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经典影视改编文献整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影视作品小说 现代文学经典影视改编文献整理

现代文学经典影视改编文献整理

2023-08-15 17: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走过百年历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电影,共同见证了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过程,这个不平凡的过程至今仍在进行之中,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现象也仍会延续下去。许多优秀的电影改编自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也从电影改编中汲取了许多的养分,文学作品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电影改编也为文学带来的新的艺术手段,创作思路以及传播路径。

本文搜集整理了1980和19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情况(按鲁郭茅巴老曹,沈从文,柔石,钱钟书,余华,严歌苓,王安忆13个人的顺序整理),进行文献的整理,说明被改编文学作品的类别以及原因。

第一、影视改编情况

鲁迅:

1.电影《阿Q正传》 1981年

2.电影《伤逝》​1981年

3.电影《药》​1981年

4.电影《铸剑》1994年

5.话剧/戏剧《狂人日记》:早在2012年《狂人日记》就被改编成话剧,并于当年3月16—18日在北京首演。可惜未能引起太多注意,该话剧就一直未再重演。202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波兰戏剧大师,著名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为纪念先生,首次将该作品改编成戏剧呈现给观众。这绝非一次简单的改编,有观众发现《狂人日记》短短4000字居然拍了足足5个小时,这是怎么回事?3月15日主创人员召开座谈会,陆帕对此做出了解释:戏剧版《狂人日记》杂糅了鲁迅先生《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药》《风筝》中的不少情节,内容得到极大扩充。这也解释了先生作品难以影视化的原因:大多数是短篇小说,情节少撑不起一部作品。目前只是“试演”,剧作仍在完善中。

​郭沫若:

1.历史剧《蔡文姬》2002年,在北京人艺建院50周年之际,剧院推出了以徐帆、濮存昕、梁冠华等实力派演员为阵容的复排版《蔡文姬》,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茅盾:

1.电影《子夜》1981年

2.电影《虹》1982年

3.电视剧《霜叶红似二月花》1995年

4.电视剧《子夜》2008年

巴金:

1.电影/电视剧《寒夜》 :1984年,《寒夜》1955年曾由香港华联拍摄,首次搬上银幕,李晨风任编剧和导演。1984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版本则为广大国内观众熟知。潘虹与许还山的,表演具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该片不仅获得文化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而且还获得了香港第九届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证书以及法国第38届戛纳电影节荣誉证书。电视剧《寒夜》 2009年

2.电视剧《家》 2007年

3.电视剧《家春秋》1987年

老舍:

1.​电影《骆驼祥子 》 1982年

2.电影《四世同堂》1985年

3.​电影《月牙儿》 1986年

4.电影《鼓书艺人》1987年

5.电影《离婚 》1992年;电视剧《离婚》1999年

6.电视剧《骆驼祥子》全32集 1998年 ;电视剧《月牙儿与阳光》2006 年,《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阳光》是《月牙儿》的姊妹篇。该剧即是由这两个中篇连同老舍先生的另一短篇《微神》揉在一起改编而成的。

7.电视剧《二马》1999年

8.电视剧《我这一辈子》 2002年

9.电视剧《四世同堂》 2007年

10.电视剧《龙须沟》 2009年

11.电视剧《茶馆》 2010年

12.电影《黑白李》2010年

曹禺:

1.电影《原野》1981年

2.电影《日出》1985年

2.电影《北京人》 1998年

沈从文:

1.电影《边城》 1992年

2. 电影《湘女潇潇》: 1986年,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在凤凰吉信摄制了故事片《湘女萧萧》,影片改编自沈从文小说《萧萧》,导演谢飞。电影《湘女萧萧》荣获法国蒙坡里埃(1988年)电影节“金熊猫”奖、西班牙圣塞巴斯提安电影节“堂吉诃德”奖、生力杯人道主义电影奖。

3. 电影《村妓》:1996年,黄蜀芹导演将沈从文的中篇小说《丈夫》改编为电影《村妓》,获得了很好的观看效果。小说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电影的成功让更多人了解了沈从文。

柔石:

1.电影/电视剧《为奴隶的母亲》:电影——2003年,电视剧——2007年

钱钟书:

​1.电视剧《围城》1990年

余华:

1.电影《活着》1994年

严歌苓:

1.电影《金陵十三钗》2011年

王安忆:

1.电影《长恨歌》2005年

第二、改编的现代文学作品类别

㈠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知名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像陈忠实的《白鹿原》,1993年出版,1998年获得茅盾文学奖。而电影版2012年上映,电视剧版2017年播出,中间隔了一二十年,热度仍然很高。

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作品。比如,鲁迅的《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伤逝》《铸剑》,巴金的《家》《春》《秋》《憩园》《寒夜》,茅盾的《林家铺子》《春蚕》《子夜》,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萧萧》《丈夫》《边城》,老舍的《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茶馆》等作品,都曾进行影视化改编。

㈢是《收获》《当代》《人民文学》《小说月报》等主流文学期刊上发表的作品。比如苏童的《妻妾成群》、刘恒的《伏羲伏羲》、余华的《活着》和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都来自《小说月报》杂志;王安忆的《长恨歌》、谌容的《人到中年》和路遥的《人生》都来自《收获》杂志。

第三、改编的原因

首先,它们一定会有传奇性、故事性和跌宕性。其次,原著并非篇幅越长越适合改编,长篇小说更适合被改编成剧集。就像《白鹿原》,三个小时的电影根本承载不起原著的宏大体量,电视剧整整拍了77集。

最后,被改编的作品往往与时代的调性契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一代观众有一代观众的审美喜好。老舍的《茶馆》是经典,北京人艺的话剧一演再演,一票难求。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