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思想丨当代建筑师的 “图像时代焦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国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什么房屋 UED思想丨当代建筑师的 “图像时代焦虑”

UED思想丨当代建筑师的 “图像时代焦虑”

#UED思想丨当代建筑师的 “图像时代焦虑”|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范蓓蕾,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课程客座讲师,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及硕士,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城市设计硕士。亘建筑事务所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李涵,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作为建筑师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多年。现为绘造社主持人,从事建筑设计、城市研究与绘本出版工作。

图像时代让人慢慢忘记如何在

感性世界中去感受建筑本身

-

我对图像情有独钟

范蓓蕾:图像时代,人们习惯于通过看图来想象建筑。在图像被快速传播的读图时代,照片成为媒体传播的主流,反过来影响了我们构想建筑的方式。然而建筑永远无法被完整的描述,它就像自然界的一棵树。无论是通过图像还是文字,你都只能得到它的一部分。唯有你站在它面前的那一刻,才能感受到它的丰富和完整,一个富有感性品质的整体。

△ 富丽服装厂改造 改造后的东立面 © 陈灏

△ 富丽服装厂改造 改造后主楼远景 © 侯博文

李涵:二维的图像和三维的建筑之间其实是冲突的,然而建筑师对图像仍保持着传统的暧昧态度。我对图像情有独钟。当今的时代,图像化的趋势逐步加深,科技的发展让手机与相机功能更加优越,为人们提供拍照的基础,建筑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图像化,大部分时间人们是通过图像来欣赏建筑,而不是去空间中体验。

△ 这是一幅叙事的地图:画中的大部分建筑场所都可以在798艺术区找到其真实的原型。它们被拆解成无数碎片,自由地飞向空中。这股巨大的力量来自城市内在的活力和能量。它将外壳解构,展示出其内部生命的精彩迷宫。《798》是真实世界的想象再现,是无数始终在碰撞、排列、重组的物质空间和时间碎片的重构。 © 绘造社

△ 基于建筑立面生成,《大栅栏》将胡同和建筑的关系通过异于常规的视角加以诠释,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丰富的环境、空间、和人物细节的加入,使这张全景图不仅是对于空间的观察和记录,更是对世俗生活的生动呈现。© 绘造社

我们追求的新是一种新鲜的感觉

-

图像建筑不能拘于图像

范蓓蕾:设计的起点对我来说,并不仅仅是去理解任务书,满足业主的述求,而是能否在此基础上去创造性的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看到什么新的东西,从日常的陈词滥调中找到某种新的主题。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发现,这是一种洞察力。这个过程是需要的是耐心扎实的工作,意图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感觉。也许整体上还不清楚,但是模模糊糊有一个远远的影子。

我们追求的“新”是一种新鲜的感觉,只有跟感觉相关的才可称之为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模式的“新”。柯布的底层架空,你可以说是一种模式的新,但是它如果不够美,那它就很难不过时。不能称之为艺术。新的感觉,来自每一步的努力,最终的呈现。如果在模式上无法突破,就只能在材料的搭配上有所突破。做设计就是处理彼此的关系,从一开始的模式,到最后的物料的搭配。就像画画,都是用相同的颜料,但是却可以创造出一种完全新鲜的感觉,是好的,是美的。

△ 齐云山树袋屋 © 亘建筑

△ 齐云山树袋屋 © 亘建筑

△ 齐云山树袋屋模型 2016年哈佛大学“走向批判的实用主义:当代中国建筑”展览 © 亘建筑

李涵:图像本身就是建筑的传统,有时设计师无法用巨大的资源建成梦想,但如果用图像的方式,设计师就可以更简单轻松的控制自己的作品,图像也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就像前苏联的一些建筑师,曾探索用传统的图像方式模拟乌托邦。从图像思考建筑,是我这一代建筑师对待建筑的一个方向。

然而用图像思考建筑的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怀疑,图像建筑是否是建筑,它是不是建筑本体的一部分。实体建筑空间给人的感受是图像无法达到的,我所想要达到的是将图像与空间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图像。如何把建筑图像化或图像跟空间怎样结合,这是我想寻找的一条道路。

△ ORIGINALFRESH 北京官舍店宽立面、浅进深的场地条件,启发了绘造社对1960年代“广告牌建筑”概念与当下社交媒体“Instagrammable”文化的联想,以及对建筑图与建筑设计之间关系的再思考,最终以空间扁平化的手法实现了这个设计。© 绘造社

学习建筑重在培养感觉

-

建筑要从可控的资源思考

范蓓蕾:作为一名建筑系学生和所有学习者一样,最重要的是找到可以付出一生热情的事情,感受到一种力量,这样才不会被外界环境所迷惑。学习建筑学最重要的是培养感觉,看足够多好的东西,去伟大的作品中体验。好的品位是精致的感受性,过去你没有感觉到的细微的东西,你感觉到了。

△ 亘建筑于2018年秋天远足至日本奈良和京都,此行目的是参观寺庙、庭院和历史街区,主要包括奈良的室生寺、法隆寺、慈光院、东大寺、唐招提寺;京都的智积院、大德寺、龙安寺、高山寺、圆光寺、诗仙堂、金福寺、南禅寺、天授庵、无邻庵等,行程共计9天。© 亘建筑

