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林奕含、鲍毓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形容男人的贬义俗语 浮士德、林奕含、鲍毓明

浮士德、林奕含、鲍毓明

2023-04-19 09: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几周一直在看《浮士德》,看得很困难。里面有很多西方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对当时西方社会的隐喻,以及许多人物的混用,这些都是我很不熟悉的。而且东西方文化有一些差别,互相着重的点有出入,所以浮士德博士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是欠妥的。但是,他是勇士,任何热衷于追求真理和爱好幻景的人都是勇士,任何敢直面梅菲斯特并保持清醒的人都是勇士。

最近很多人关注小芳和鲍毓明的事,前因后果具体细节还不清楚,但四十三的资深法律执业者鲍毓明性侵刚满14岁的女孩儿小芳板上钉钉。争论的中心是小芳是否自愿,不知是否因为鲍某精神控制,小芳确实明确表示出了爱意和依赖,还有其他恋爱中女生的情绪,这证据对她很不利。但这并不能给鲍毓明任何开脱,最起码在道德上,和一个14岁初中未毕业的孩子发生性关系,和一个远未成年的孩子谈婚论嫁,他够恶心。而今天,这件事情已经不在知乎热榜里面了。

没过多久,包丽确认死亡,牟林翰好好的。之前的王振华也还好好的。红黄蓝照开不误。林奕含自杀身亡,而那个老师还在执业。房思琪疯了,李国华还继续强壮地阅读文学。她们是唯一的失败者,甚至她们的失败反衬他们多么成功。

我回忆自己十三四岁的时候,刚好初三高一,那会儿正是男生女生情窦初开的年纪,谁和谁好了,大胆一点的还牵手了,再出格一点的拥抱了,难以想象他们还亲吻了,严重到发生性关系的很少。只是有一点点模糊的性觉醒了。但都是同龄人,都在同一个起点,都不那么肯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假设当时的一个男老师和我说他喜欢我,我是他沉重的中年里唯一的一束光,我可能也会相信吧。如果是在性侵的基础上,那为了安慰自己,我更会说服自己老师真的喜欢我,他只是忍不住了而已。如果我尝试伸出触角向父母求助,他们哪怕有一点点的鄙夷,我都会迅速退回壳里。我更不会和同学说,他们和我一样小,只会和我一样厌恶自己。而此时,我就该去爱老师了,虽然他性侵我,可他说他喜欢我啊,他是因为喜欢我才那么对我的。更何况,只要想,在一个人身上找点优点,无论真假,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情。我会慢慢相信我和老师是真的相爱的,我甚至会期待成为老师的新娘子,我不再觉得性交难以忍受,我永远都不会知道做爱是多么美好了。我根本不可能想到,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我们都只是他的酒桌上的谈资,他想换就换,换的时候还会受伤地控诉你,“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好吧,我放你走,放你和他幸福”。一个人恶心至此,还披着纯情的假皮,要让14岁的我怎么懂呢?

浮士德,格雷琴,海伦,梅菲斯特,她们,他们,这些黑与白对比出灰,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工具,什么是魔鬼,什么是禽兽。

善,常指善良、心地好、对人友好、与人和睦。恶,指极坏的、犯罪的、凶残的人或行为。人类追求真善美,是因为真善美根本就不存在。既然真,就不会纯善,也不会绝美。人是复杂的动物,没有人能拍胸口说,我是个绝对善良的人,从没有恶念。可是这些事情孩子和年轻人很多都不懂,他们被教导成温顺的犊羊,他们相信的是,父母是伟大的,老师是崇高的,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警察是为民除害的,法官是匡扶正义的,这些话都没错,但如果无意识在前面加上“每一个、所有的”,那就出问题了。所有绝对性的说法都应该仔细揣摩,它们往往隐藏着问题和危险。善之为善,斯恶已。

