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四 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含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彼且胡可以开说哉翻译 单元四 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含答案)

单元四 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含答案)

2024-07-02 0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单元四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①时,戎强大。秦缪公遣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抒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未禽则不可知,已禽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于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③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注】①缪公:即秦穆公。②石:量词,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这里指弓拉开时所需要的拉力。③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孤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B.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C.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D.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恶能如此”和《兼爱》“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两句中“恶”的含意相同。B.“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和《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两句中“适”的含意不同。C.“寡人”是古代诸侯王的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还有孤、不毂等。D.文中“左右皆试引之”和《兰亭集序》里“引以为流觞曲水”两句中的“引”含意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将女乐和良厨赠送给戎王,戎王因此日夜酣饮不休,且不听直言,反而射杀进谏的侍臣,最终导致自己被活捉。B.宋王受身边大臣阿谀之辞的蒙蔽,冤杀以实情上报的使者,奖赏以虚情上报的使者,真假不分,最后因此狼狈而逃。C.齐王想任用淳于髡担任太子的老师而淳于髡敬谢不敏,齐王让淳于髡不必多虑,因为太子一生下来他就知道太子不如尧舜。D.齐宣王所谓强弓不过三石,但左右都说齐王之弓超过九石,除了齐王无人可拉开;齐宣王信以为真,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所用的是九石之弓。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2)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5.君王善于接受直谏,与哪几个重要因素有关?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节选自《论语 先进》《论语 子路》)材料二: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窃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吴王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节选自《越绝书 越绝内传陈成恒》)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B.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C.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D.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7.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师说》中“位卑则足羞”的“卑”字意思不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窃为君恐。(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10.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为什么?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又是什么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甲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乙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穀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穀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节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1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B.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C.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D.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1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向”意为坐西朝东,鸿门宴上的座次安排,以西方为尊,其次北,其次南,东为末座。B.“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左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C.“卮”是中国古代盛酒的器皿,“斗卮”在这里指大酒杯。D.