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过关练习(含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怎么翻译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过关练习(含答案)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过关练习(含答案)

2024-07-11 11: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过关练习一、文学常识孟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 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      等,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四书”:《   》《   》《   》《   》)二、词语解释得道多助 道:失道寡助 寡: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              地利不如人和 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城:     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而:    夫环而攻之 夫: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    城非不高也 城:    池非不深也   池: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兵:    革:      坚利:    委而去之 委:     去:    故曰 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以    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国: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寡助之至 之:    至:    亲戚畔之 亲戚:       畔:    天下顺之  顺:    以天下之所顺 以:     故君子有不战 君子:    有:    三、句子翻译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译: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                                                               四、文意理解1.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孟子认为“     ”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从中可以反映出孟子      的政治思想。2.“君子”在文中的同义词是     。3.文中有一组排比句,从反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请写出来。                                4.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是什么?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论(主旨)又是什么? 中心论点:                               结论(主旨):                              6.第二段:从攻城方面论证了“           ”。第三段:从守城方面论证了“           ”。7.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8.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选择题】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五、课外延伸(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意犹不足 犹:        ②征求不已 已:         ③百姓不堪 堪:        ④惟欲清净 惟:         2.翻译句子:(1)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译:                               (2)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译: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子奇治县》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遣使追   遣:              (2)追者反曰    反:            (3)何以知之 以:            (4)遂败魏师    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而齐君悔之,遣使追。  译:                                (2)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译:                               3.文中“                   ”一句,形象地印证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阿县“遂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过关练习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性善、民本等,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二、词语解释得道多助 道:仁政失道寡助 寡:少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不如人和 地利: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城:内城 郭:外城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而:却夫环而攻之 夫:发语词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这城非不高也 城:城墙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甲胄 坚利:装备精良委而去之 委:放弃 去:离开故曰 故:所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以:凭借 界:界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使……巩固,使动用法 国:国防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威慑寡助之至 之:到了 至:极点亲戚畔之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叛”,背叛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以天下之所顺 以:凭借  故君子有不战 君子:指“得道者” 有:要么三、句子翻译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译:(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内部团结上下一心。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施行仁政的人帮助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的就少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四、文意理解1.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从中可以反映出孟子君轻民贵的政治思想。2.“君子”在文中的同义词是 得道者 。3.文中有一组排比句,从反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请写出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这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是什么? 得人和(施行仁政);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论(主旨)又是什么?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论(主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第二段:从攻城方面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从守城方面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7.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8.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①家和万事兴。②人心齐,泰山移。③众人拾柴火焰高④团结就是力量【选择题】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五、课外延伸(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意犹不足 犹:还,仍 ②征求不已 已:停止③百姓不堪 堪:忍受,经得住 ④惟欲清净   惟:只2.翻译句子:(1)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译: 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2)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译: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那么就会枝叶茂盛。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要以民为主,让百姓安居乐业。【参考译文】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没有一个院子里不充足。(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滥用兵力武力,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亲眼目睹的,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数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子奇治县》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遣使追   遣:派遣   (2)追者反曰    反:同“返”,返回   (3)何以知之 以:凭 (4)遂败魏师    遂:于是,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而齐君悔之,遣使追。  译: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子奇)。 (2)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译:凭借老者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决断政事,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3.文中“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一句,形象地印证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阿县“遂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子奇把粮仓打开救济贫穷的人,所以人人健康强壮;子奇把兵器改造成农具,当地农民用农具用习惯了,用起来得心应手;子奇赢得广大人民的心,大家都团结一致,热爱家园,打仗时必定舍身忘死,所以,魏师必败。【参考译文】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齐君说:怎么看得出?”追赶的人说:“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