锵锵有一期节目是关于林奕含的,她叩问“艺术是否有巧言令色的成分?”,窦文涛说了一句俗语“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后来我看了林奕含的整期采访,她是个很漂亮、很有才气、很善良,而且清醒的女子(我不知道她会不会讨厌别人这样夸赞她)。很可惜,她悲痛地离开了。可是,艺术究竟有没有巧言令色的成分呢?艺术是人类对于美的自然物和灵魂事的赞美和追求,是受之激发而沉淀出来的表现内心活动的创作。那么李国华他有对美的自然物的赞美吗?他没有,他只想粗暴地占有和破坏,像八国联军对待圆明园。他有对高贵的灵魂事的追求吗?他没有,他只是一坨腐肉,他如果有灵魂,也必定恶臭无比,像爬满蛆虫的死尸。他有受到美的激发吗?没有,他只是以美、以艺术、以文学为借口和前锋,如果文学能发出声音,你必定能听到他手里的文字的一声声凄厉的嘶喊,像枉死的恶鬼。他有沉淀吗?没有,他只是在第一次尝试以后,一步步熟练,一点点懂得罪恶感是怎样忠诚的牧羊犬,他只是洗完澡后得多练习几遍女孩儿的名字,免得叫错,这么多年,几十个女孩,他从没叫错过,那太不尊重人了。他有内心活动吗?有,“我要在你身上发泄生活的压力。这是我爱你的方式。温良恭俭让”,他像连环杀手一样的混乱的隐忍边缘残酷的爆发,令人不寒而栗。他有创作吗?没有,他残害了一个个极具灵性的女孩儿,只因为那点让人作呕的快感。所以,不是艺术有巧言令色的成分,也不是文学背叛了房思琪,而是文学作为工具无法拒绝一个人对它的使用方式。“运用一个你其实并不懂的词,这根本是犯罪,就像一个人心中没有爱却说我爱你一样”工具是客观的,但人是主观的,错的是人,而不是工具。

《浮士德》之所以生命力旺盛,是因为浮士德是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性,敢于追求伟大的理想,和高贵的神性。他的一生是和梅菲斯特抗争的一生,永远胜利是影视剧,真正珍贵的是一时妥协以后还有勇气继续抗争。一个善人即使在他的黑暗的冲动中,也会觉悟到正确的道路。梅菲斯特是魔鬼,但可以看到他坦坦荡荡自己魔鬼的身份,他忠实地履行自己魔鬼的责任。他是否定的精灵,不断向奋发进取发起挑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梅菲斯特。

那禽兽呢?拿禽兽和魔鬼相比,简直是侮辱魔鬼。如果说魔鬼是人性黑灰色的一面,那禽兽就是十足十的兽性。兽性指非常野蛮、残暴的性情,作为贬义词,是为形容人类而创造的。李国华和鲍毓明都是带着爱情面具的禽兽。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佛教劝人行善的话,可事实上,它有道理吗?是有的善有善报,有的恶有恶报?还是所有的善有善报,所有的恶有恶报?谁能保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善无善报,恶无恶报,又能找谁去申诉?看,这么多引申问题,都没有答案,佛教只会告诉你时候未到。可什么时候才是到?死后上天堂下地狱吗?还是下辈子?我怎么知道这些是不是真的存在?假如存在,又是谁决定我去哪儿?天堂地狱就绝对正直公平吗?如果不公平,那我又能去哪儿找庇护?而理智告诉我,只要权利存在,只有人的差异性存在,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学了很多儒家准则,它教我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告诉我们要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它有很多精华,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自己的言行,可以帮助国家更好的统治集权。但是,我们是独一无二的人,理性、思考是人之为人的基础,是天赋人权,我们可以什么都不顾,就听从任何一个别人吗?即使他已封神拜圣?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浮士德博士说“我被剥夺了一切乐趣,不敢自以为有什么真知灼见,更不敢好为人师,去矫正和感化人类。”他想感悟到,“是什么从最内部把世界结合在一起,”他希望知道“所有的效力和根基,而不再去搜索故纸堆”。我们一生能永远拥有不怕失去的只是思考所得,为什么要去盲从他人?好的东西那么多,就一定要要吗?谁能规定我们一定要怎么样吗?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我忠于你,是因为我觉得你好,我愿意忠于你,而不是我应该忠于你。我天然应该效忠的只有我自己。

再说鲍毓明,长期内他会受到惩罚吗?我觉得会。短期内他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吗?我不知道。他受到的惩罚能约等于小芳受到的伤害吗?远远不能。怎么才能减少未成年人受害的案件?提高犯罪成本。怎么才能提高犯罪成本?立法。怎样才能成功立法?一个个一代代有识之士的努力。立法就能杜绝未成年人受害吗?不能。那要怎样才能减少受害者受害后被社会再次伤害?民众思想的觉醒。对被性侵者的歧视,来源于礼教的贞洁观念,提倡女子不失身不改嫁。这是因为父系社会,男子占据主导地位,享有一夫一妻多妾的特权,强迫女子成为其附庸和财产。这个观念多少年来深入人心不可更改,导致社会对失节者不问对错,一律冷待或严惩,甚至将其嫁给施暴者以维持虚假的贞洁。社会的歧视又给被害者造成二次伤害,导致其心理上更大的压力,严重的出现精神疾病,甚至自杀身亡。所以,即使一些不歧视被性侵者也会敬而远之,因为这意味着麻烦。思想的改变只能交给教育和时间,或者等90后00后长大成为社会决定力量,会好一些吧。

但是不要妄想完美。一旦你把这个砸成废墟,另一个就会应运而生。所有的一切,生生不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