“项王自度不得脱”的“度”是揣测、估计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度,然后知长短”的“度”不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项伯垫话在前,加之刘邦极力卑辞谢罪,项羽怒气全消,说出告密人,且设宴招待刘邦一行。B.大司马周殷从舒城起兵屠戮六地,发动九江军队,跟随刘贾、彭越在垓下会合,护卫项羽。C.项羽率领部下八百多名壮士,趁夜突出重围,急驰逃走。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D.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项羽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奔驰而下。亲自斩杀一名汉将、一名都尉、几十近百名汉军士卒,以此证明了“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2)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15.结合甲、乙两段文字,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大中祥符八年卒,年七十。赠左仆射,谥忠定。(节选自《宋史 张咏传》,有删节)1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B.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C.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D.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17.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之,是张咏的字。古人幼时取名定字,字和名多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者尊辈称字,有礼貌和尊敬之意。B.成平二年,是用帝王年号纪年,与“元和十年”(《琵琶行》)、“乾隆三十九年”(《登泰山记》)的纪年方式相同。C.名之,“名”即“直呼其名”。这与“因舍其名”(《种树郭橐驼传》)、“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中“名”的意思不同。D.卒,死。《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大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才华横溢,张咏受到众人推崇,在李沆、宋浞、寇准的接连推荐下,朝廷授任张咏担任荆湖北路转运使。B.张咏任职益州期间,李顺作乱,叛军胁迫很多百姓跟随,张咏向民众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之各自回乡。C.有一民家子与姊婿争夺家财,张咏针对遗嘱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把七成的财产判给民家子。D.张咏曾在蜀地政绩优异,后又受命任职益州,为表达对他的赞赏,皇帝特意派遣谢涛巡抚西蜀向他传谕。1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2)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20.张咏尊重人才,积极为国选材,请结合文本内容分别举例说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 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2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2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这里指官职的平级调动,与《苏武传》中“徙武北海”的“徙”用法、意义相同。B.“陛辞”的“辞”是“告辞”的意思,与《陈情表》中“辞不就职”的“辞”意思不同。C.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已进言。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2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上文)(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25.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 请简要说明。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患”的后面有宾语“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所以不能在“乡之”前面断,排除B、C两项。后面两个“也”都不是句末语气词,而是句中起提顿作用的。2.答案:D解析:D项中的“引”词性相同,但意义不同,第一个为“拉”,第二个为“引导”。3.答案:C解析:“因为太子一生下来他就知道太子不如尧舜”错,原文中说“寡人固生而有之”是齐王自夸之词,他认为自己属于天生就贤德圣明的人。4.答案:(1)你不要推辞了。难道我会要求你让太子一定要像我吗?(2)现在齐王自以为贤明超过了尧舜,还怎么让人对他陈说劝谏呢?对臣下的劝谏如果一点也听不进去,没听说过这样的君主还能享有国家的。后半句也可译为:那么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君王可以保全。解析:5.答案:(1)首先在于君王自己是否明智。戎王好享乐,故乐意接受秦王之赠且不听直言;齐王自认为聪明,故不入直言。(2)其次在于左右是否正直。宋王不听真话,是因为左右近臣蒙蔽;齐宣王自以为可拉九石之弓,是因为左右有意逢迎。解析:参考译文:亡国的君主不可直言相谏。君主不可直言相谏,过失就没有办法听到,贤人就无从到来。贤人无从到来,君主的思想就会壅塞不通。秦穆公时,戎人强大。秦穆公就将女伎和手艺很好的厨师送给戎王。戎王十分高兴,因为这个缘故不停地大吃大喝,日夜不止。身边有人说秦军将会入侵,戎王就开弓射杀他。后来秦军果然到了,这时戎王正喝得大醉躺在酒杯下面,最终被活活捆起来捉住了。戎王被擒获以前不知道自己将会被捉,已经被擒获以后仍然不知道已经被捉。即使是善于劝谏的人,能对这种人怎么办呢?齐国进攻宋国,宋王派人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使者回来说:“齐寇临近了,国人恐慌了。”身边近臣都对宋王说:“这就是所谓'肉自己招致虫害’啊!凭着宋国的强大,齐兵的弱小,怎么可能这样?”宋王于是大怒,屈杀了使者。又派人察看齐军,使者仍像前一个人那样回报,宋王又大怒,屈杀了他。像这样发生了多次,之后又派人去察看。齐军确实临近了,国人确实恐慌了。使者遇见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说:“国家非常危险了,你将到哪儿去?”弟弟说:“为君主察看齐寇。没想到齐寇已经这么近,国人已经这么恐慌。现在我又私自担心,先前察看齐军的人,都因为上报齐军迫近而被杀死了。如今我回报真情,要被处死;不回报真情,又恐怕会死。将怎么办?”他的哥哥说:“如果回报真情,你将比国破后被杀的人先死,比逃跑的人先逃跑。”于是使者回报宋王说:“根本不知道齐寇在哪里,国人非常安定。”