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网”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微信收款官网最新政策 每日“网”事

每日“网”事

2024-06-15 0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每日网事

网罗大小事,传递正能量

今日太阳高照

气温回升

感觉都可以去踏青春游

下面一起关注今日“网”事

01

事关个人收款码

22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微信支付、支付宝分别发布公告,对优化条码支付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其中新设的“个人经营收款码”引起普遍关注。

个人收款码还能用吗?哪些人可以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用户成本会增加吗?记者22日独家采访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有关负责人,对热点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图为一位市民在兰州市榆中街菜市场买菜后扫码付款。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个人收款码继续能用

在早点摊点份煎饼果子,对着摊主塑封的二维码扫码付款;在菜市场买菜,扫一下“码牌”进行支付;在夜市淘到心仪物件,通过商贩打印好的二维码扫码支付……

3月1日起,对消费者而言,这些熟悉的支付体验没什么改变,二维码收款依然能够满足支付需求。不同的是,在支付机构的后台,部分商户会从此前的个人收款码转为个人经营收款码或商户收款码。

去年10月,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收款条码支付提出一系列管理要求,并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按照相关要求,“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用户通过收款服务机构(如微信、支付宝等)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

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支付协会提出了行业自律建议,专设“个人经营收款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将于3月1日起提供个人收款码升级邀约服务。

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有何好处?支付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个人经营收款码可接受信用卡付款,还可以获得账务管理、交易对账、特定营销等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个人经营收款码还能更好地实现交易风险防控,更有效地保障用户资金安全。

支付宝公告称,升级后,用户原有的收钱免费、提现免费等权益将继续享有,还将会享有更高的“敢收敢赔”保障额度等权益。微信支付则表示,可提供经营账本、经营分析等服务。

图为在重庆客运段G8516次列车上,一名旅客在使用手机扫码支付购买饮用水。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哪些用户可以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

随着3月临近,不少摊主、商贩格外关心自己是否需要转码。支付协会公告明确表示,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新设的个人经营收款码。

也就是说,用户是否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自己说了算。支付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和引导“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用户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但绝非强制性的“一刀切”,绝大部分用户不受影响,特别是零星销售自己生产的季节性农副产品或自身手工小商品的乡镇居民、城市地摊流动商贩等用户基本不受影响。

微信支付的公告表示,3月1日之后,结合用户收款情况,将陆续通过微信收款助手消息通知等方式发出邀请,在用户自愿情况下提供个人经营收款码。支付宝也表示,将结合用户的收款特征,对用户发出个人收款码升级邀请。

如果不想申请个人经营收款码,现有个人收款码也不是不能用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也表示,3月1日之后,不管是否升级,个人收款码都可以继续使用。

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会增加成本吗?

在去年10月的通知发布后,人民银行有关人士就明确提出,要制定配套服务解决方案,确保服务成本不升、服务质量不降。

此次支付协会公告提出,服务不减、体验不变,赋码过程免费。对此,支付宝表示,升级过程完全免费 ;微信支付提出,用户可免费领取物料码牌。

支付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充分考虑流动摊贩等客户的实际情况,对申请个人经营收款码的小微商户、个人经营者,按照“就低不就高”原则,参考个人收款码标准收费,减少商家财务成本。

有人担心,申请个人经营收款码手续烦琐。支付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支付机构将按照最少、必要原则精简提交的材料,并主要通过在线方式提交。有的个人商户仅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店铺头像或摊位照片即可。

管好收款码 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当前,个人收款码存在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出台相关要求,正是为了加强行业管理,堵住漏洞,斩断非法链条,更好地保障个体商户资金安全。

央行此前提出,对于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收款条码,明确应当参照执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有关交易限额、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等规定。

有人担心,一些合理的远程收款需求会受到影响,比如老师在家长群使用个人收款码代收费等。支付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对有正当合理需求的用户实行白名单管理,支持远程收款功能。

