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空间·张爱玲在上海的六处旧居(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張愛玲 文化空间·张爱玲在上海的六处旧居(上)

文化空间·张爱玲在上海的六处旧居(上)

2023-01-19 21: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张爱玲小说是海派文化一标志。其小说多在沪上写就,且多是描写她生活过的上海。所以,临场感受她当年的生活场景和昔日沪上气息,是个颇非常有意思的体验。 所幸上海虽经这些年的大拆大建,但张爱玲昔日沪上居住的旧址建筑都还得以留存。下面是笔者这些年里走访过的张爱玲昔日生活旧址现场观感和图片,供有兴趣者一阅。

百年前,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张家老宅。母亲黄素琼(黄逸梵)当时24岁,先是生下女儿张爱玲,次年生儿子张子静。 但张爱玲父母当年这宗看似风光的豪门婚姻却并不幸福 。在新文化思潮影响下,她抛下一双幼儿走出婚姻,迈着三寸金莲远赴英伦。留洋后改名黄逸梵,几经辗转,也曾回国数次。1948年52岁的她经吉隆坡再次赴英,从此不曾再踏上故土,也未再与子女谋面。

张爱玲最早出生及幼儿时居住在上海苏州河旁的康定东路87弄老宅(见上图)。

今天的康定东路87弄门牌,这幢红砖墙大房子是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早前曾被一所中专夜校占用。该建筑是清末时盖的,仿西式又带有诸多东方元素的二层带一层半地下室的楼房,其半地下室为辅助用房(仆人、厨房、工作间等)。

左图是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幼年时在康定东路87弄老宅前拍摄的照片,右图是此旧宅现今的风貌。虽然过去了许多年,但当年照片中的门前台阶,与今天可见旧址台阶仍完成一样。 下图是原楼通往院子的后门。张爱玲在此出生并生活了10多年,其中张爱玲和弟弟住一楼,父亲等住二楼。

楼内大厅走道两旁是各有三个套房,但现在这些套房内的结构已都改变。从大楼梯上去后仍是同样的结构布局。这是适合大家族在一起生活的,却不想后辈们是各有主张,时间长了怎么可能和和睦睦呆在一起?

笔者走进底楼的一套房内,现为儿童活动阅读室,门内套房中现分隔成二间半,这样一套的总面积约60多平米。年轻又和蔼的阅读室女管理员在答笔者问时说:此故居内的原结构究竟是什么样,我也不知道······现社区活动中心总面积有3千多平米,但不知道故居原建筑面积是多少。而按笔者观察,这故居如不计半地下室和三楼搭建部分,原建筑面积大约在800平多米左右吧。 1921年张爱玲出生后,在此楼里度过十多年。幼时她对此的感觉像是禁闭在牢笼里,没落大家族中的复杂关系,让她从小感受到了异常的人间冷暖,这对其日后爆出的文学张力,却是不可多得的磨砺和蛰伏。

1930年父母离婚后,张爱玲随父从老宅搬到今延安中路康乐村居住,时称宝隆花园,入住在现编号为延安中路740弄10号,这是栋自带小天井的双开间三层红砖小洋房。张父很快就再婚。张爱玲则去圣玛利亚女中就读,直到1937年她高中毕业,张爱玲在康乐村居住了6年。这小楼最特别处是楼梯设南向,这极大减少了可贵的朝南居住面积。 在1931年到1935年期间算是段太平日子:父亲接受戒毒治疗,虽鸦片还在抽,但已节制许多。高兴时他会去女儿房间里翻书看,“发点恶评”。天气好时,父亲还带上女儿去南京路喝咖啡。父女间还常说些亲戚和家族间的家长里短。日后这些都成了张爱玲笔下人物的故事情节,就此得罪了许多亲戚。 在校期间,张爱玲已初现才华:《心愿》《迟暮》等小品发表。但异常敏感的张爱玲并不幸福,其中原因之一是她得常穿继母穿过后改出的旧衣,这让她在同学中非常自卑!随着各种矛盾积累,1938年,张离开父亲搬去与母亲同住。

上图为康乐村10号后门。笔者在此踏勘时与现居楼内的一老人攀谈, 问及“可知道张爱玲当年在此居住?”“当年张家情况如何?”老人答,自己是文革后才搬来住的,张家在此居住之事,还是听像笔者的走访者才知道,现10号有六户住家。 1938年张爱玲中学毕业,因不忍继母从家出走,擅自跑到开纳路的开纳公寓(注:现武定西路1375号),与母亲同住。此时适逢其母从英国返沪处理家事。随后,张爱玲弟弟也负气离家也要求与母亲一起住。

张爱玲母亲离婚后和张的姑妈张茂渊先居住在白尔登公寓(注:今陕西南路213号·见图),稍后才搬入开纳公寓(武定西路1375号)。 白尔登公寓为钢混结构的六层公寓,楼内配有电梯,为简约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现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笔者数次走入楼内仔细观看了大楼现在状况,就楼宇结构和居住品质而言,白尔登公寓明显比开纳公寓更好些,当然租金肯定也要比开纳公寓更贵。下面是一组笔者现场拍摄的照片

白尔登公寓内现住家约40多户,每层6-8户。这里图中厨房是1楼多户共同使用的。可见现楼内的布局早已不是当年的单元模样了。

开纳公寓建于1932年,是英商洋行的物业。坐北朝南四层清水墙面,楼宇中设有天井形成一围合,楼内配有锅炉可给厨房和卫生间供热(水),配有进口卫生洁具、钢窗玻璃、卧室有嵌入式大壁橱、楼下有可停放私家车的车库。这样高端物业当时是分套租赁。张爱玲母亲和姑姑当年是她俩合租该公寓三楼的一朝南大套房里。