宋王十分高兴,身边近臣都说:“先前被杀的人是应该啊。”宋王赏赐使者很多钱。齐军到了,宋王自己奔到车上,赶着车逃跑了。这个人得以迁居他国,生活非常富裕。登上高山往下看,就会觉得牛像羊一样,羊像小猪一样。牛其实不像羊那样小,羊其实也不像小猪那样小,之所以觉得它们如此,是因为观察它们时所站的地势不对。如果因对牛羊这样小而发怒,这种人可算是头等的狂夫了。在狂颠中施行赏罚,这正是宋国灭亡的原因。齐王想用淳于髡做太子的老师,淳于髡推辞说:“我才能低下,不足以担当这样的重任,大王您不如挑选国中德高望重的人而任用他。”齐王说:“你不要推辞了。我怎么会要求你让太子一定像我一样呢?我的才德本来是天生就具备的。你替我把太子教得像尧那样,或者像舜那样如何?”凡是臣下的主张得以实行,都是因为君主能够从自以为愚的认识出发去听从别人高明的见解,能够从自以为非的认识出发去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现在齐王自以为贤明超过了尧舜,这还怎么让人对他陈说劝谏呢 对臣下的劝谏如果一点也听不进去,没听说过这样的君主还能享有国家的。(齐王自以为比尧舜贤明,他怎么可以被开导劝谏呢?劝谏如果不被接受,那么不使国家灭亡的君王很少啊。)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自己能用硬弓。他平时所使用的弓力量不过三石,拿给左右侍从看,侍从们都试着拉这张弓,拉到一半就停了下来,都说:“这张弓的弓力不低于九石,不是大王难道谁还能用这样的弓?”齐宣王的真实情况是所用的弓不超过三石,但他一辈子都自认为用的弓是九石,岂不可悲吗!除了正直之士,还有谁能不奉迎君主?世上的正直之士寡不敌众,这是情势注定的。所以祸乱国家的君主,弊病存在于用的弓实际是三石而自以为有九石啊。6.答案:D解析: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7.答案:B解析:“枉用相存”的“存”是问候、探望。8.答案:C解析:“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错,先用齐国、晋国消耗吴国,如果吴国仍没有败,就越国和晋国共同出兵。9.答案:(1)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却与吴国争强,我私下里替您担忧。(2)如果他打仗却打不胜,那就是您的福分。如果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用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解析:10.答案:(1)①诸侯相伐,不符合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为“为国以礼”,礼乐教化,反对武力征伐;②鲁国是孔子的父母之邦,鲁国即将遭遇战争,是弟子们“义”的行为,也是受到孔子“仁”思想的影响。(2)①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②出使四方诸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过。③孔子因材施教,并人尽其才。解析:11.答案:C解析:12.答案:B解析:“车左”错,应为“车右”。13.答案:B解析:周殷等人垓下会合,意为进逼项羽,而非“护卫”。14.答案:(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楚兵将要被消灭,韩信和彭越却还没有得到分封的地盘,他们不来也是本当如此。解析:15.答案:①对于范增的示意,项羽默然不应,体现其刚愎自用;②放弃攻打刘邦,屡屡错失杀掉刘邦的机会,体现他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③从鸿门宴的座次安排,可以看出他的骄傲自大;④突围失道,陷大泽中,表现其勇而无谋;⑤兵败被围,认为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表现其恃勇自负;⑥东城快战,连斩敌将,部下叹服,展露其勇猛无敌解析:16.答案:D解析:张咏说:“钱塘一带有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如果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照旧法办事。”17.答案:A解析:“古人幼时取名定字”错;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定字。故A项有误。B“成平二年”“元和十年”“乾隆三十九年”均为帝王年号纪年法。C“因舍其名”,“名”为“名字”;“而此独以钟名”,“名”为“命名”。D项正确。18.答案:D解析:“为表达对他的赞赏,皇帝特意派遣谢涛巡抚西蜀,向他传谕”有误,原文为“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19.答案:(1)陛下正(刚刚)交付给张永德边关重任,如果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2)正值饥荒(收成不好),百姓有很多人私自卖盐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解析:20.答案:尊重人才:守门的小吏通报傅霖来访的时候,直呼其名,遭到张咏的严厉斥责。为国选材:①濮州推举进士的时候,张咏推举未考中进士的夙儒张覃。②张咏敦促勉励蜀地士人参加科举考试,引领他们走上仕途。解析:张咏严厉斥责守门的小吏对傅霖直呼其名,表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张咏把夙儒张覃推举为进士,敦促勉励蜀地士人参加科举考试,这两个事例均能说明张咏积极为国选材;“尊重人才”“为国选材”必须分别举例。21.答案:D解析:“迭相”是相继;轮番之意,“迭相”不能与后文的“师友”断开,否则缺少宾语,根据前后文义可知欧阳修与尹洙轮番为师友,后又结交梅尧臣,而非师友结交梅尧臣,所以不能将“师友”和“与梅尧臣游”断在一处,排除AC项;“为歌诗相倡和”是指欧阳修和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中间不能断开,下句是指文章名扬天下,更不能将“相倡和”和“遂以文章”断一处,据此可排除B项。22.答案:A解析:A项中“徙武北海”的“徙”是“流放”的意思。23.答案:D解析:D项“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欧阳修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错,应为朋友在世时欧阳修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欧阳修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24.答案:(1)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2)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解析:25.答案:①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②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解析:2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