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出现白衣弥勒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弥勒新经1集 为什么中国出现白衣弥勒佛?

为什么中国出现白衣弥勒佛?

2023-08-01 0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白衣佛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施说法印。

北魏 莫高窟254窟 西壁

白衣佛的信仰遍及各阶层。隋文帝崇尚白色,他是高僧智凯的弟子,而智凯是信仰弥勒的。下层百姓信仰白衣弥勒,并且常常借弥勒下生来发动武装暴乱,参加人数多,规模大,所以正史多有记载。如隋代就出现了以弥勒教徒为主体的两次大动乱,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未根绝,至唐时尚有极大势力。《旧唐书》卷五《太宗纪》载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禁白衣长发会”,同书卷三十六《天文志》载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万年县女子刘凝静乘白马,着白衣,男子从者八九十人,入太史局,升令厅,床坐勘问,比有何灾异,太史令姚玄辩执之以问”。《唐大诏令集》卷一一三所载开元三年(公元715年)《禁断妖讹等敕》,提到“白衣长发,假托弥勒下生”。说明当时民众心中的弥勒形象是着白衣、蓄长发的,也证明至唐时,白衣弥勒仍十分流行。

弥勒是信徒往生与再生的教主,僧俗祈愿今世卒后往生兜率天宫,未来久远时与弥勒一起回归娑婆世界。佛经记载的弥勒成佛时间是释迦牟尼涅槃五十六亿万年后,而北魏、隋唐距释迦涅槃只有一千年。白衣弥勒教领导者却均以弥勒佛自称,宣传弥勒已经下生。实际上,北魏至隋唐屡屡发生弥勒教起事,体现了苦难中的人们盼望弥勒提前下生、救度人们的迫切心愿。白衣弥勒教将佛教规定的弥勒下生时间大大提前,同时让白衣弥勒因苦难而出现,这就赋予了白衣弥勒由说法变为反抗的新性格。

白衣弥勒佛也是敦煌早期壁画的一大亮点,共5铺:北魏254窟、263窟各一铺;西魏288窟、431窟、435窟各一铺,均出现在有中心柱的洞窟中,位于西壁。莫高窟254窟、263窟、288窟的白衣佛有二胁侍菩萨,431窟、435窟的白衣佛为单尊像。佛经中并无白衣佛一名,是根据诸佛均着通肩白色袈裟而拟名。

《观佛三昧海经》有段经文称,山岩中有许多石窟,窟中有白佛的景象。莫高窟254窟、263窟、435窟白衣佛周围绘有山峦,431窟绘有树,只有288窟没有绘出山峦、树木。但该经没有提到白衣佛的身份,我们推测可能是弥勒。白衣佛起源可追溯到印度。斯坦因所获敦煌文献2113号壁画榜题底稿中记载:“南天竺国弥勒白佛瑞像记。其像坐,白。”五代72窟西壁龛顶西坡北起第三幅瑞像图榜题为:“南天竺国弥勒白佛瑞像记。”据上述资料,可以确定敦煌壁画中白衣佛的来源是印度,身份是弥勒佛,具名为“弥勒白佛瑞像”。确实,由于非出自正统佛经,称其为瑞像,似较妥贴。

1-9-3 北魏白衣佛

白衣佛着通肩袈裟,施说法印,结跏趺坐。

北魏 莫高窟435窟 西壁

1-9-4 倚坐白银弥勒瑞像

唐代中西文化交流频繁,此为印度传来的一种图像。弥勒瑞像穿白色袈裟,倚坐说法。榜题:“天竺白银弥勒瑞像。”

中唐 莫高窟231窟 龛顶东坡

白衣弥勒佛在中国的出现与长期流行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之一,敦煌的白衣弥勒像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风云变幻。

本平台旨在传播佛的正能量,从佛教的事物、僧人传记、佛经等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中国千年佛教文化。此文出自《解读敦煌●弥勒佛与药师佛》。

感谢您阅读此文,喜欢我,就请关注我,阿弥陀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