李涵:建筑行业确实是需要拓展一些新的可能性,新的边缘,新的方式。如果建筑师真正的热爱建筑,他们是否能从一个可控的资源开始进行思考。比如图像,不仅存在于方案初步,而是更深层的挖掘它们的潜力,进行深入思考和探寻。当下,直接进行建造的机会越来越小,在建筑学中,不依赖建造的部分更适合年轻人去创造,从而达到“曲线救国”的效果。

△《正阳门下》© 绘造社

身临其境的建筑

Immersive building

一座建筑最吸引人的是它无法被描述的部分,必须身临其境。时间越久,获得的感受就会越丰富。回到感觉表达的是在这个科学技术发达,任何形式都可以轻易被建造的时代,如何去追求建筑的意义。亘建筑事务所对待建筑的方式,是希望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并描绘出别人未曾注意到的方向,尝试作出新的感觉。我们朝着未知的方向努力,我们不知道这条路最终会通向哪里。

△ 乡宿上泗安 6号院 改造后 © 侯博文

△ 乡宿上泗安 5号院 从棚子回看小河与桥梁 © 侯博文

一庭亭的客厅是一种零零落落的感觉

Some scattered elements, a holistic relationship

建筑红线范围狭小,大约只能容下一个客厅,周围遮挡,无甚景色。作为一个单独的房间,它狭小,缺乏潜力,似乎能做的只有选择开洞方式,搭配室内材料,挑选合适的家具了。

△ 一庭亭 场地剖面图 © 亘建筑

后来我们意识到,院墙才是知觉的真正边界。在一层,建筑被弱化,地面上的所有东西都被视为平等的要素:楼梯、卫生间、送餐电梯、洗手池、家具、植物、土.......甚至是地面和门,都是作为独立物品来思考,没有一个统一的秩序规定他们的位置和形式,只有关系。一层的设计,就是在寻找这些要素的摆放位置。

△ 一庭亭 施工现场 © 亘建筑

△ 一庭亭 一层效果图 © 亘建筑

把整个庭院作为一个整体,把整个自然和植物引入。更加丰富和新鲜。是一种别人在乡下都没有过的,不是一种室内,是一个庭院。庭院中的一个客厅。不是看庭院的一个客厅。

△ 一庭亭 天津大学NEXT青年建筑师展览 © 亘建筑

跟感觉相关的才可以称之为艺术

What is related to feeling can be called art

亘建筑一直以来的目标是做出打动人的房子。具有某种艺术的力量 ,在感性上能够动人,产生情感。艺术首先是让人有感觉。

有价值的是给这个世界带来新鲜的感觉,思别人所未思。经常会有人在新和好的权衡之中,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新。如果新只是因为别人没做过,却不能做到好,那这个新的意义是什么。

△ 花味驿站 白天室内效果图 © 亘建筑

△ 花味驿站 第三阶段模型 © 亘建筑

建筑设计常常从回应问题开始,但并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就一定能建造出好建筑。一个伟大的作品经历时间留存下来,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当年解决了某些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之后继续为世界带来了新的东西,含有某种内在的品质。

交通物资仓库改造 5号楼南立面 © 陈灏

△ 交通物资仓库改造 改造前后对比 5号楼南立面 © 亘建筑 & 陈灏

世界本身的相互批判

Mutual criticism of the world itself

当西方与东方建筑相比较的时候,最本质、最朴素的东西被接受,会出现一种天真的本质。居民楼特别好地综合了我这些年做的设计。在中国很多居民楼中,都允许搭建封闭阳台,它们像一个与墙面的完美组合,我对此很感兴趣。

△ 居民楼中独特的封闭阳台 © 绘造社

在人们印象中古典建筑非常地强大,轴线就像一个巨大的系统,人在里面显得如此渺小。但并非如此,人跟建筑对撞的时候人是完胜的,这样才会出现不同建筑中不同样子的封闭阳台。

△ 封闭阳台设计赠阳庵 © 绘造社

这次的展品,是一个有着古典尊严的建筑,它被民间、日常、个体的不断地侵蚀、破坏,其二者之间构成了对抗、批判。有时候不是设计师去批判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存在的不同力量就在相互批判。它们相互之间形成的批判,没有现代主义建筑,只是日常与古典建筑。现实体现了现代性本身,每一个阳台都彰显了每一个居民对建筑的价值。

△ 各种风格封闭阳台与古典建筑立面相互批判 © UED

△ 各种风格封闭阳台与古典建筑立面相互批判 © 绘造社

图像建造

Image construction

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画图,这几年图像越来越多的为公众表示呈像,建筑都会呈现为图像进行传播。很多建筑师对此是保持怀疑的,进入空间体验的才是建筑。然而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浮浅,我愿意从浮浅的角度、平面的角度去思考。

社会最丰富的是现实,现实世界给我提供最大的灵感,用图像再现现实,我未来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图像的方式,最后获得能建造的建筑。

△ 图像与建筑 © 绘造社

专注图像

Focus on images

人应该要思考做成一件事,当你把注意力专注于具体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去担心其他问题。我每天都专注地做设计,我只想把每个作品做到自己满意,之后得到用户和公众的认可,最终从中获得满足感,这是我最核心的想法。

△ 绘造社图画与设计作品 © 绘造社

在建筑设计方面,你更倾向于“图像”还是“感觉”呢?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并说明其原因。

截至2019年11月18日(周一)下午17 : 00,留言符合主题,并且获赞数第一的读者将免费获得由绘造社和亘建筑事务所提供的神秘礼品一份。我们将在11月18日(周一)的文章中揭晓获奖读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