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坟冢与百里长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当阳百里长渠简介和历史 六千坟冢与百里长渠

六千坟冢与百里长渠

2024-07-09 2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湖北日报讯 记者周志兵 通讯员江开群 汪姝琴 张旭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仅仅3个月前,嘉鱼县百里长渠簰洲湾段,还被6000余座坟墓包围,沟渠阻塞,污浊不堪。

  元旦前夕,记者赴簰洲湾采访,花口至新洲段14.5公里主沟渠的清淤已基本完成,渠道护坡仍在紧张进行。工地上旌旗展,机声隆,人鼎沸。

  “足足挖了近两米厚的淤泥,24米多深的渠底终见天日。”簰洲湾镇党委书记余忠东说。

  上世纪60年代初建成的百里长渠,贯穿嘉鱼县5个沿江乡镇,引三湖连江水灌溉31万亩农田。簰洲湾沿线长渠及支渠、子渠,因种种原因年久失修,排灌功能严重不足,却不经意间异化成了“墓园”。

  簰洲湾地处冲积平原,山冈、丘陵少,公共墓地稀缺。数十年来,百里长渠被簰洲湾人视为“风水宝地”,亲人去世多葬于长渠周围。经年累月,竟达6000余座,涉及全镇14个村中的10个,4000余户。庞大的墓群,导致长渠疏通、清淤举步维艰。

  去年7月,簰洲湾遭遇百年未遇特大强降雨袭击,农作物受灾严重,成片成片的稻田、蔬菜、玉米淹没在一片泽国中。

  灾情牵动水果湖。7月至11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三赴簰洲湾,指导抗灾救灾,倾听百姓心声。“省、市、县有关部门全力支持救灾,农民奋起自救,全镇实现了减产不减收,群众情绪稳定。”余忠东欣喜地说,据初步测算,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左右。

  但灾害的影子,已长长地落在人们心头。“九八”溃口,是簰洲湾人、嘉鱼人永远的痛;去年的特大内涝灾害,又以惨痛的教训警示人们,仅有长江安澜还不够。如果有水不能排、无水不能灌,土地能否丰收,也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

  嘉鱼县迅速编列了簰洲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投资1000万元,改造、重建3座泵站,清挖35条沟渠。

  国庆节前夕,广福庵、东岭等10个村的村干部接到镇里紧急通知:组织百里长渠大迁坟,限一周内完成。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广福庵村有5亩公共墓地可供使用,其余村的农民,墓地只能迁往各家自留地。农民想不想得通?

  东岭村村支书汪美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她说,村组干部没日没夜地串村入户、联系外出打工人员,没一个人睡过囫囵觉。“没想到,老百姓听说要兴修水利,个个二话不说,就扛起铁锹、锄头上渠去。”汪美珍说,仅3天,全村700多座坟全部迁完,出乎意料地顺利。这真是干部不休息、群众不抱怨。

  墓群里有位“五保户”汪贤贵,逝去时无儿无女。

  谁替汪老迁坟?村里的干部一合计,一起凑钱出力将老人的坟墓迁走,安置好。

  广福庵村需迁坟801座。

  村支书耿显潮说,100多名在外务工的农民,闻讯从广东、浙江、天津等地风风火火地赶回。他们只提了一个条件:一定要把水利建设搞好!

  省农业厅一位处长,接到村里的电话通知后,当即与家人一起返乡,带头迁坟。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亲朋好友20多户人家,全部在第一时间同意迁坟。

  国庆长假的一个星期里,百里长渠涌动着多么动人的场景:一个个朴实的农民拖儿携女、三五成群,含泪在亲人的墓碑前叩拜,然后将先人的棺椁、骨灰盒迁往他处。10月8日,施工的大型机械就隆隆开向百里长渠。“6000多座坟一周迁毕,这简直可以写成传奇故事。每念及此事,我总是一次次地被感动。”余忠东神情肃然。

  群众的水利建设激情已被引燃。据介绍,该镇簰洲村、庄屋岭村、复阳村等8个村,已启动“一事一议”机制,投入80余万元,完成沟渠套洗50余公里。

  嘉鱼县委书记刘海军表示,力争通过去冬今春的农田水利建设,使簰洲湾农田生产条件实现一次跃升。

  去年灾后,在北京打工的庄屋岭村农民高帮梅,回乡看着被淹没的菜地傻了眼。抢种补种后,12亩包菜总算卖上了好价钱。“要是有旱灌涝排的大棚蔬菜,就不出去打工了。”高帮梅许下新年的愿望。

  记者采访手记

  百里长渠,迁坟六千,难度可想而知;更难的是,工作要在一周内完成;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没有引发农民抱怨,干群关系反而更加融洽。是什么力量造就这样的不可思议?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只要一切为了群众利益,只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格在“利为民所谋”,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再多的困难,只要百姓齐心,也会逢山开山、遇水劈浪。农田水利,新年给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