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研判与战略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形势研判的分析方法 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研判与战略选择

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研判与战略选择

2024-07-05 21: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了显著成就,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谷物供应基本自给,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吃饭问题有效解决,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33]。同时,国家粮食安全仍面临一定的风险挑战:(1)从粮食供应层面来看,我国人均粮食供应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400 kg/人的粮食安全建议标准,虽然实现了中央确定的“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标,但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全面倒挂。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相关数据,2019年我国大豆、棉花、食糖、高粱、大麦、牛肉的国内市场价格分别是进口到岸价格的1.49倍、0.89倍、1.74倍、1.67倍、1.51倍、1.41倍。农民种粮收入,相比世界平均水平、全社会平均水平,均明显偏低,以劳均农业增加值衡量的国际农业竞争力较为薄弱,粮食增产建立在大量的资源损耗与化学物质投入基础之上,粮食供应的经济与资源代价巨大。此外,还存在粮食供应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大豆、大麦、高粱、棉花、食糖、牛肉等重点农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2)从粮食获得层面来看,粮食生产日益向优势区域集中,部分农产品高度依赖于国际农产品市场,能否“买得到”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34]。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构成来看,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占比持续下滑,2014—2018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均值为100.1,对比而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类指数为10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一定程度上表明纯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上涨,购买能力有所下降。(3)从粮食利用层面来看,粮食质量安全被逐渐重视,但优质水稻、强筋小麦等供给不足,粮食产量、进口、库存三量齐增,凸显粮食供需结构失衡,居民多样化的膳食营养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8,31]。(4)从稳定性层面来看,国内“北粮南运”较为突出,旱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国际市场面临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供应链产业链循环受阻、重点农产品进口依存度过高[1,5,24]等风险挑战,考验稳定供应与获取能力。总之,国内粮食供应形势依然严峻,粮食质量安全还待加强,生态和经济代价巨大,不确定性因素频发,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粮食安全保障战略(表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