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分享: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分享: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分享: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2024-07-15 05: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继续分享《管理的实践》

上一节讲了目标的设定,这一节讲讲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彼得德鲁克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有人问三个石匠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地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彼得德鲁克认为,第一个石匠或许能“以一天的劳力换取合理的报酬”,但他不是一个管理者,也永远不会成为管理者。

第二个石匠只关心自己的专业,他或许可以是一名职能管理者,强调并追求专业水准。问题是这种努力提高专业水准的做法也会带来危险,可能导致员工的意愿和努力偏离了企业的整体目标,而把职能性工作本身当成目的。

彼得德鲁克认为,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因为他的目标与企业/团队的目标保持了高度一致。建造一座大教堂,是整个企业/团队的目标,它要求企业/团队里所有成员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第三个石匠全心全力地致力于企业/团队的目标实现,并以此为自己的理想,因此他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由此可知,企业想要实现目标,就需要对管理者进行管理,使管理者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德鲁克指出,管理管理者的第一个要求是,必须将个别管理者的愿景导向企业的目标,而将他们的意志和努力贯注于实现目标上。换句话说就是:“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德鲁克还提出,在具体实施对管理者的管理时,必须要注意避免“上司的误导”。因为在下属眼中,上司的言行举止,甚至漫不经心的谈话或个人怪癖,都经过精心规划和考虑,具有特殊意义。

怎么解读这个观点呢?我是这么理解的:上司和下属之间,上司天然处于优势地位,下属为了避免自己的利益受损,势必会主动或者被动地迎合上司的需求。正如老话所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或者说,“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伤。”

上司未必想故意误导下属,下属也未必想故意迎合上司,但在这场博弈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下属,很自然地就会首先追求自己的损失最小化的选择,而不是选择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因为那样冒的风险太大,不值得)。

举例来说,假设上司提出一个要求,下属的回应有如下的选择策略:

服从

反对

成功

+5

+2

失败

+1

-10

很显然下属会选择服从,毕竟选择服从的平均回报是+3,而选择反对的平均回报则是-6。可惜,这样的纳什均衡,却是上司和下属都不想要的。

对于上司来说,目标管理当然是顺理成章,但自我控制则更为难能可贵。我们的儒家先贤们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吾日三省吾身”等思想,其中也蕴藏了“自我控制”的内涵。

德鲁克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管理结构上,必须兼顾管理者及其上司对管理工作的要求,而不只重视上司的看法。具体的做法则有:

1、制定明确的目标,强调团队合作和团队成果。

2、不要依靠压力来管理。

3、通过测评进行自我控制。

由此可见,自我控制表现出的是一种团队优先的精神,是发挥团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力的手段,也是为下属赋能使下属成长的方法。正如彼得德鲁克所总结的:“由于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将企业的客观需求转变为个人的目标,因此能确保经营绩效。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也代表了真正的自由,合法的自由。”

也就是说,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第三位石匠”,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也是自己的目标而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