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新趋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征文比赛属于什么竞赛形式 专家解读: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新趋势

专家解读: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新趋势

2024-06-12 18: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紧扣课标,融通专业应用场景,在目标上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内容上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如福建代表队的中职数学“三角函数”教学团队,突出图形直观感受,重视概念和公式的学习,优化后的数学知识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二是专业课程吸纳最新内容,对接职业岗位要求,体现专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如河北代表队的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动车组制动系统综合故障处理”参赛内容,落实“岗课赛证”育人机制,“岗”对接“随车机械师”等岗位需求,序化教学模块,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证”引入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书证融通。三是结合院校实际、参考教材、遵循认知规律,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如天津代表队高职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视觉特效创作”教学内容,基于数字特效师岗位工作流程,形成“关系平行、难度进阶”的四个模块,数字特效技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难度依次进阶。参赛内容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载体,将传统文化转换为数字文创产品,教学过程按照数字特效师岗位工作流程的前期、中期、后期输出。

(二)教学设计强调模式创新,学习利用资源,贯通思政要素

一是创新教学模式,方式方法贴切恰当。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法学法,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如重庆代表队的“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系统检修”参赛内容,对接企业真实工作流程,构建能力进阶的“PDCA双循环”教学模式,逐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关注分层要求,学习资源准备充分。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如浙江代表队的“国韵茶服创意设计制作”参赛内容,借助锐取可视化移动实训系统,开展过程性实训记录,同时有效解决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围观教学的弊端。三是融入课程思政,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如重庆代表队的“人工智能初步”参赛内容,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重点,在教学中突出“价值观”教育,在育知育德中,外引“中国AI发展”“人脸识别训练”等学科要点,内联“爱国”“奉献”等核心观点,引导学生实现价值观认知认同向践行践诺转变,塑价值观点、守行业伦理、遵职业规范、担社会责任。

(三)教学实施强化校企合作,突出因材施教,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强化校企合作,创设实用教学环境。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场景,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动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如浙江代表队的“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参赛内容,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在田间课堂真场景中开展教学。在作业实施情境中,先通过虚拟仿真模拟飞防作业,熟悉作业模式,掌握飞行技巧,然后在校企双师带领下通过真机实操完成飞防作业,培养学生精准飞防的职业能力。二是突出因材施教,体现学生中心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针对学生特点,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运用有效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习成效。如江西代表队的“交流特高压站GIS试验与智能诊断”参赛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实施教学。教师导出GIS开关气室温度异常升高问题,借助找茬游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明晰测试流程。三是有效教学策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参赛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开展师生、生生互动,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如,江苏代表队的“高铁传动部件制造产线智能监测系统开发”参赛内容,依托“无边界”平台和“三条线”矩阵开展教学,解决工业互联网知行难的问题。借助“虚拟产线”“真实产线”引导学生虚实衔接完成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产线关键设备联网部署(接联)。通过小组汇报、互评,调试优化产线设备的联网搭建(优联)。

(四)教学评价注重标准建构,应用信息技术,分析结果运用

一是教学评价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结合课程特点创新评价体系。如四川代表队的“地铁盾构区间施工”参赛内容,借助盾构模拟器、扫描机器人、虚拟仿真平台,以及系统采集和人工采集,构建数字化全过程综合评价体系。二是教师积极尝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如山东代表队的“‘时空巡游:探寻黄河文化’VR交互设计”参赛内容,以成果为导向构建了“三方参与、4D关联、五层考核、成长感知”的综合评价体系形成资源数量、综评质量、成长变量图谱。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全过程信息采集,基于教与学行为数据和检测评价数据,精准掌握学情以及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做出教学调整。如新疆代表队的“汽车车身装潢”参赛内容,借助智慧职教、智能评价系统、虚拟仿真软件、学生素质拓展采集系统等平台系统进行全过程数据采集。

(五)教学反思聚焦目标达成,拓展素质素养,提升教研水平

一是反思学生的学习成效,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内蒙古代表队的“院前急救”参赛内容,“护理之星”教学效果观测平台显示: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全部通过,技能考核优秀率达100%,学生“敢救率”达91%,学生“热爱生命,护佑生命”的价值观形成,三维目标全面达成。二是比赛强调对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并把教师数字素养列入答辩问题。如厦门代表队的“白酒的抽样与检测”参赛内容,数字资源贯穿课程,数字素养全面提升。使用虚拟仿真,打破课堂界限,实现大型仪器随用随练,提升学生仿真操作能力。三是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统一,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育人模式,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如北京代表队的“重组人胰岛素发酵生产”参赛内容,校企合作开发仿真平台、交互游戏、动画等资源。教育教学和工艺创新同步,实现产教育人模式新突破。

三、赛事组织的新亮点

科学的赛事规程、严格的规则执行和高效的服务保障是确保比赛公平、公正的基石。通过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2023年的比赛组织实施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赛事规范的引导作用、信息技术的保障作用以及承办校、参赛师生的主体作用,赛事的组织和运行有条不紊,为参赛团队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完善规章制度,推动赛事管理规范化

首次编制完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制度汇编》,弥补了以往比赛方案、办法、规则等分散、不系统的不足,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能力比赛的规章制度。首次面向全国开展赛题征集工作,完善题库建设,新征集到600余道赛题,对题库进行了扩容更新,提高了职教战线参与比赛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比赛指南手册,结合规章制度建设,组织专家组、承办校、技术团队等力量编制完成了《参赛指南》《现场操作指南》《评审专家手册》《现场评审要求》《评判组工作手册》《课堂教学展示环节监督仲裁组工作手册》《综合素养展示环节监督仲裁组工作手册》,明确比赛流程、工作标准等,进一步提升赛事活动管理规范化水平。

