典家庭直接持有股票,其中1%的最富家庭占有82%的私人股票,从而控制着大多数大中企业。资产阶级并不甘心社民党对其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限制,反对其改革的同时积极组建资本主义政党,试图推翻社民党政府。

1976年当第二次石油危机袭来时,社民党试图再次借助赤字预算来维持生产和就业,却在国际需求下降情况下,人为地恶化了生产过剩的危机,造成大选失利,结束了长达44年的执政。历经6年的思考和探索,1982年社民党在“保卫福利、重振经济”的口号下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之上,他们开始了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包括降低税收、改造国有企业等措施。虽然1983至1988年间瑞典GDP增长13% ,工业生产增长20% , 失业率降到2%以下,政府财政开支走向平衡。但这一成功是以劳动人民做出牺牲为代价的。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和政府在信贷市场上大举借贷所造成的财产转移效应相结合,使瑞典国民收入在劳资之间的分配由70年代的3比1,降为80年代的2比1。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社民党出于和社会主义阵营分割的目的,于1990年底放弃建党以来一直坚持的工会会员集体入党制度,事实上的与工人阶级割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1991年以保守党主席为首相的四党联合政府击败社民党上台执政,开始实施其“改换制度”的竞选纲领,政府宣布立即撤消资方所痛恨的职工基金,取消它们不喜欢的股票交易税,并降低遗产税、财产税、能源税和雇主税等;宣布将34个大、中型国有企业私有化(营业额达1500亿克朗);同时还在国内民航、广播电视、邮政电信、高等教育、汽车检测等一系列领域放松控制、引进竞争。

这股由撒切尔、里根鼓起并蔓延至瑞典的“新自由主义”浪潮不断地冲击瑞典社会。依据2014年的Credit Suisse的全球财富报告表示[4]:10%的富豪阶层在三大北欧国家(挪威,瑞典和丹麦)掌握了65%到69%的国民财富总值。相较于其他欧洲发达国家,斯堪的纳维亚有更高的不平等水平,其程度明显高于英国,意大利或西班牙的。根据其在2017年的报告[5]:瑞典1千万总人口中,新增百万富翁55,000名,达到335,000名,总数位居世界第十;同时其超高净值个人(净值达5千万美元以上)数目以2200人紧随韩国,位居世界第十一。Björklund等人[6]的研究更是表明,前1%以外的家庭,父子间收入相关很弱;往上,两代人收入相关性陡然上升;到前1%,几乎是父辈收入每升1%,子辈相应升1%。这些研究调查表明,瑞典事实上从“枣核型”社会不断向“金字塔型”社会转变,贫富差距不断加大,阶级流动性减弱甚至固化。

经济的恶化和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逼迫瑞典政府必须依靠移民提供廉价劳动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但这无疑会降低本国工人阶级的生活质量、加重外来移民和本国民众的矛盾,加之社民党自断臂膀、无法发动团结工人,这一系列导致瑞典集体右转。瑞典民主党这个极右民粹主义政党不断发展“崛起”,甚至在2018年大选中,该党得到781,120张选票(占得票率12.9%),拿下49席,比上届大选多了29席。社民党所属中左联盟仅获得144席,无法单独组阁,而中右联盟和瑞典民主党更是通过不信任投票,社民党首相斯特凡⋅勒文面临下台,瑞典政局目前充满着动荡不安。

结语

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出:

1 瑞典社民党所谓的“社会主义”,虽然经过两次改良,仍未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化的矛盾。

2 瑞典社民党纲领的实施虽然在1930-1970年间取得一定的成绩,缓和了阶级矛盾,但目前在资产阶级反扑下已经宣告失败。

3 瑞典经济的发展为社民党纲领的实施提供基础,但并未脱离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贸易体系,其实质是剥削其他国家、获取利润。

4 瑞典经济仍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更说明其资本主义本质。当前瑞典国内更因此出现贫富差距加大、阶级固化以及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现象,不应被视作马克思理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 高峰.瑞典社民党的理论、政策创新与瑞典历史变迁.《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2(4):38-52.

[2] 徐崇温.瑞典模式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15-24.

[3] 纳粹黄金(五)-- 瑞典、葡萄牙与纳粹黄金:http://www.360doc.com/content /15/1123/15/9288681_515250493.shtml

[4] Credit Suisse.Global Wealth Report 2014,2014:25-26.

[5] Credit Suisse.Global Wealth Report 2017,2017:23-24.

[6] Björklund, Anders, Jesper Roine, and Daniel Waldenström."Inter-generational top income mobility in Sweden: Capitalist dynasties in the land of equal opportunity?".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96),2012: 474-484.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