近期,有用户反映,有人打着“个人收款码升级”“更换码牌”等旗号,进行诈骗。支付协会公告提醒会员单位畅通渠道,加强和用户的沟通解释,避免不法分子借机诈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提醒用户,若有相关人士上门推广,请谨防诈骗。

此外,关于近日网传“从2022年3月1日起,‘问好’‘你好’‘早安’等图片都要收费”的消息,经与腾讯公司确认,该消息纯属谣言,微信用户可放心发送相关图片。

从技术手段看,凡是微信能正常显示的图片、视频等,都需符合一定格式,如.jpg、.avi、.gif等,并不含有其他程序,既不会攻击用户账号,也不能读取用户的支付账号或绑定银行卡,所以不可能发送或收到图片、甚至在群里看到图片,就会被收费的情况。

从扣费方式看,网传消息称“直接从银行卡扣费,年底结”,这也有悖常理。不论是微信支付还是银行卡,对支付行为都须经过验证,若无用户授权,不能直接读取并扣除用户账户里的钱款。

需要注意的是,发送“问好”类图片不会扣费,但面对微信中不能直接显示内容的文件格式、链接等,用户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点击。这些不能直接打开的文件或链接中,可能会有诈骗陷阱,诱骗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账户信息、密码、验证码等,从而达到窃取用户信息、钱款的目的。

02

小心这些“脱单”App

暗藏陷阱

“发每条信息都要钱”“花了10多万元,还拿不到联系方式”“要线下见面,先得刷个价值1万元的‘一生一世’”……“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自称“快速脱单”“互助脱单”App通过平台规则“下套”,让交友过程异化为步步“交钱”,不少用户成为被“收割”对象,引发了大量涉嫌“诱导消费”“情感欺诈”的纠纷。

“花10多万元没脱单,结果面都没见到”

记者发现,多个运营模式类似的“脱单”App在应用商店上下载量巨大,有的下载量突破1亿次。然而,该类App在黑猫投诉等投诉平台上遭到大量网友投诉,有的多达1600多起,涉及“虚假宣传”“诱导大量充值”“情感欺诈”等。

——博眼球,恶俗广告横行。“就在软件上聊了几次,这个女的就非要跑来跟着我”“你都不知道上面的女的有多主动”……记者发现,该类App大肆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广,演员扮作交友成功的用户“现身说法”,且语言恶俗、表演夸张。

一名来自新疆的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被该类App“强制交友”了一把。“偶然发现我在抖音上的个人视频成了‘爱聊’App的宣传广告,广告里我照片上还有一行字‘30岁、单身、喜欢旅游’,但此前平台并没联系我,也没有得到我的许可和授权。”

这是“爱聊”App的宣传页面截图

——想交友,步步要充值。“为了找对象,我在平台上花了10多万元,还网贷了3万多元,结果面都没见到。”来自江西农村50岁的刘先生因为丧偶,下载了名为“来遇”的App,希望找个伴侣,结果人财两空。

“注册后就有不少女用户像机器人一样给我发照片、语音,但回复文字、语音、视频都要花钱。我给一个女用户送礼物就花了6万多元。”刘先生说。

记者在该类App中发现,男用户视频通话单方花费可高达每分钟数十元,语音通话花费可高达每分钟数元。男用户最高可一键发送价值数百万元的礼物给女用户。

——要“奔现”?屏蔽联系方式。来自浙江的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他趣”“来遇”等App上,希望和女用户交换微信号、手机号,但无论输入字母还是数字,或通过语音告知,平台都会将相关内容屏蔽或中断通话。

“发送联系方式后,对方无法看到,平台还会提示‘禁止发送微信、手机和地址信息’,如果多次发送,可能会造成账号被封。”蒋先生说。

在投诉平台上,平台方给投诉者的回复为:“付费目的在于寻找和筛选真实的活跃玩家”“付费提高社交质量,增加与对方互动体验”“是否充值消费以用户个人意愿为前提,平台不强制也不干涉”……

“聊天就能赚钱”,是交友还是陷阱?

