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化陶瓷的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2024-07-09 09: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引导闽院学子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落实校地合作共建相关工作;由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习社成员组成、主要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和美术学院的海峡研学探索队,在我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教授和美术学院苏远婷老师等的指导下,于2月5日前往永春县开展“海峡两岸(永春)青少年研学基地调研与规划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大学生实地亲身经历,进一步了解、感悟永春县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探索出一条面向海峡两岸青少年的研学路线,助力闽台两地的交流互鉴与融合发展;并通过文化创意与艺术赋能旅游,寻找永春独特的文旅IP和乡村振兴之道。

图1 实践队于辜氏家庙前合照

一、参观桃场古厝,感受永春建筑之美

2月5日上午,实践队师生前往永春古县城旧址——桃场。据《永春人物风土记》记载,桃林场是永春境内最早的行政建置,也是永春最早的县城所在地,933年升置为桃源县、后改名为永春县。实践队从东门关帝庙出发前往万全堡,一路上参观了166间闽南特色的古厝和被誉为“永春三宝”之一的颜延桀故居——从桂堂等。

据孙海军老师介绍,这座堡垒见证了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的一段倭寇侵扰的历史。当年,倭寇从仙游县窜扰至永春县城,对桃场等地进行劫掠;为保卫家园,兴泉道分巡佥事万民英下令在桃场筑土为堡,永春民众感念万民英的功绩,将堡垒命名为“万全堡”,寓意保全一方安宁。孙老师进一步阐释了古县城的整体格局,包括排水沟与古井的设计及其位置选择等。他还引导实践队仔细观察古厝的建筑材料,从红砖墙面到夯土混瓦陶墙面,每一处细节都反映出古人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与当地地理环境的紧密结合。苏远婷老师也表示,要深刻把握古建筑的深厚底蕴,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去规划设计海峡两岸(闽台)青少年研学路线,更好挖掘和发挥永春县特色优势,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图2 实践队于桃场与村民一起写春联

二、探秘洛阳盛景,领略永春艺术之美

2月5日下午,实践队先后参观了永春县文庙、古城隍庙、古画《洛阳盛景图》、辜氏家庙等地,深入了解永春的历史文化和闽台之间的血脉渊源。据了解,永春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选址东渡桥(今东岳桥西);经宋、元、明三朝多次迁建,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迁建至永春县桃城镇桃城路40号并固定下来。清乾隆年间,永春文庙规模完整,可容纳1800多名考生,是永春、德化、大田学子们的府试之所。如今,文庙占地三千多平方米,是永春县的文化中心。

 

图3 探索队于永春文庙合照

城隍庙原址永春县城西门内,宋·开宝始建;宋至清初屡修;清·雍正升格为永春直隶州城隍庙,20世纪80年代后复建为三座,分别为新建永春县城隍庙、永春古直隶州城隍庙、桃城城隍庙。在仰贤社区全兴堂东屋花厅左墙上,实践队成员们欣赏到了清代乙未年间画家郑书铭所作的《洛阳盛景图》。这幅彩墨画已有200多年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1933年泉州洛阳桥重修时,正是以这幅画为依据恢复了其原貌。孙海军老师提议,可以将《洛阳盛景图》设计成明信片等文创产品,打造成特色文旅IP。

图4 《洛阳盛景图》原迹

三、走访五里古街,品读永春历史之美

2月6日,实践队前往永春五里街调研,并参观了阔庭巷、十三阶、四角井、新亭路、翁公祠武术馆、龟形楼、许港码头和树南山庄等历史遗迹。苏远婷老师为队员们介绍了五里古街的历史,讲解了官田市和丰岑头的区域路线,以及官田市的历史和官田市到丰岑头的变迁过程。

图5 实践队参访五里街古厝

据悉,五里街在清同治年间称丰岑头,民国初改称五里街,其前身为官田市。宋元时期,商贾集聚于官田市;明末清初,官田市逐渐西移,在许港岸边以东地势较高的丰岑头聚集成市。鉴于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文化背景上存在深厚渊源,作为拥有独特侨商文化的历史街区五里街的探索意义和文化底蕴尤为突出。调研过程中老师们还重点介绍并深入剖析了不同时期古厝建筑风格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和民间信仰,建议在规划闽台研学、打造乡村旅游名片时,加强对历史建筑以及当地特色传统文化进行适当的品牌化运营,以开发文创产品、举办特色娱乐项目等方式丰富两岸青少年的研学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更好地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

四、重走瓷帮古道,探寻永春文化之美

2月7日,实践队重走了永春域内的瓷帮古道。从锦山村出发,经过虎豹关、侯龙书院、剧头铺、通德桥、龟龙桥,最后到崩吟头。据历史资料记载,瓷帮古道是古时德化陶瓷外送的运输通道,南线“瓷帮古道”是德化瓷最主要通道,经永春许港、南安码头至刺桐港出海。

 

图6 实践队重走瓷帮古道

南线至第一个水路港口永春县“许港”,全长约27.5千米,路面宽约2米,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繁华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孙海军老师利用瓷帮古道上的碎瓷片,为实践队成员们深入讲解了陶瓷的分类、制作工艺、历史发展以及文化意义等,表示可以带回一些碎瓷片进行后续研究探索。

图7 实践队参观剧头铺街

本次活动让实践队深切领略到永春的自然之美与历史文化之韵,增进了同学们对家乡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基层治理、艺术下乡、青少年研学和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瓷帮古道作为独特的文旅IP,将为永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未来研究院将进一步研究探索,把瓷帮古道等打造成海峡两岸青少年重点研学旅行路线,让台湾青少年能更好感受永春历史文化的魅力,加深两岸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为闽台交流与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乡村振兴研究院 林雅馨 李国坚  通讯员 赖白鑫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