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国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柏林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2024-02-18 15: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浅浮雕表现了耶稣生平故事的铜门

德国人不喜欢20 世纪初威廉二世所建的这个版本,觉得它花哨招摇,没有创意,完全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堆积而成。“它除了炫耀,没有别的。上百个圆柱、壁柱、飞檐、拱顶、圆球、雕塑和其他炫耀的元素,只是为了炫耀。它的核心就是重复毫无价值的东西…… 所有的细节都是模仿、照搬、复制。”

但是它符合威廉二世的口味,他喜欢“大”和“花”。为了和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和伦敦的圣保罗媲美,为了显示德意志帝国的权力,威廉二世命人拆除了19 世纪的新古典式教堂。那个教堂的内部经过申克尔重新改建,风格简洁明快、匀称含蓄,但是太小,又不够“现代”,是一个正在膨胀的帝国的皇帝所不喜欢的。

1905 年建成的大教堂穹顶高耸、体积硕大,雕梁画栋气势非凡,成为柏林最招摇的建筑,和对面的城市宫遥相呼应,在柏林中心制造出帝国气派。大教堂当时由三部分组成:主祈祷堂、纪念教堂和受洗及婚礼礼拜堂。

祈祷堂的穹顶

“二战”时,一颗炮弹的可燃液体进入穹顶的顶塔引起燃烧。因为那里太高,无法扑救,大火将顶塔烧塌,坠落到地板上。战后这里属于苏占区,他们对于搬不走的德国文化遗产处理起来一向很轻率。大教堂曾两次用临时屋顶覆盖,只是应付了事,想必很寒碜,不过没有拆除已是幸运。

1964 年,尚在分裂中的福音教会联盟希望联合东西两边的力量修复教堂,东德政府没有反对,因为这可以使西德马克流入东德(参看《柏林历史文化之旅导览部分》之“‘饿爪’和维多利亚公园”)。当时东德很需要西德的钱。1975 年政府终于开始动工,但是首先拆除了位于北边的纪念教堂,而且简化了原来的设计。从以前的资料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来的教堂西北部曾有一个圆顶的小建筑紧靠在大教堂主体上,现在这里只是一片绿地了。虽然教堂的修建缘于帝国皇帝,但最先被牺牲掉的也是失去了权力的普鲁士王朝。纪念教堂被拆,幸亏王族的棺椁保存了下来。1980 年,最先修复的受洗及婚礼礼拜堂对外开放。1993 年,中间最大的祈祷堂经过九年修复,终于向公众开放。开放典礼由当时的联邦总理科尔(Helmut Kohl)主持,通过电视直播,全国都可以目睹这一仪式。这是两德统一后的一件大事。最后一幅马赛克镶嵌画于2002 年完成,大教堂终于修复完整。

写着“与神同在”的匾额由天使护卫

大教堂的入口在博物馆岛的娱园。教堂正面装饰着很多铜像,大门前的四个人像、柱子上的天使、高居正中的基督,以及环绕着绿色穹顶的八个演奏乐器的天使,出自不同雕塑家之手,都是当时官方认可的艺术家。基督铜像两边的匾额上有两行镀金大字,强调出教义的力量:左边写的是SIEHE ICH BIN BEI EUCH ALLE TAGE BIS ANDER WELT ENDE,大意是,我与你永在,直到另一世界的末日到来;右边是UNSER GLAUBE IST DER SIEGDER DIE WELT UEBERWUNDEN HAT,大意为,我们的信仰是让受伤的世界赢得胜利。穹顶高90 米,加上金色十字架达114 米。对比原来的图片,可以看出,修复简化了原来的穹顶。曾被烧毁的主穹顶顶塔以及周围的四个小穹顶的顶塔被简单的金属装饰代替了。大门上方是一幅半圆形马赛克壁画,居中的是基督,他和那些劳动者以及担负着生活重担的人在一起。这是德国历史画家坎普特(Arthur Kampt)的作品。三扇铜门以浅浮雕表现了耶稣的生平故事,出自雕塑家莱西(Otto Lessing)。

进入教堂,从装饰上会处处感受到宗教的感召,并突出了新教特征。中间最大的厅是祈祷堂,穹顶宛如盛开的花瓣,上面装饰着八幅马赛克绘画作品,用德语写着《圣经》中的八福:“清心的人有福了”“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温柔的人有福了”等。这是历史画家维尔纳(Anton von Werner)的作品。他是威廉二世的绘画老师。他最著名的画作是表现威廉一世在凡尔赛登基的历史油画《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Die Proklamation des Deutschen Kaiserreiches,见《柏林历史文化之旅导览部分》之“德国历史博物馆”)。

