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预警检验:气象灾害预警的“指挥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 强对流预警检验:气象灾害预警的“指挥棒”

强对流预警检验:气象灾害预警的“指挥棒”

2023-07-27 06: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气象报记者 贾敏

  强对流天气包括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具有突发性强、天气过程剧烈、局地性特征明显等特点,往往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开展气象灾害预警质量检验是加强短临预警业务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对预报员的一种引导,相当于预报的指挥棒。通过强化检验评估管理,可有效推动预报预警水平提升。”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天气处处长黄卓说。

  据黄卓介绍,自2011年起,预报与网络司就着手开展气象灾害短临预警检验工作。截至目前,检验基本框架已搭建。今年8月,国家级层面的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检验工作首次展开。未来,预警信号将会从定量化、精细化、客观化等诸多方面进行完善,并将随着预报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

  阶段性成果:建成大框架 紧盯“准确率”

  今年汛期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了暴雨、雷雨大风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可起到非常有效的防灾减灾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级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检验工作适时开展。

  7月21日,云南芒海泥石流导致房屋倒塌,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此次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性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检验产品的出炉。”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周康辉告诉记者。

  “气象灾害预警的检验,主要是从预警时间提前量、预警准确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但从近期服务需求分析,首先要着重考核‘强对流天气不漏报’,也就是首先开展并加强对发布预警命中率和实况出现强对流天气漏报率的检验。”黄卓说,强化预警业务管理,促使各级预警业务人员时刻绷紧实时监测和临近预警这根弦,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一旦漏报强对流天气,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在起步阶段,中国气象局将目标首先锁定在“命中率”和“漏报率”上。

  谈及漏报率的检验方法,周康辉说,目前,国家气象中心系统开发实验室已经搭建了一个显示平台,通过平台上的地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省份出现了漏报。此外,这一平台的表格还能够显示出各地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类型、时间、地点和强度,使预报员有据可查。一旦地面观测数据显示某地有强对流天气出现,业务人员便会在预报系统实验室的数据库中搜索,进行比对,从而计算出漏报率。

  “这对预报员将起到很好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黄卓说。

  未来目标:全面、客观、精细

  “从某种角度来看,预报检验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它不仅要跟随预报技术发展,同时也在推动预报技术的进步。未来,全面、客观、精细将是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改善工作孜孜以求的目标。”黄卓告诉记者:“目前,国家级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检验的阶段性产品已经出炉,大框架亦搭建成型。今年到明年,我们将从全面、客观、精细化等几个方面逐渐改善预警检验,并使其紧跟国内强对流预报技术的发展节奏。”

  改进强对流天气预警检验,首先是要准确获取实况信息。强对流天气由于尺度小、突发性强,准确监测往往存在困难。“在预警检验中,在有效应用全国自动观测站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尽可能地融合各渠道信息。如将气象信息员、气象志愿者队伍乃至有据可查的新闻媒体报道‘为我所用’,借助社会力量提高监测能力,增加监测密度;此外,提高卫星以及雷达资料的识别能力对于增强监测能力也将大有裨益。”黄卓说。

  利用好这些力量,相当于将观测的“渔网”越收越紧,降低强对流这个天气家族中的“小鱼”脱网的几率。

  今后,预警检验技术将继续向着精细化和客观化发展,建立客观的预警信号检验系统,通过一系列定量化指标对预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紧跟预报精细化发展趋势,研究改进适应不同灾害性天气特点,针对预报落区和预警时间提前量的精细、科学的检验评估技术。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4年10月14日三版 责任编辑:张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