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当代社会热点话题素材 时政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时政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2024-07-09 10: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引导学生了解最新国内外发展形势、重点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要更好融合时政热点,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文章首先对时政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进行分析,以此总结分析时政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时政热点;高校思政课;意义;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关注国情民情社情、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初心,实现思政课教学与时政热点、社会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让思政课成为青年学生立志筑梦的源头活水。

1时政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1.1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新时代思政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不断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亲和力,现实思政课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持有一定的偏见,认为上思政课只是完成规定动作、获得既定学分。要想改变学生对思政课固有偏见,解决思政课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应从学生需求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政课课堂中去,提升学习获得感、愉悦感。当代大学生以“00后”为主,他们思维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敏锐,敢于通过新媒体平台对时政热点、社会热点发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恰当选取时政热点融入教学内容中,启发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热点,进而拉近学生与思政课的距离,使学生对思政课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1.2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肩负着民族复兴重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青年。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未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革和推进,大学生政治认同感整体水平较高,但随着多重教育环境改变以及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挑战,也对提升学生政治认同感带来一定挑战。高校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责任。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社会舆论热点的潜在影响,迅速厘清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时政热点进行冷静、客观地分析,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清事情本质,使学生回归主流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感。

1.3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因授课学生人数众多,多以大班形式授课,教学效果欠佳。新时代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是打造思政“金课”的必然要求,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方法。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思政课教师需要从供给端入手,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呈现学生接受度较高的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因新媒体、网络平台具有获取资讯便捷性、快速性等特点,新时代大学生倾向于在网络平台实时获取大量信息。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用学生关注度较高的时政热点拉近课本理论讲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方面,教材内容是将现实发生的具体问题进一步高度总结、提炼,抽象为一般适用的理论,既指导现实又指向未来。另一方面,大学生熟悉、关注时政热点。教师在理论讲授时,应有效运用时政热点这一媒介,通过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让思政课更为生动立体,转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改善思政课学习体验感,进而促进思政课提质增效。

1.4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心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既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内在要求。因此,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是高校思政课应有的题中之义。课堂理论讲授过程中,融入时政热点,学生由浅入深对热点事件全面了解,逐渐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担当,主动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和人民到命运联系到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未民服务之志。例如,在讲授“高尚的人生观”这一小节时,教师融入最美逆行者的鲜活事例,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要把为国家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

2时政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

时政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别于时政新闻阅读,思政课教师既要做好党的方针、政策、创新理论的宣讲员,又要对热点新闻事件的成因、发展过程及可能带来的结果做出客观分析,及时回应学生思想疑惑。尤其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时政热点,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大部分时政热点因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等特点,较难提前预知和把握,因此,思政课教师在将时政热点融入思政课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融入策略,使学生通过思政课时政热点分析,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理论素养,进而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

2.1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如何直接关系思政课教学实际效果。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思政课理论性较强,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理论灌输”的刻板印象,思政课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有广播的科学文化知识,如熟悉掌握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将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

其次,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变化。时政热点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教师往往提前准备好教学时政热点,但实际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时,往往失去了时效性。而面对课堂中学生临时发问,教师因准备不充分,对时政热点分析也只是简单带过,无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解惑,课堂教学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意积累时政素材,注重对不同新闻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使教学安排同热点时政深度融合,为学科知识点注入活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再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正确看待互联网平台。通过专业教师网络平台,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和信息同步共享,让学生获得更好地教学体验。再是思政课教师应主动提升自我,积极参加区域学科交流培训,在交流中分享经验,在讨论中激发教学灵感. 例如结合社会热点,课堂教学哪部分可以让学生去自主讨论,哪部分内容应当深化内涵。将时政热点融入课堂,在引导养成学生正确是非观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课堂,充分讨论,深化认知,发挥时政热点独特优势,更好地为思政课教学服务。

2.2注意融入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时政热点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否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既影响学生学习获得感,更关系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得以落实。时政热点融入教学内容中,是为了将抽象的理论讲授地更加“接地气”,使学生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在选取时政热点时,一要注意将时政热点同学生学习需求、贯彻上级教学要求相结合,二要综合把握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做好时政热点选题准备工作。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做到科学分析、理性解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分析时政热点问题。

思政课教材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教学逻辑进行编排、通过章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时政热点则具有“实效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找准具体时政热点同章节的最佳结合点,在启发学生分析社会热点的过程中,提升理论运用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讲授“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这一小节中,可以结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事迹讲授,让学生意识到要在社会理想的指引下,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于追求个人理想,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理想。讲授“遵守社会公德”小节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违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秩序的典型行为,设置分组讨论,使学生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为此,要找准时政热点同理论知识的“切入点”,才能将时政热点背后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同教材知识有效结合,真正发挥时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的实用价值,切实提升融入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时政热点融入教学内容不可泛泛而谈,还需体现教学的“深度”。多数时政热点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这决定了时政热点结合理论讲授不是一次就可完成。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别于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要始终围绕课程核心知识点展开。因此,要在教材若干重要节点和热点事件结束后进行专题式总结,既包括对热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解读,又要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深度理论分析、总结,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深化知识体系理解,体现教学系统性。

2.3注重融入方式的连贯性和有趣性

时政热点同教学内容融入是否有趣,不仅影响融入效果,也关系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为此,要把握时政热点“人人关注、人人有话讲”的特点,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善于思考,提高自我思辨能力。例如,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如通过“视频+问题”,图片问题分析、小型热点问题辩论等方式,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由此自然引入课程核心内容讲解。比如在讲授“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时,可以选取在大学生中热议程度较高的典型人物作为导入,如时代楷模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在讲授“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时,可以引入备受青年学生喜爱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片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共鸣。高校思政课思辨性较强,直接进入课程理论讲授,学生较为难以接受,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坚持围绕课程核心内容,运用鲜活的时政热点导入课程教学,增强课程吸引力。

课中理论内容讲解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课中讲解主要是针对课程核心知识点进行透彻说理,使学生深入理解思政理论的知识性和价值性。为进一步提升理论说服力,要将社会热点案例及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加强对概念、意义的理解与认知,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形成问题意识,在问题引入下,分组讨论,深入思考,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如在讲授“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一小节时,教师提供辩题“当代青年能否选择躺平?”,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班级辩论。“躺平”在年轻人的社交网络中成为一个热词,关于“躺平”一次的确切含义,目前并未形成共识。从“躺平”这一有争议的词切入,给予学生交流讨论空间,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及时疏导学生的思想困惑,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以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广阔的教育环境中聚焦更多社会热点与生活实际,促进学生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课堂之外,思政课教师应带领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教育实习、公益服务等方式,扎实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关注时政热点,设计实践教学主题,实地参与社会实践调查与分析。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兼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等特点,其作用不可替代。要将思政课讲深讲透、入脑入心,除了必须要有深厚的学理支撑,用学术讲道理,更要注重方式方法,坚持以学生关心关注的时政热点为切入点,凝练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其次,要注重启发教育,教育引导学生辩证认识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学会理性分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政课要持续更新“配方”,改良“工艺”,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