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代工厂做到全球最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彪马越南代工厂 一家代工厂做到全球最大

一家代工厂做到全球最大

#一家代工厂做到全球最大|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马建荣认为,产业究竟是低端还是高端,发展路径才是决定性因素。

走进申洲国际宁波基地,我们深切感受到,智能装备让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焕发出工业文明之美。

染整车间内,数十台机器臂上下翻飞,通过静电吸附传输着不同类型的面料;剪裁车间内,大型裁床左右平移,根据电脑制图样式自动完成一体化剪裁;缝制车间内,数十台无人物料运输车在磁性导轨引导下,穿梭在指定线路上,自动将各种面辅料准确送至不同工位。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马建荣说:“我们将数字化融入各个生产环节,工人们通过物联网简单操作,就能完成自动化生产。”

在改造设备和改良工艺上,马建荣基本上“花钱不眨眼”。

2000年前,他将公司90%的利润投入技改。2005年上市后,他仍坚持将一半左右的利润用于引进设备和技术研发。2019年至今,他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尝试进行纺织服装生产领域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改造。

“服装面料种类多,产品款式多,把它们集成到同一智能操作平台上,并不容易。目前,我们已实现区块化智能制造,并且不断进行探索。”马建荣告诉记者。

不仅在制造环节,申洲国际还借助新面料研发,提高服装产品竞争力,赢得更多话语权。

在公司展厅,我们看到了一款咖啡碳面料的保暖内衣。申洲面料工程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它是一种从咖啡中提取的功能性粉体,通过特殊工艺深加工,具有升温保暖、抑菌除臭、吸湿透气等功效。”

截至目前,申洲国际已设立大千面料工程技术中心、申洲面料工程技术中心、申洲科创中心等10余个创新研发中心,引入海外工程师及国内优秀人才。仅在新材料面料方面获得的专利授权就达200余项。

在节能降耗上,申洲国际投入也不含糊,投资3000万元建设万吨中水回用系统、冷却水回用系统,同时大规模改造用电设备,使每万元GDP能耗降到0.39吨标准煤以下。

在海外再造一个申洲

几个月前,受疫情影响,申洲国际在宁波、安庆等地的生产基地被迫停产减产,彼时,设在越南、柬埔寨的工厂却满负荷运作,保障各类订单顺利交付。

类似场景,自2020年疫情发生起,已不止一次出现。“利用国内和东南亚进入感染高峰的时间差,我们通过设在总部的企业数字大脑,科学合理调配资源,确保生产有序进行。”马建荣自豪地说,这是做大“地瓜经济”带来的福利。

时间回溯至2005年,为了规避欧美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施的配额限制,申洲国际尝试“走出去”,在柬埔寨设立第一家海外成衣工厂。尽管工厂占地面积仅500亩,却为申洲国际布局海外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申洲国际这个“地瓜”加快藤蔓的延伸速度。2013年,申洲国际在越南西宁省设立面料生产企业,之后又增加了成衣生产业务;2015年,申洲国际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成衣和鞋面生产企业;2019年,申洲国际再次在柬埔寨设立成衣工厂。

“至此,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已达14.5亿美元。”马建荣说,如今,这些海外工厂已能提供企业50%的面料产能和48%的成衣产能,“换句话说,我们在海外再造了一个申洲。”

经过不断扩充产能,眼下,申洲国际设在柬埔寨和越南的工厂已吸纳5万余名当地劳动力,为当地增加了大量税收。

同时,每一次海外设厂,申洲国际都将国内基地的先进设备和成熟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复制到当地,并先后派遣近2000名技术、管理人才前往驻厂,推动当地纺织服装产业整体提升。

地瓜藤蔓的延伸扩张,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最终是为了根基部的块茎茁壮成长。

马建荣表示:“申洲国际的主要客户是国际知名品牌,其销售额占比达九成左右。目前,全球贸易环境复杂,海外工厂的布局,有利于借助投资所在国的贸易优惠政策,巩固申洲国际在全球的订单份额,提升企业竞争力。”

与此同时,主动“走出去”对接全球资源,也为申洲国际换回了发展所需的工业土地、环境承载等要素,为国内基地进一步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