圣坛穹顶椭圆形窗户描绘的是三位天使:从左向右,带棕榈叶的代表信仰;举着杯子的代表爱;擎着胜利旗帜的代表希望。下面三幅长方形彩窗画从左向右,分别是耶稣的诞生、上十字架和复活。这些画都是依据维尔纳的草图绘制的。白色大理石和黄色缟玛瑙制作的圣坛是施蒂勒(Friedrich August Stüler)的作品。后面两边的烛台是镀金的铁制品,中间的屏风是原来教堂唱诗班的屏风,是铜镀金的。这些都是申克尔的作品。台阶前左方镀金的鹰托讲台是依据施吕特1701 年的设计制作的复制品,原件在大教堂的博物馆中。

在历史画家维尔纳的马赛克绘画下面,

以德语抄录的《圣经》中的“八福”

福音书作者约翰

福音书作者马太

穹顶四个拱肩的半圆形上绘有四使徒。两旁的柱子上有八尊雕像,他们是新教运动中的著名人物。主祭坛左边是路德,右边是他的好友梅兰希通。路德左边的是茨温利(Ulrich Zwingli),他早年受路德影响,后来和路德在领圣餐礼和唱诗等问题上出现分歧,遂自成一派。路德和茨温利之间的是福音书作者约翰(Evancelist Johannes)。梅兰希通右边站的是加尔文(Jean Calvin),加尔文派的创始人。雕像很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梅兰希通为人很温和,雕像面带笑意。而加尔文很严厉,一幅倔强不好惹的神态。两人之间的是福音书作者马太(Matthaevs Evancelist)。

其他站立的在那里的人物是支持新教的诸侯,如智者弗里德里克,他曾保护路德(见《柏林历史文化之旅人物手册》之“路德”);约阿希姆二世(Joachim II Hector),他支持路德并改宗成为路德教徒。路德和茨温利的下方,是橡木讲道坛。看上去很古老,其实是新近的仿旧之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绍尔管风琴也是新修复的。它有7269 个管子,113 根一头阻塞的低音管子和四个键盘,音域宽广。其气动装置产于德国晚期浪漫主义时期。大教堂晚上有时举行管风琴音乐会,建议有时间来听听。和在音乐厅不一样的是,从教堂管风琴中发出的乐音在大厅中盘旋,仿佛直达穹顶,有很强的感染力。

圣坛的玻璃彩画和圣坛都出自著名艺术家

大选帝侯金棺上的肖像

在圣坛对面是“皇帝区”(Kaiser’s Lodge),是为国王和他的随从们准备的座席。有枝状烛台和红天鹅绒的帷幔,顶上饰有代表圣灵的鸽子。

柏林大教堂从15 世纪开始成为王侯的安息地,现在最著名的展品是大选帝侯和其第二位夫人的金棺。金棺上的雕像非常精美。旁边陈列的还有德国皇帝弗里德里克三世和勃兰登堡选帝侯约翰· 西塞罗(Kurfürsten Johann Cicero)的棺椁。西塞罗原本并不葬在这里,是他的孙子将他的棺木移到此处。西塞罗就成为第一位被葬于此的选帝侯。西塞罗是他的别号,出自古罗马著名演说家西塞罗,但是这位选帝侯的演说能力到底如何很难说。他在统治期间开始征收啤酒税,因此曾引发过骚乱。

教堂中还有再现威廉一世皇帝葬礼的油画,他后来被葬在夏洛腾堡的陵墓中(见《柏林历史文化之旅导览部分》之“夏洛腾堡”)。在地下室,还有更多王族们的棺木。从16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这里一共安葬了94 位勃兰登堡— 普鲁士王族成员。如此规模的墓地以及一批文献,成为欧洲墓葬文化的重要资料。一个小礼拜堂放置着普鲁士第一位国王弗里德里克一世及王后索菲· 夏洛特的石棺。原始的棺椁出自雕塑家施吕特之手。地下室壁龛中还有一组纪念雕像,以三位女性代表信念、爱和希望,是雕塑家基斯(August Kiss)的作品。登上教堂穹顶俯瞰柏林,向北可以看到卡尔· 李卜克内西大街,向南可以看到菩提树下大街的重要地标,以及建筑吊塔和已经修复的古建筑共同组成的柏林天际线,有些杂乱。等这一轮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尘埃落定,柏林就会进入安稳时期了吧。

实用信息

《在绿荫天使的羽翼下:柏林历史文化之旅》

作 者:郑实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ISBN:978-7-80768-086-4

活动预告

主题:触摸欧洲的体温

嘉宾:郑实(作家、独立纪录片制作人)

出版有《在巴黎天空下——巴黎历史文化之旅》《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荷兰比利时历史文化之旅手册》《在绿荫天使的羽翼下——柏林历史文化之旅》

时间:2018年3月10日(周六)14:00

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二层集体试听室旅游资料室活动

活动简介:欧洲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在两三千年的时间里,在很多方面达到了人类所能创造的高峰。当然,世界上有很多文明并不逊于欧洲,中国、埃及、两河流域等,是比欧洲更古老的,影响力范围更大的文明。3月10日下午,郑实老师讲通过讲述欧洲的美与丑,带领大家一起触摸欧洲的体温。活动免费,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前往参加。

—END—

点击即刻购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