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顶钢盔 千万忠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国的钢盔 千顶钢盔 千万忠魂

千顶钢盔 千万忠魂

2024-07-10 1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保护

姜汁、石蜡…… 让生锈速度变慢

段生馗的钢盔,大多从缅甸北部的二战战场而来。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第一次去野人山等地时,当地人仅用一块布遮羞,“像活在原始社会”。

很多现在看起来十分珍贵的文物,在当地得到保存。

在民间,钢盔被当成生活用品广泛使用,最常见的是用作摩托车头盔,为防止生锈,这些钢盔被漆成绿色、红色、橄榄色。另有相当一部分的钢盔流到了铁匠铺,用钢盔打磨出来的镰刀顺手又好使,菜刀则十分受家庭主妇欢迎。

民间还拿日军的90钢盔当粪瓢使用。日军的90钢盔像一个倒扣的罩,没有通气孔,焊上长把就能使用。

段生馗的收藏达十万之巨,并多与钢铁有关,他的收藏史,也因此变成了一部与铁锈的斗争史。腾冲雨季漫长,有时他下雨天打开仓库,发现刺刀生锈,指挥刀生锈,枪生锈。有的锈是一坨一坨的,有的锈一块一块的。

传统的处理办法是用油擦,但即便最好的纯植物保护油,或者银行的擦枪油,擦上去三天以后,锈又从油上冒出来,根本赶不走。锈的猖狂让段生馗焦头烂额,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件件文物锈下去。

专家告诉他,博物馆是一个相当封闭的仓库,只有保持恒温恒湿才能防止生锈,但这非段生馗的财力所能承担,即便现在滇西抗战纪念馆,也没有做到恒温恒湿。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真空塑料袋将文物一件件包裹,“但这也不现实,因为纪念馆的文物都要展示。”

如今钢盔阵的每一顶钢盔,都是在自然条件下展现,它们散发着沉稳的光亮,气势威武。最后,段生馗还是找到了保护它们的独门武器。

第一步骤是用姜汁擦,把所有泛黄的锈全部擦掉后用清水洗,反复三次,此时藏品基本无锈。擦洗后立刻烘干,烘干后用石蜡浇,差不多是把藏品过了一层塑。这种方法虽不能保证藏品绝对不生锈,但锈蚀的速度已变得相当缓慢。

遗憾

1003顶钢盔, 无一顶中国造

钢盔阵的1003顶钢盔中,无一顶是中国造,这是段生馗的遗憾。

现代军用钢盔的历史不足百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名法国炊事兵偶然把军锅扣在头上抵挡子弹,这口军锅由此成了现代军用钢盔的前身。二战时期我国工业落后,军工产业无力提供钢盔。

二战中的中国军队配备了从德国进口的20万顶M35钢盔。M35钢盔于1935年开始制造,1936年之前,这款钢盔全部出口到中国和西班牙。中国进口的这20万顶钢盔装备了中央军,中国驻印军中的200师,配备的正是这款钢盔。后来很多游客问,为何钢盔阵中有来自德国的钢盔,原因正在于此。

钢盔阵中,M35钢盔仅占主墙右侧两排位置。段生馗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市场上M35钢盔凤毛麟角,“就算再烂也值3万。”段生馗有幸在腾冲当地收藏到了一部分M35钢盔,它们可能是从缅甸战场流入国内。

远征军反攻前期失利后,38师撤退至印度,英国划出了兰姆伽基地,再由我军空运5个师组成了中国驻印军,后这支队伍几乎全部佩戴英式装备。因段生馗钢盔收集地主要集中在缅甸战场,故以英式MK1、MK2、MK3钢盔居多。

在缅甸战场的各种历史照片中,英式钢盔随处可见,它像一顶草帽,并有“飞碟钢盔”绰号。但这种钢盔也被视为二战中最差的钢盔,它几乎无法抵挡侧面子弹,不像德国钢盔有明显的盔裙。英式钢盔一直伴随远征军士兵至芒友胜利会师,后来它还被新6军士兵佩戴,在南京接受了日军的投降。

钢盔阵中还有一部分美式M1型钢盔,这款钢盔曾出现在松山战役、腾冲战役、高黎贡山战役等各滇西战役中。远征军反攻战打响前,远征军利用美国援华物资换装,武器装备由此超过日本兵,他们也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自信。

段生馗介绍,M1钢盔本为欧罗巴人的头型设计,并不适合亚洲人的头型。在争分夺秒的战场,M1钢盔并不受中国士兵欢迎,M1钢盔不但沉重,而且遮挡视线,冲锋时一直摇晃,像一根树干顶着一个鸡蛋壳,士兵戴着时,像一个漫画人物,反而成为负担。

馆徽

仇恨应该化解 记忆必须保存

在钢盔阵最终呈现前,还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幕后故事。

段生馗计划将钢盔组成一个巨大的数学公式:X+Y=V,其中,X代表中国驻印军,Y代表中国远征军。1944年,X部队和Y部队分别从云南和印度两个方向对盘踞滇西和缅甸北部的日军发起反攻,最终将日军赶出滇缅战场。

“X+Y计划是史迪威将军的创造,但这个公式是我的发明,V代表胜利。”段生馗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遗憾的是,他的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钢盔阵展厅中央位置现有一座浮雕,主体部分由滇西民间抗日力量、远征军士兵、美国盟军指挥官三个人物形象组成,浮雕上方为飞虎队等空军力量的飞机造型,左侧为修筑滇缅公路场景,右侧为远征军战场杀敌场景。

段生馗认为,根本不需要什么浮雕,只需要一支步枪和一把大刀。“很多观众会问,雕塑中的老头是不是腾冲的抗日救国县长张问德,问那美国人究竟是陈纳德还是史迪威。”他觉得,雕塑分散了观众太多注意力,反而让他们忽略了钢盔阵。

为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钢盔上来,段生馗曾建议在每一顶钢盔下放置一盏灯,象征致敬和缅怀,“但目前的技术不能让这些灯随时亮着,万一灯灭了,换一盏也不方便。”他的这个想法也没能实现。

段生馗选择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来作为纪念馆的馆徽。那原本是一个机枪的弹壳,被士兵用刀刻成了十字架上的两只和平鸽。在他看来,和平鸽向往和平,但战争也是为了和平,这个徽章正是意味着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含义。

对这位收藏“战争”的收藏家而言,仇恨应该化解,但记忆必须永远保存下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