该类平台一方面诱导男性用户步步充值,另一方面则通过“聊天就可以赚钱”的宣传吸引大量女性用户参与其中。

记者发现,不少平台通过宣传“高额返现”“月入过万”,吸引用户“拉人头”。根据相关App的奖励机制,若邀请的好友每次进行充值提现,便可获得其充值提现额度的8%到12%作为奖励,并表示“上不封顶”。

记者在他人帮助下在“爱聊”App注册一个女性账号,系统立马发来“回复即能获得现金”的相关提示。在与多名男性用户交流10分钟后,账号获得10元左右的积分收益。

但不少女性用户反映,这类App存在“男方打赏无法提现”“提现申请提交后未到账”“账号未违规却被封禁”等“提现难”问题。

“以前在‘爱聊’提现几十元很快到账,可最近平台莫名把我的账号封了,理由是向第三方软件引流,账号里还有1600多元的积分,多次和平台沟通也没有结果。”在广州工作的刘小姐希望平台能够解封账号,继续在平台上赚钱。

记者询问了多个该类App,人工客服均未向记者提供细化的封禁标准和封禁时长,给记者的回复仅为“涉及平台内部规则,无法告知”“封禁以审核部门审核为准,没有具体标准”等。

记者注册了“来遇”App男性用户账号,未与任何人聊天和充值便向客服询问:“聊天的异性对象账号被封,是否能退还刷礼物用的积分?”该App“人工客服”“秒回”表示:积分无法退回,“经相关部门核实,对方账号存在违规行为,故对其进行封号”。

北京格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玉涛认为,该类平台一方面鼓励男性用户充值、刷礼物;另一方面利用平台优势,对女性用户采取收益提现抽成、任意封禁账号清零收益等方式让资金沉淀在平台,实现“两头吃”。

扫清交友平台上的“荷尔蒙陷阱”

专家表示,当前大量打着“交友”旗号的平台注册主体都是科技信息公司,经营范围绝大部分没有“婚姻介绍服务”项目。有的平台以此逃避民政部门监管,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

郭玉涛认为,若该类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引诱他人进行注册、充值、消费的行为,并将用户资金非法占有,则涉嫌诈骗罪等。

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闫怀志看来,由于应用商店已经成为用户获取App的重要入口,应用商店运营方应当进一步承担起App应用上架审核和运营监管责任。

“App上架前,应用商店应要求App运营方提供各项用户协议,并进行运营模式评估,做到合规上架;App上架后,应便捷受理和处置用户投诉,并向App运营方反馈,督促其整改,必要时下架App甚至列入黑名单。如App运营涉嫌违法犯罪,应用商店等应积极配合国家网信、公安、工信等部门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处置和坚决打击。”闫怀志说。

东部某婚介机构管理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网络日渐成为婚恋交友的主要渠道,建议民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婚介行业标准和监管法规,进一步规范网络婚介管理。“行业组织可充分运用平台‘红黑榜’公示制度,引导网络婚介平台合规运营。对打着陌生人交友旗号‘打擦边球’侵害用户权益的平台,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惩治。”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用户在交友平台遭受财产或人身损害时,应积极主动保全相关证据,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若交友平台利用平台优势,恶意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拒绝赔偿和退还,用户决不能忍气吞声,应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03

首部冬奥闭环纪录片

《闭环下的五环》

这是首部讲述北京冬奥闭环的纪录片。志愿者、班车司机、专列乘务员……这些普通的工作者理应被认识、被了解。闭环下的五环,也因为他们而温暖、而闪耀。

聚焦每日“网”事栏目

精彩“网”事天天看

往期推荐

▶每日“网”事 | “东数西算”暖风吹 多方建设布局“快马加鞭”▶每日“网”事 | 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每日“网”事 | 专家解读《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每日“网”事 | 个人二维码收款要补税?微信支付宝:假的▶每日“网”事 |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专家谈来源:网信淄博综合新华社、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上海网络辟谣、“微信派”公众号、支付宝、人民日报、新华视点

原标题:《每日“网”事 | ​​事关个人收款码!支付宝、微信支付回应,权威解读来了!》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