(二)推进信息升级,提高赛事管理精准度

更新“教师赛服务平台”,实现“校—省—国家”三级竞赛体系一体化,支持办赛、参赛、评审业务的全流程线上服务,通过多维度多层级的数据分析,实现数据可视化,可呈现历年参赛教师情况的数据画像;首次搭建教学能力比赛专家库线上管理系统,实现专家入库、专家抽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解决了以往通过线下人工的方式审核、抽取专家,存在耗时、费力、低效的问题;首次实现评审过程智能化,利用AI技术辅助评审专家进行文档对比、视频对比及数据精准量化,有效提升了评审工作效率;首次开发使用面向多用户、具备多功能的“赛事通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赛事承办、赛事信息发布、接待服务等联动化,既提高了赛事活动组织实施的效率,也把严了专家接待等的保密关口。

(三)善用评教结果,保障参赛作品真实性

首次组织学生评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第三方开展学生评教,针对各校参赛教师近3年承担的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随机抽选授课班级学生代表从多个维度了解教师平时教书育人的实际情况,确保参赛作品真实性。从抽样统计数据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认可程度超过90%,教师一方面注重演示实验、示范操作,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另一方面注重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同时,有序穿插教导学生做人做事的内容,适度强化师生互动,有效提升课堂效果,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达到94%。

四、赛事改进的新趋向

教学能力比赛肩负着培养良匠之师的重要使命。当前,“强教必强师”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只有百万职教教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名师出高徒,引领学生真正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要坚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参赛、备赛、比赛的全过程,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上持续发力生效,打造德技双馨、创新协作、结构合理的教学创新团队,培养造就具有教育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

(一)推进以赛促教,创设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练兵场”

一是完善“校—省—国家”三级赛事体系,以教学能力比赛为契机,促进校级、省级、国家级的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体系建设。面向实战、实践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专业领域内的教师发展共同体,让教师们能够在切磋砥砺中共同进步;挖掘和培养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老中青三代教师智慧交融、经验传承的良好局面,实现教学能力的整体跃升。二是加强赛事标准建设,基于国家教学标准又高于国家教学标准,进一步明确比赛的具体要求,让教师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引导教师依据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学情,精心组织教学设计,规范编写教案,真正将教学能力比赛的各项要求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中,促进赛课融通,打造魅力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充分发挥大赛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推进以赛促学,构建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一是完善赛事组织和实施,引导参赛团队聚焦真实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要求等,让参赛作品有效体现真实教学,让参赛内容更紧密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趋势以及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循环,真正体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真正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二是健全“赛—教—学”融合机制,将比赛要求与学生学习需求相结合,“赛”的法子要根据“教”的法子,“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着重考察教学效果,把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作为检验重点,促进教师深入思考如何激发学生技能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德技并修、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道路,使比赛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以赛促改,打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加油站”

一是进一步挖掘并发挥好比赛的平台作用,将全国范围内的教学能力比赛提炼为优秀教学团队展现卓越教学风采的重要窗口,使得广大教师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找到标兵见贤思齐,比学赶帮超,磨砺教学技艺,提升综合能力。二是不断完善比赛成果的转化机制,系统总结比赛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树立教改实践的典范,引导培养一批职业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三是完善赛后评价机制,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为赛事组织和实施、职业院校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以及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推进以赛促研,建成引领职教教学实践研究的“试验田”

一是善于总结参赛经验,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积极探索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创新育人方式,并将其上升为科学理论,形成“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二是以大赛为契机,推动数字化在教、学、管、评、考、就业各个环节的改革走向深入,引导广大职教教师适应数字时代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深入研究数字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赋能增值作用,以教育数字化开辟职业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积极推动数字化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全生态的深度改革和重塑。三是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有效路径,引导广大职教教师以赛为引领,坚持以赛促改、以赛提质,推动赛岗融合、赛课融通、赛证融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教学能力比赛办赛的目的在于实现“以赛促教”,引领示范,以教育家精神锻造良匠之师,从比赛中发现苗子,跟踪研究,精准服务,协同培养,助力成才。要自觉、充分地发挥好教师赛这个舞台的作用,建立健全促进广大教师锤炼本领、提高能力的长效机制,有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就全国层面来说,要充分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探索分区赛制,将全国比赛精练为优秀教学团队精彩展示方向;持续优化成果的转化机制,总结比赛经验、树立教改典型,培养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家,重点扶持“榜上有名”的优秀教学团队出版著作,承接课题;探索建立教师发展数据平台,为职业院校教学诊断、教师专业发展、职教教育家培育提供数据支持;分层分区建立获奖教学团队优秀教师库,在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的支持下,开展线下巡讲、线上指导等活动,推动形成人人比学赶超,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局面。

来源丨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35期

作者丨曾天山 唐以志 汤霓 宋阳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学习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下方管理员微信),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删除处理。

猜您喜欢

1.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视频(全)

2.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获奖视频(全)

3.教学能力比赛备赛攻略

4.国赛分析 |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一等奖”获奖经验分享!

5.教学能力比赛 | 2021全国职业院校如何对标备赛(精品课件)

如何下载学习资料

另邀请3人关注“职教界”微信公众号:“zhi-jiao-jie”,把3人微信名发送管理员:zpqqdatou,核实3位关注公众号后就可获取公众号“资料下载”的用户名和密码。

下载方式:进入“职教界”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更多服务-资料下载”,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下载本平台所分享的专家课件等学习资料。

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zpqqdatou】直接加职教界管理员微信,注明您的“学校+姓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