这里说句题外话,这座公寓还有段红色历史:此处1929-1933年时期间曾是秘密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培训班旧址之一。训练班1929年初创开办,由时任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局)部长周恩来主持,江苏省委委员、代理书记李维汉负责。1931年4月因顾顺章、向忠发等叛变,训练班活动受到很大影响。1933年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入中央苏区,训练班随之终结。 张爱玲是因和继母口角被父亲打骂并软禁后逃出,来此与母亲和姑姑居住的。在父亲家生活阴郁沉闷,投奔母亲后,张爱玲心情是雀跃欢欣的。但要我说,这多少是“青春叛逆期”表现:小姑娘负气出走,因为还有个亲妈;亲妈对此也是就驴下坡,收割女儿亲情。而在弟弟张子静眼里(注:在他日后《我的姐姐张爱玲》中写道)“我母亲那年回上海,主要的是设法让我姐去英国读大学····” 张爱玲逃到开纳公寓第2天,弟弟也来了,腋下夹着张旧报纸裹的球鞋,说自己也不回去,因为常受后母打骂。但亲妈说,姐姐学费已很贵了, 很难负担,你回去吧。是时,母亲以每周5美元之费,给张爱玲请了位犹太教师补习英语。(注:这样1个月学费就相当1盎司黄金!)张母准备送张爱玲去英国读大学,目标是伦敦大学。而当年按照父母离婚时的约定:孩子教育是由父亲承担的。但此时母亲已准备她来出张爱玲的留洋学费。 但在开纳公寓居住期间,母亲与张爱玲也发生了感情问题,张母对张爱玲的行为举止(指张爱玲在动作协调与控制能力有问题)深感失望。

开纳公寓大楼南面有花园(见上图 ·白圈内为该楼三层南向的套房大窗),种满了花卉树木。夏日里满是浓密的树叶,生性孤僻的张爱玲常一人坐在花园木椅上发呆或到公寓屋顶阳台上转来转去 ··· 张爱玲和母亲、姑姑在开纳公寓只住了一年,1939年春她们迁去常德公寓。张爱玲后来说:公寓是逃世得好地方,即使身处闹市,一个人关门闭户,与尽可平心静气做自己的事。

1939年春,张爱玲随姑姑搬入常德公寓(注:当时称爱丁顿公寓),姑姑在大楼内60室住(又说是65室),51室为22岁到27岁时的张爱玲独居,其为面东背西的二室二卫一厅,并带有个10多平方米的阳台。同年,原已在伦敦大学远东地区招生考获第一的张爱玲因欧战而去了香港大学,但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张爱玲只能从香港回沪,并在圣约翰大学读了几月后辍学在家。(注:张爱玲读港大的学费是母亲出资,张爱玲回沪本想在圣约翰大学取得大学文凭,却因父亲经济窘迫而未能满足张爱玲这一要求)

张母此时又出国了。弟弟当时劝张爱玲去做教师,但此时张爱玲已看清自己并下定决心,全心投入写作,并由此进入了文学创作的丰产期。注:上图是1940年代时张爱玲的照片。图中的她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颇有点怪异和不合群。 1944年,37岁的胡兰成,时为汪伪政府宣传部门次官上门拜访,并在半年后与张爱玲结婚。 这常德公寓楼内笔者曾进去过,在楼内和阳台拍摄许多照片,只是现照片太多一时没找不到了。

图片说明 今天南京西路1081弄临街窗口。张爱玲与姑姑是1947年6月一起迁往重华新村(现南京西路1081弄9号,原编号是1081弄11号),并分住在临街的二个单元内。现1081弄9号有6户住家。 被李安改编电影的小说《色戒》就是居住在此张爱玲经多次改写后1950年完成的。而张写此小说时的居住地(1947-1950)也正是此事件的发生地 。 当年张爱玲也是在这里临楼的窗前看着欢迎解放军进城仪式。这重华新村是虞洽卿1937年时在自家地盘上开发的楼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人们涌入租界买房。虞就开发此小区将临街多层公寓底层为商铺,楼上为居民住家。 在电影《色戒》中,男女俩在买钻饰时,女子心起柔情暗示男子快离开···仅在此事件发生后的五六年张爱玲便迁入住此地的公寓,这楼下曾发生的故事,自然引起张爱玲的特别关注,在感受现场诸多气息和自己生活积累后,将其写入小说,这也是张爱玲文学创作的一贯逻辑。 但经多次改写的《色戒》小说1950年完成后,中统与汪伪间的特务谍战故事,在解放后的上海并不适合发表,而张爱玲又写不出适合新社会的小说来。就此,张爱玲原依靠小说版税的经济收入便快速萎缩。现有研究表明:张在解放后短短几年间,收入较前缩减到六十分之一,仅为当时一非公营单位普通职工收入的三分之一!(注:张爱玲早些年小说丰产期时每月稿费收入是几百大洋) 其实上海解放后,张爱玲还是得到重视的。作家夏衍在上海解放后分管文教工作,他始终关注着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由此张得以参加上海首届文联代表大会。这便是对张的肯定。但,张实在是无法在文学创作上完成转型。离开上海,就成了张当时的必然选择。现回首再看,当年风格与张爱玲相近的女作家张苏青就留沪没走,张的结局恐怕也会差不多。(注:苏青在沪晚年颇为凄凉。而苏的社会活动能力远在张之上。当然苏青曾为汪伪外围组织工作,她的历史问题远比张爱玲严重。) 重华新村的居住条件较常德公寓要差很多。 1949年某日,张和姑姑又一同搬到了黄河路·卡尔登公寓(今长江公寓)301室。长江公寓当年的上海房产商沙逊洋行所建。与之相关的内容笔者已在《文化空间·张爱玲的沪上六处故居(下)》中介绍了,有兴趣者可注意前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