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楚国漆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彩绘漆耳杯盒 专题讲座:楚国漆器

专题讲座:楚国漆器

2024-07-17 2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3 华美的起居用品

  ■ 席地而坐的凭倚家具——漆几一组

“H”形朱绘漆几  江陵天星观1号墓出土

雕花云纹漆几复制品 

  古人有席地起居的习俗,当时的坐姿称之为“跽”,接近于现在的“跪”。由于这种坐姿容易令人疲累,对于年长者更是如此,故而人们又发明了一种专供坐时凭倚的家具——凭几。这种家具通常设于座席一侧,供人们伏肘凭倚之用。

  据文献记载,先秦时不同的礼仪场合须以五席与五几组合使用。其中五几多以造型、装饰和颜色相区别,包括玉几、雕几、彤几、漆几和素几。楚墓出土的凭几多方面印证了《周礼》中关于上述五几的记载。

  因为当时老人居则凭几、行则携杖,所以人们习惯以赐几仗为敬老之礼,史籍当中也常有“几杖”相随的说法,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尊老崇老的社会风尚。

  ■ 拂暑招凉—矩纹彩漆竹扇

矩纹彩漆竹扇  荆州马山1号墓出土

  这是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彩漆竹扇。整器呈直立矩刀形,由扇柄和扇面两部分组成。为方便持扇者双眼观察前方,扇面靠近柄部特留有两个长方形孔。整扇用竹篾编织成矩形纹样,表面分髹红黑两色彩漆。

  据文献记载,古人出行时常用这种扇子遮挡面部,借以避免阳光与风沙的侵扰;倘若遇到熟人不想打招呼,还可“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而这种扇子又称“便面”。

  ■ 洗脸套具——漆盘、匜一组

彩绘大漆盘  九连墩2号墓出土

彩绘大漆盘  九连墩2号墓出土

  古代举行冠礼、婚礼、燕饮、祭祀等礼仪活动时,均要洗手洁面,称“沃盥之礼”,盘、匜、缶、勺等均属于盥洗之器。由于盥洗之礼是行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古文献中有“凡礼盛者必先盥” 的记载。

  沃盥又有一定仪规,在进行礼仪活动时,庭洗均设于台阶东南部,宾主按一定礼节在此洗手,然后才能行礼。长者先用勺从缶中挹水盛入匜中,再用匜中的清水自上而下为贵族浇手,少者则捧盘承接用过的弃水。

  楚墓所出盥洗之器常为盘匜同出。这组彩绘漆盘和漆匜,两器外壁均镶有环形钮饰,用以方便人们提携。这套盥洗之器与文献记载的礼俗完全相符。

  ■ 演绎神话的屏风—彩绘凤鸟纹木雕漆座屏

彩绘凤鸟纹木雕漆座屏  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漆座屏是用于置放琴瑟的用具,由屏面和屏座构成,屏面竖嵌于屏座之上。这件座屏以透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刻画出凤、鹿、蛇、蛙等55只形态各异的动物,各类动物形象相互穿插交织在一起。

  这组雕像在极为有限的屏面空间内,高度浓缩了自然界万类相竞、生生不息的壮观场面,其中凤鸟战胜毒蛇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南方楚地气候潮湿,人们时常受到毒蛇攻击,故而座屏以凤鸟战胜毒蛇为构图核心,反映了楚人崇善抑恶的理性追求。

  ■ 分桌而食的用具—彩绘圆涡纹漆案

彩绘圆涡纹漆案 湘乡牛形山1号墓出土

鸡骨 猪骨

梅子核 花椒

  古人进餐往往跪坐于席上,面前摆放的餐桌通常很矮,称之为“案”。古时贵族用餐多采用分食制,即根据宾客身份、地位、官职和年龄不同,每人面前摆放一张独立的案,案上分列成套的餐具,如耳杯、盘、盒等,但供食的内容却各有丰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食礼和等级制度。

  据古文献记载,楚人居住的南方地区物产丰富,食物构成也非常多样:主食方面多以稻米为主;副食则以畜牧、捕猎和采集品为主,以园圃种植物为辅,其中尤以花椒、桂皮等香料烹制的鱼羹和包裹烤熟的螺蛤为日常菜肴。

  说明楚国是一个“饭稻羹鱼”、“食多方些”的美食之乡。

  ■ 古人用的案板——漆俎

彩绘带立板凹形板足漆俎 九连墩2号墓出土

彩绘方柱形四足漆俎 九连墩2号墓出土

  俎,先秦贵族祭祀、宴享时陈载牲体的案形器具,载牲陈之于堂,是礼仪用俎;解牲切割于厨,是庖厨用俎。俎有柱形四足、凹形板足等不同形制,楚简称之为“梡俎”和“房俎”(因其足似房而得名)。

  ■ 象征等级地位的“拐杖”——错金银髹漆龙手杖

错金银龙首漆杖 包山2号墓出土

  手杖是年老体弱者借以站立或行走的工具。在先秦史籍中,君主按年龄高下赐给老人“齿杖”,它是古代一种尊老的礼制。文献中还有丧葬中使用“丧杖”和军旅仪卫中使用“兵杖”的记载。此外,还可见一类杖称“爵杖”,是等级、地位和权势的标尺。

  这件手杖以龙为首、以凤为鐏,虽在地底埋藏了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色泽光亮、纹饰华美。

  由于墓主生前执掌“司法”,官居“左尹”,位在“大夫”,故而此杖应是一根象征其身份和等级的“爵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